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勝大咖】太極駕到,遇見淄中國魯菜發源地博山,約嗎

淄澠是什麼意思

此前數十年間,說魯菜,言必稱煙臺福山、濟南歷下、濟寧曲阜,博山菜被長期隔絕在魯菜以外。近年來,賴於地方政府、業界人士、文史學者勾陳發掘、研討論證,博山菜一改籍籍無名之狀,不僅光復顯赫身世,博山還一躍成為“中國魯菜發源地”。

中文百科搜尋引擎“360百科”對魯菜的定義是:“魯菜,是起源於山東的齊魯風味,其發源地為山東省淄博市博山區,是中國傳統四大菜系(也是八大菜系)中唯一的自發型菜系(相對於淮揚、川、粵等影響型菜系而言) ,是歷史最悠久、技法最豐富、難度最高、最見功力的菜系。”

全球最大的網路百科全書“百度百科”,有最權威、最“官宣”之譽,其對魯菜的定義為:“魯菜,是起源於山東省淄博市博山區的齊魯風味菜系(現通行地帶不僅限於當代的山東省,以大連菜為代表的遼南菜系也屬於魯菜),是中國傳統四大菜系(也是八大菜系)中唯一的自發型菜系(相對於淮揚、川、粵等影響型菜系而言),黃河流域烹飪文化的代表,是歷史最悠久、技法最豐富、難度最高、最見功力的菜系之一。”

諒我博山父老,碰上魯菜話題的時候,再不會“王顧左右而言他”。

那麼,泱泱中華,物阜民豐,中國魯菜發源地為什麼是博山?

從人文歷史、人文地理的角度,學術界把魯菜定性為起源於史前、提升於商周、總結於漢魏、中興於唐宋、定型於明清,至民國初年形成完備體系。

2006年底,山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會同市、縣文物部門,聯合對沂源桃花塢扁扁洞遺址進行第一次正式發掘,在殘存堆積地層中發現夾砂紅陶,經北京大學加速器質譜碳十四測年可以確定這裡是一處距今12000——9000年的新時期時代早期的人類活動遺址。說明魯中地區最早進入新石器時期,是大汶口文化、龍山文化的濫觴之地,有可能為我國北方的新石器文化型別找到源頭。

2500年前,山東的儒家學派奠定了中國飲食注重精細、中和、健康的審美取向;齊國是春秋五霸之首,戰國七雄之一,各諸侯王室、貴胄、豪紳生活窮奢極欲,講究飲食。魯國的孔子提倡獻祭的飯要“食不厭精,膾不厭細”,飲食學說有“九不食一不多食”、“養口腹而失道德”的人是“飲食之人……則人賤之矣,為其養小以失大也”,這是孔子食德理念。孔子認為飲食始祖非齊國“淄澠之合,嘗而知之”的易牙莫屬。“狄牙之調味也,酸則沃之以水,淡則加之以鹹,水火相變易,故膳無鹹淡之失也。”(王充《論衡》)

博山處於齊、魯兩國的交界之地,是齊魯飲食文化的直接受益者。歷經秦漢魏晉南北朝時期的全面發展,特別是北魏末年高陽太守賈思勰《齊民要術》對黃河中下游地區飲食文化的全面總結,奠定了魯菜的基本正規化。《齊民要術》總結的 “蒸、煮、烤、釀、煎、炒、熬、烹、炸、臘、鹽、豉、醋、醬、酒、蜜、椒”諸法,奠定了中式烹調技法的框架,對魯菜文化是一次極大的推動。

隋唐、北宋固體礦物燃料出現,改變了陶瓷、琉璃、烹飪的燃料結構。中國是世界煤炭史上開採最早的國家,而博山又是中國三大煤炭資源產區開採最早的地區。這是我國煤炭史甚至是世界煤炭史上最為重要的歷史節點。據考古資料顯示,起碼在唐代,博山就已經開始開採煤炭並逐步用於生活、生產。這種新型能源的使用直接影響到宋元時期陶瓷、琉璃產業的發展,勢必同時推動著魯中地區烹飪業的迅猛發展,因而促成了明清時期博山工商業、城鎮化以及飲食業的最早繁榮。

“鄉用柴灶,京用煤灶。煤灶曰爐臺,柴灶曰鍋臺。”(清·李光庭撰的《鄉言解頤·卷四》)是說清代大多數地域還在使用木柴、草、葦、木炭時,唯有京城才用得上炭火做飯,博山卻早幾個朝代就出現了“家家炭火,晝夜不滅”。

“地瘠民以爐作計,家貧士挾硯為耕”(清康熙顏神鎮通判葉先登詩句)。陶瓷、琉璃業的發展經過宋代顏神鎮陶瓷、琉璃手工業的發展和繁榮,大小集市和專業市場出現,以顏神石城、魯中都會的建立為標誌,催生了工商並存的城鎮文明,車馬輻輳的市井繁華由此產生:顏神“街簾巷鼓,奮袖吹唇;睥睨公卿,喧穢雜沓。非嗜利之牙儈,則驩(通歡)博之酒徒也。”(清康熙文華殿大學士馮溥《漢史憶序》)

明嘉慶三十八年(公元1559年)三月,由明代後期文壇領袖、分巡青州兵備副使的王世貞建立顏神石城,環城一週三里。明清石城,多見於縣治,區區一個山城小鎮,建立石城,實為大勢所趨,陶琉出品甚豐,財富隨商賈來去聚散,金錢蹤銀票翻飛而翔集,於是盜賊垂涎,流寇覬覦,非矗立一座金湯石城而不保一方平安。

明代馮琦《修魏公祠記》也說:“顏神之山……厥土墳而埴,宜陶。陶者以數千。青(州)以西,淄(川)、萊(蕪)、新(泰)、益(都)之間,斯一都會也……而於山近,故亡命時有,陶故鼓鑄,四方貿易輻輳。”明代著名文學家李攀龍《建立石城記》曰:顏神鎮早在明代即為“淄(川)、萊(蕪)、新(泰)、益(都)之間一都會哉。天不弔百姓,一二長吏怠於疆事,俾一二不逞子弟揭竿如林,而負固自喜,以為父母憂。四方亡命嘯而過市,有業甒(wǔ古代盛酒的有蓋的瓦器)於篚(fěi,古時盛東西的一種竹器)中,覆之利劍,莫敢以發……百數十年來,冀氏、姚氏九為倡亂,殺我一二長吏之戌者,以荼毒我百姓,焚蕩我廬舍。”

顏神石城既成,“石城峨峨,可以礪鏃。危崗冠領,腴泉滋腹。在易有言,設險守邦。衛以武師,周以崇墉。遏軋亂萌,毋史蔓張。毋若安之,薄徵厚藏,刃鎩鉤喙,枉矢大槍。銷為鋤耰(yōu,古代一種翻土、蓋土的農具),趨而農桑。比屋興讓,遵彼周行。”(王世貞《建城碑銘》)

可見明清時期,博山與周邊各縣鎮密切通商,四方商販聚集,已是頗具規模的工商業城鎮和貿易中心了。

1870年前後,德國地質學家李希霍芬先後7次來中國各地考察採訪,1882年出版的《中國》一書中記述:“博山縣是我直到現在所遇到的工業最發達的城市,一切都在工作著、運動著。”他還在《旅華日記》中寫到:“這是我在中國期間所見到的最大工業城鎮。”從李希霍芬的描述中,我們看見一個方圓幾十平方公里的工商、飲食文化圈早已形成。

清同治年間,博山山頭人宋信忠編的《山頭雜字》裡寫到:“燒餅火燒油炸果,雜麵跌面刀切面。黏糕粽子皆加棗,包子好似一群雁。熱面全憑大汁好,涼的麻汁加醋蒜。單餅油餅瓤子餅,黏粥水飯連湯飯。羊湯乾飯要味美,涼粉旗子擔一擔……臘肉乾肉飲酒美,螃蟹糟魚是盤餐。麵筋蝦米肥羊肉,雜菜鮮魚有鹹淡。”博山飲食之豐富由此可見。

至於明清時期博山飲食宴會習俗,康熙九年《顏神鎮志·風俗》一章,記有鎮人伊陽尹、張聯翼《重訂儉約六則》認為“俗以奢為厚。”是說這個地方的民俗,奢侈於吃已經很久很嚴重了,因而約法三章:“大宴會每二位一桌,果菜各四碟,葷素十二器,米麵飯四道。小宴會圍坐,或四人六人。葷素八器,小菜四碟,不用果,米麵飯三道。非遠客、官席不用獨桌,不加湯飯。”張聯翼還對交際約定:“聞前輩鄉親往來,殽果四色,酒一卣,或攜盒酒舉賀,有邀三五人共一榼酒者,何簡雅也。嗣後競侈,有因而廢家廢禮者,甚至較厚薄成嫌,風斯下矣。今擬大禮從宜,用幣其尋常自一色至八色、一錢至五錢,皆足成禮,不可增加。”

清末民初,大量山東廚師和菜品進入宮廷、京師,使魯菜雍容華貴、中正大氣、平和養生的風格特點進一步得到昇華完善。

民國博山手工業、商業的持續繁榮,吸納方圓數十公里的民眾來博山定居、從業,因而素有“要想吃好飯,圍著博山轉”之謂,遐邇聞名,意思是要向填飽肚子,過上好生活,那就到博山賣點力氣,只要不是太懶,總能謀到一項職業,總可以養家餬口(“吃了博山飯,圍著天下轉”,應為外鄉人對博山菜恭維之言,非邑人自詡)。我的父親祖居淄川商家官莊,年輕時熬不住飢餓,出走博山,先由人做保,當布莊夥計,稍微穩定,又自謀屑碎生意,活出一家人家。如果留在鄉下,將難以維持溫飽。這是“要想吃好飯,圍著博山轉”的真實寫照。

二十世紀初,家住博山西寨的中醫李茂廷在其《爐匠碰碑》中,對爐匠的飲食有這樣的描寫:“下來去吃飯,小館不便當。先上水盛館,聚樂村飯莊。伸伸大拇指,就是有大洋。先要四獨盤,行件要六樣。海參燒鍋肘,大盤豆腐箱。十條銀絲捲,乾飯嫌冰涼。下上幾碗面,來碗雞蛋湯。”生動地記述了普通琉璃爐匠對飲食的需求和消費。是時,博山孝婦河上游臨河一城三街衢,遂形成“珍珠瑪瑙市,琥珀琉璃街”的“清明上河圖”。

據記載,清末民初博山知名的酒館、飯店不下300餘家,海同春(山頭)、雙盛居(蘇家館)、春和園(宋家衚衕)、永盛館、公和館(香市街)、惟和酒店、福源酒店、裕成館、同盛酒店、萬順酒店、會源酒店、南化居、湧泉酒店、協和酒店、廣順酒店、孝源館、人和館、太和館、益豐館、益升館,義盛館、元泰館、元義酒店、全順酒店、會芳樓、醴泉居、益祥酒店、天泉酒店、義成館、元昌酒、源祥酒店、德源居、芸香閣、信芳園、遠香齋、匯泉酒店、義信酒店、復盛館、通盛館、李家包子鋪(河灘)、石家飯鋪、羅家飯鋪、東萊飯鋪、永成館、東興飯莊、裕興飯莊、全盛永(稅務街)、會仙樓(八陡)、慶樂園(八陡)、白家館(八陡)、同心居(山頭)、荊山村、異香村(疊道街)、一心居、復興飯莊、福盛飯莊、連勝居、三盛居、永升合、一品居(核桃園)、聚樂村(西冶街)、心中樂、金花村、百花村、鴻福樓、智發館(西冶街)、慶樂飯莊(山頭)、玉盛館、雙成館、興盛居、新華居等等,不一而足。

近代以來,有資料可查的名廚有近百位,包括王廣鏞、周訓成、馮蘭譜、李永昌、欒玉琢、王德漢、高良德、呂徑渭、趙增仁、蘇其禮、蘇其仁、蘇其會、王福海、喬廷禮、蘇孝德、白懷進、欒相圃、閆百珍、張本仁、趙德珍、孫樂金、馬慶水、石玉璞、閆乃禮、徐其政、劉升深、黃祖義、黃祖賓、馮思泰、李根基、李春基、崔玉剛、伊善德、劉書文等等,這些老一輩的廚界名宿泰斗,帶動促進了博山菜的傳承和發展。

新中國成立以後,博山形成完備的具有齊魯文化特徵的魯菜宴席格局和烹飪體系。

2006年9月,中國飯店協會授予博山“中國魯菜名城”;2016年7月,中國食文化研究會認定博山“中國魯菜發源地”;2016年9月,中國烹飪協會授予博山“中國魯菜烹飪之鄉”;2018年11月,中國飯店協會授予博山“中國美食美器之都”。國家級餐飲盛譽,悉數落地博山!

《漢書·酈食其傳》說:“王者以民為天,而民以食為天。”“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人生萬事,實在是吃飯第一。作為魯菜發源地的博山,在新時代創造人民美好生活的程序中與時俱進,與陶瓷、琉璃同臺共舞,打造成為中國唯一的“美食美器之都”,再一次向世人說明,博山魯菜文化萬年一脈、有序傳承、底蘊深厚、未來可期!

為什麼是博山?

為什麼是博山?

本文為劉培國先生原創文字

若需轉載請聯絡此公眾號

將追究其相應法律責任

轉發時切勿刪除版權資訊

劉培國

淄博世紀英才外語學校執行董事

中國作家協會會員

中國散文學會會員

山東省作家協會會員

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

為什麼是博山?

為什麼是博山?

為什麼是博山?

為什麼是博山?

為什麼是博山?

為什麼是博山?

為什麼是博山?

為什麼是博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