井陘古今名人——田叔(作者:許力揚)

民國時期霸州的田氏名人有誰

慷慨冒死申辯救主、明主之美以救過的漢初官至魯王相國的早期井陘人田叔

作者:許力揚

一、田叔及五陘城

井陘古今名人——田叔(作者:許力揚)

田叔與田仁畫像

戰國末年(約公元前230年前後),田叔生於趙國“陘城”之地。田叔先祖,本是戰國時齊王田氏之後。後遷居趙國陘城域內。

“陘城”即“五陘城”之簡稱。也即後來的井陘。

“五陘城”是在趙國滅中山後不久,趙國為加強對中山國舊地五陘的管轄,在五陘盆地中央(今礦區天護一帶)新築的城池。時間應在趙惠文王八年(公元前291年)築南行唐城及二十八年(公元前271年)筑北九門城(在今藁城)之間所修築。距今已有兩千三百年的歷史了。

時井陘尚未置縣,井陘之地因境內設有城池,屬太行八陘的第五陘之處,故稱作“五陘城”,簡稱“陘城”。

井陘古今名人——田叔(作者:許力揚)

礦區天戶戰國五陘城城垣遺蹟

戰國之際,名“陘城”的地域有數處。例如,韓國也有“陘城”,在今山西南部曲沃(一說在今山西襄汾)。司馬遷《史記》中載:“昭王四十三年(即公元前264年),白起攻韓‘陘城’。拔五城,斬首五萬。”

按,“陘”一字為古字,上古時期有多種寫法。如“鈃”“鉶”等。春秋戰國時,北方晉國及燕趙一帶的古人,把山脈中斷開的地方叫做“陘”。如著名的太行八陘。井陘屬第五陘,為太行八陘中最著名的一陘。戰國末期,趙國在境內築城,因名“五陘”城。因處趙地故稱作趙“陘城”。

當時,五陘城是戰國晚期趙國的軍事要地。境內有村莊數十處,軍事要塞數處。凡交通及軍事要塞均設軍士把守。之後,趙與秦國曾在井陘發生過多次戰事。因此在境內留下不少的戰國遺址及遺物。

井陘古今名人——田叔(作者:許力揚)

井陘境內發現的戰國時趙國十二銖“安陽”三孔布銅幣

據已故井陘縣文保所劉成文老師講,1958年修水利、1974年修大寨田及後來大規模土建工程時,井陘境內曾發現過戰國時期銅的銅劍、銅箭鏃以及當時使用的錢幣等銅器。錢幣包括趙國小直刀、燕國“明”刀、“齊法化”等刀幣,以及有數種地名的大、小兩種三孔布幣。其稱其中有幾枚“上像‘五’字、下一字看不清的三眼布幣”。今天看來,應是“五陘”三孔布。由此可見井陘境內曾發現“五陘”布幣,並足以證明井陘即戰漢之際趙國的“五陘城”、“陘城”。

井陘古今名人——田叔(作者:許力揚)

井陘境內發現的部分戰國時期的刀幣及三孔布幣(1986年拍攝於井陘縣文化館)

井陘古今名人——田叔(作者:許力揚)

戰國時五陘城所鑄的十二銖,井陘境內發現的戰漢

井陘古今名人——田叔(作者:許力揚)

“五陘”三孔布幣(網路資料) 時期的銅箭鏃

由此可以看出,戰漢時期五陘城——井陘之地的重要性。

另外,西漢初,井陘之地屬諸侯趙王張敖的趙國範圍內。故司馬遷在《史記》中稱田叔為“趙陘城人也”。當是沿用趙“陘城”的舊稱。故後世學者大都認為田叔是井陘人。

這一點,早在北宋初太平興國年間,編修官樂史奉宋太宗之命修纂地理總志《太平寰宇記》一書中業已確認:在該書卷六十一“河北道十·鎮州”一節中,記載鎮州(即後來的正定府)歷史人物僅有兩人,即:“

田叔,井陘人。景帝時拜魯王相;

李康,字蕭遠,中山人,撰《命運論》入《文選》。”

樂史是江西人,曾在南唐做官。入宋後歷任知州、三館編修、水部員外郎等職。其知識淵博、博學多聞,尤長於地理之學。故其稱田叔為井陘人當經考證得出。

之後的宋代潘自牧所編纂的《記纂淵海·郡縣部》也有“

田叔,井陘人,嘗薦孟舒,朝廷稱其知人

”的記載。由此可知,一千多年前的宋初,就已確認田叔為井陘人了。之後,明清的典籍中也都沿用此說。

井陘古今名人——田叔(作者:許力揚)

清雍正《井陘縣誌》所記田叔

清代,浙江會稽人金青藤,曾在井陘舊城河東村古道畔,立有“西漢丞相田叔田仁先生故里碑”石碑一通;清代咸豐間內閣大學士文祥奉差到陝西公辦,一行途經井陘古道。其在日記中寫到:“酉初至井陘東山下(指井陘舊城河東村,編者注),乃韓信建大將旗鼓處也。有‘西漢丞相田叔田仁先生故里’碑。”文祥所記即金青藤於清代嘉慶初所立碑。

井陘古今名人——田叔(作者:許力揚)

民國《井陘縣誌》所載西漢丞相,田叔田仁先生故里碑

井陘在西漢初年已出現多個較大的古村落。有人口千餘人。特別是經過文景之治,農業發展,經濟繁榮。當時,這些村落多分佈於境內沿河兩岸的平緩臺地上,農民使用鐵製農具生產(西漢時井陘所用的鐵器,主要產自縣境西北部的都鄉),廣泛種植菽粟桑麻,生活中多使用陶質器物。

依目前考古及文物普查發現,漢代井陘村落多分佈於綿蔓河及甘淘河沿岸。沿綿蔓河流域主要有南峪(為今名,下同。另注者除外)、河東、橫口、長崗、微水、威西街、北岸、寨灣、坡頭(舊名水碾)等地;甘淘河流域主要有測魚、景莊、孤臺、障城、秀林、翟家莊(舊名桑園)等地,礦區及小作河流域主要有天護(即五陘城)、橫澗、賈莊、桃林坪、小作、南陘等地;金良河流域有微水、良都等……由此可知,漢初的井陘已成為當時趙國境內一重要區域。這些,都為能出現田叔、田仁此類精英人物,奠定了一定的經濟文化基礎。

當時,舊縣城天長河東古村落,是井陘古道上設定較早、較大的村莊之一。河東村一帶曾發現戰漢銅鏡、銅印章、古錢幣及陶器等文物,足以證明河東村的悠久歷史。至於田叔是否河東人,已無從考證了。

井陘古今名人——田叔(作者:許力揚)

井陘境內發現的戰漢時期陶器

田叔早年(約在秦末),曾到趙國故都邯鄲,拜戰國名將樂毅之後人樂鉅公為師,學習黃老學說(即後來的道教)。楚漢相爭之際,井陘地屬歸附項羽的諸侯國趙國所轄。

漢高祖三年(公元前204年)冬,漢大將軍韓信在山西滅魏、代兩國後,奉漢王劉邦之命,與大將張耳東出井陘破趙。二人在井陘設背水陣大破趙軍,斬趙軍統帥陳餘,擒趙王歇而滅掉趙國。翌年,劉邦便立張耳為趙王(時韓信為齊王,二人屬西漢早期異姓王),居於邯鄲。漢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張耳病死後,其子張敖嗣立為趙王。張敖之妻乃漢高祖劉邦與呂后的長女魯元公主。

二、跟隨趙王 冒死辨冤

張敖為趙王不久,時居邯鄲的田叔經人舉薦給當時的趙國相國趙午,趙午又薦於趙王張敖。張敖遂任田叔為郎中。任郎中數年,為官廉潔,深為趙王所喜。

高祖七年(公元前200年),劉邦率軍到代地擊陳豨的叛軍後,回返長安途經今河北趙地。時,劉邦無故辱罵迎接其的趙王張敖。相國趙午及貫高等趙王臣僚,見之甚是氣憤,密謀欲舉兵弒殺劉邦。但被趙王制止。

兩年後,趙午等想弒殺劉邦的預謀被其仇家告發。劉邦下令逮捕趙王及臣僚趙午、貫高等到長安治罪。並下詔說,趙國臣僚中凡敢有追從趙王者罪滅三族。時相國趙午畏罪自殺。而田叔與貫高、孟舒等十多人不懼生死,俱穿上賤民的衣服、披散頭髮,頸戴項鉗,自稱趙王家奴,跟隨趙王千里赴長安欲表白趙王之冤。

之後,趙王張敖以“不知狀”被劉邦赦免。因為是皇家女婿的緣故,張敖被免去王爵降為宣平侯。而田叔、貫高等人也由於敢自擔責任而被赦。但是,貫高注重氣節,因此事由其與趙午引起,而趙午已死,他也不願苟活而自殺。趙王張敖便向劉邦推薦跟隨來的田叔等人,極力稱讚這些人正直賢廉,應該重用。於是,劉邦便封官給趙王諸臣僚,或為諸侯相,或為諸郡守。其中,田叔遂被封為漢中太守,孟舒被封為雲中太守。

井陘古今名人——田叔(作者:許力揚)

西漢初年(公元前181年)諸侯國趙國刻石拓片

三、敢言舉賢

田叔任漢中太守將近二十年。到高後八年(公元前180年)呂后死後諸呂作亂。後賴大臣陳平、周勃等平定,迎立代王劉恆為帝,是為漢文帝。

漢文帝即位不久即召見田叔,向其諮詢政務。當文帝問田叔哪裡的地方官最為廉政時,田叔便極力推薦昔日好友趙王的臣僚、雲中太守孟舒。

而之前,孟舒因有匈奴兵侵犯邊界,雲中郡受害最嚴重已被罷官。田叔深知孟舒的為人,便以二十年前曾一同冒死入京為趙王辯白無罪一事為孟舒辯解。又以孟舒任雲中太守時憐惜士兵等,極力稱讚孟舒之賢,言稱昔“匈奴侵犯邊境,孟舒體諒兵士之苦,不忍心派兵抵抗。但兵士卻奮力而上拼死殺敵,猶如子為父、弟為兄一樣勇猛參戰。因而戰死數百人。這並不是孟舒的罪過呀!”

漢文帝是西漢開明的皇帝,最後採納了田叔的建議,恢復了孟舒雲中太守的職務。而孟舒也沒有辜負田叔的薦舉誠意,治理雲中頗有成效。與之後任雲中太守的魏尚同被被列入雲朔名宦。

井陘古今名人——田叔(作者:許力揚)

天長河東漢墓

四、靈活辦案

漢景帝時,田叔因罪被罷官。

當時,有景帝的同母弟梁孝王劉武,派人刺殺了原吳王府相國袁盎——此事須從頭說起,漢景帝劉啟與梁孝王,都是漢文帝的兒子,也都是竇太后所生。

竇太后原籍趙國之觀津邑,即今河北武邑縣。出身普通百姓人家。呂后當政時,年少的竇女被選入宮中服侍呂后。被稱為竇姬。爾後,呂后又選宮女分賜劉姓諸侯王。當時,每一位諸侯王可分到五名宮女。竇姬也被選中。竇姬考慮自己原籍趙地,也就是今天的河北一帶,便想跟隨分到趙地的諸侯王處。並私下跟主管此時的宦官說明,讓宦官務必將自己分到趙地出行宮人中。

不成想宦官一時忙亂而忘記此事,誤將竇姬分到跟隨代王的宮女隊伍中到今山西北部代地。當宮女們得知分配結果後,都比較滿意。只有竇姬哭泣不滿,怨恨管事的宦官沒有按其意願跟隨趙王到家鄉趙地。

但這已無法改變了。臨行之際,竇姬仍不想去代地。後經人相勸,且生米已做成熟飯,才勉強隨代王到達代地。沒成想這一錯卻成全了竇姬,使其成為了之後西漢歷史上著名的女政治家——竇太后。

竇姬到代地後,深得代王劉恆喜愛,除代王原配王后外,代王獨喜歡竇姬;竇姬先後為代王生育一女兩男:長女劉嫖、長男劉啟、次男劉武;而代王原配王后生有四男,但不久其即病逝。而其所生四子也相繼病死。

井陘古今名人——田叔(作者:許力揚)

影視劇中早年時的竇姬(網路資料)

呂后八年七月,呂后病死。九月,諸呂作亂後被平定。

諸大臣迎立代王劉恆回長安即皇帝位,是為漢文帝。不久,竇姬被立為皇后。竇姬長子劉啟被立為太子,即後來的漢景帝,其女劉嫖立為長公主,次子劉武初立為代王,後又遷徙到梁地睢陽(即今河南商丘),即著名的梁孝王。

漢文帝逝後太子劉啟登基,是為漢景帝。尊母親為太后,即竇太后。因梁王劉武是竇太后幼子,所以深得竇太后喜愛,賞賜無數。為諸侯王裡最富庶的。而漢景帝也非常喜歡這個弟弟。“入則侍景帝同輦,出則同車遊獵”。

漢景帝七年冬,景帝廢除了慄姬所生太子劉榮。當時,竇太后有心讓梁孝王繼承皇位。

大臣得知竇太后有此想法後多反對。大臣袁盎面見漢景帝,勸說景帝不要將皇位傳與弟弟梁孝王。

梁孝王得知此事後,便對袁盎不滿,多次派人刺殺袁盎未果。後又派刺客果遮,終將袁盎刺殺於長安安陵郭門外。

此事震驚朝野。因干係重大,漢景帝乃派人到梁王封地睢陽(今河南商丘)審理此案。因梁孝王與漢景帝為同母兄弟,又深得其母竇太后寵愛。故在派誰去審案問題上景帝很費了一番腦筋。

此時有人向景帝推薦了歷任三朝舊臣的田叔。景帝考慮後遂召見田叔,並委派其去梁國審理此案。

田叔到梁國後很快便結案返回長安。景帝向其詢問審案結果,而田叔卻回答說:“梁王派人刺殺袁盎確有其事,按律當判死罪。但是臣規勸陛下不要再深究此事了!”景帝問為何?田叔道:“此事很不好處理,如果不按漢律斬殺梁王,那大漢朝的法律形同虛設;但是一旦按律斬殺了梁王,那太后可就食不甘味、寢不安席了!這樣的話,最發愁的可就是陛下您了!”

漢景帝非常孝順其母竇太后,當然不會讓母親擔憂了。於是,此事便不了了之。事後,景帝誇獎了田叔一番,稱讚其會辦事。作為獎賞,派田叔到諸侯國魯國去,擔任魯王府的相國。

井陘古今名人——田叔(作者:許力揚)

中華書局新刊光緒八年金陵書局本宋《太平寰宇記》所記載田叔為井陘人

西漢魯國的封地在今山東境內。早期的魯王為異姓王張偃,張偃是張耳的嫡孫,即趙王張敖的兒子。母魯元公主是劉邦與呂后的女兒。呂后執政時,張偃被外祖母呂后封為魯王。

漢文帝即位後,撤銷魯國。漢景帝時,爆發了吳楚七國之亂。平定叛亂後的前元三年(公元前154年),景帝改封其第四子、原淮南王劉餘為魯王。是為第一代魯王魯恭王。劉餘的母親是宮人程姬。

井陘古今名人——田叔(作者:許力揚)

魯王之父漢景帝劉啟

劉餘為人說話口吃,不喜言辯,且身軀肥胖。由於從小嬌生慣養,長大後成了一位典型的以吃喝玩樂為主的闊少、富家公子。其封地在今山東曲阜。

劉餘在封國內修建了宮室園林,並豢養了狗、馬等多種動物以供遊樂。劉餘還喜好遊獵,經常帶一幫隨從進行射獵活動。但是劉餘也附庸風雅,其晚年喜好文學音樂。

但值得一提的是,劉餘曾拆毀曲阜孔子舊宅準備擴建宮室。但在孔子舊宅牆壁中發現了秦始皇焚書時、孔子後裔藏在牆壁夾層中的一批珍貴古代典籍。劉餘遂把這些古籍讓人抄錄並流傳於世。這一點,劉餘還是有功勞的。

田叔到任後不久,就有魯地一百多名百姓向其告狀,稱魯王縱容其手下掠奪百姓財物。田叔聽後也很氣憤,但又考慮到劉餘為景帝愛子,嬌生慣養慣了,一般是不會聽人規勸的,如何妥善處理此事為妙呢?

經一番考慮後,田叔想出一法,先把告魯王狀的百姓為首的抓起來二十人,當眾各責打五十鞭;其餘各打二十下。並當眾大聲宣稱:魯王是管理你們的主人,你們怎麼能隨便說他的壞話呢?!

訊息傳到魯王耳中,魯王頓感慚愧無比。便想委託田叔把搶奪的財物退還給百姓,田叔拒絕道:“財物是大王您搶奪的,卻叫我償還給百姓,這明顯的是大王做壞事、叫我做好人啊!這樣的事你說我能幹嘛!”魯王無奈,只好自己把財物一一退回給百姓了。

魯王喜好遊獵,每逢到獵苑中圍獵時,劉餘常叫田叔陪伴。對此勞民傷財之舉,作為相國的田叔很有看法。但也無法相勸。

後來每到獵苑中狩獵勞累之際,魯王就到獵苑中的館舍休息。而田叔便一人出到獵苑外,坐在石頭上頭頂烈日,靜靜地等著魯王。魯王多次派人叫田叔一塊到館舍休息,而田叔最終也不進去。並說:“大王狩獵還常常暴曬在獵苑中,我怎麼好意思到館舍中歇息呢?!”魯王聽說後也甚覺不安,便漸漸的減少遊獵了。

就這樣田叔為魯王相國數年,以身作則,言傳身教,規勸魯王,深得魯王敬重。數年之後,田叔卒於魯王相國任上。當時,魯王以百金贈田叔之子田仁,以答謝其父田叔輔政之功德。而田仁不接受並謝絕說:“我不能因為百兩黃金而損傷了先人的好名聲啊!”

【相關連結】:

1、關於田叔籍貫另尚有定州、無極等地之說。乃是依據唐代司馬貞《史記索隱》所稱陘城乃漢代之中山苦陘縣。苦陘即今稱無極縣,故近年又有田叔為無極人之說。但司馬遷在《史記·張耳陳餘》列傳中有“陳餘者,亦大梁人也。好儒術。數遊

趙苦陘

”。同一書中出現了“趙陘城’與”趙苦陘”;在同一書中稱田叔“趙陘城人”,而稱陳餘數遊“趙苦陘”,可知當時“陘城”與“苦陘”實為兩地!“陘城”當為“五陘城”,即後來之井陘。蓋因田叔出生時井陘尚未設定縣,故以“陘城”稱其地。另無極古代各縣誌中,均未見有記載田叔者。

井陘古今名人——田叔(作者:許力揚)

《史記》中所載陳餘及趙苦陘的文字

2

、關於五陘城,北京大學歷史系裘錫圭教授依據傳世的戰國晚期三孔布幣“五陘”幣考證,“五陘”幣應是趙國晚期在趙國軍事要隘、太行八陘的第五陘(即後來的井陘)一地鑄造。專家考證,五陘城即陘城,即今天的井陘。另外境內也曾有發現趙國“五陘”三孔布幣。

由此足以證明“陘城”即“五陘”——也即井陘!

3、金青藤,清代人。乾隆及嘉慶年間在世。其祖籍浙江紹興,後落籍河北清苑。其生平未詳,似曾任當時官府的幕僚,即有名的紹興師爺。其在井陘曾留有兩塊石碑,一塊即河東村官道側的“西漢丞相田叔田仁故里”碑。此碑民國間尚存,而今下落不明;一塊即今天縣城微水處的“漢淮陰侯設背水陣處”碑。金青藤之孫金福增,在同治間曾以監生的身份擔任山西河曲縣知縣。金福增在途經井陘微水時,見到其祖父金青藤在嘉慶年間所立的“漢淮陰侯設背水陣處”碑已壞損,遂又重立一塊。此碑至今猶存。

井陘古今名人——田叔(作者:許力揚)

作者:許力揚

井陘古今名人——田叔(作者:許力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