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盛世大唐,梅花有著怎樣的審美欣賞?

梅郊落晚英什麼意思

我是江城女子林憶南,瞭解更多文藝知識,點選上方“關注”我

要說中華五千年文明史中最讓人羨慕的時代,

盛唐時期

無疑是我心中的第一回答。

在一派繁榮的盛唐,我們的經濟、文化都得到了高度的發展,人們的物質和精神水平也有很大的提高。

尤其是審美有很大的開拓,

詩歌、音樂、舞蹈、繪畫、書法,都是那個時代最耀眼的符號。

正是如此,我們從當時流傳下來的材料中,找到了盛唐的遺韻,也發現了梅花在唐朝有著獨特的審美欣賞,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在盛世大唐,梅花有著怎樣的審美欣賞?

梅花在唐朝時南北均有分佈

在隋唐時期,我們的政治、經濟、文化重心都在北方,並以陝西、河南、山西一帶為核心地區

,從當時的都城長安、洛陽的地理位置可窺見一二。

現在我們看梅花多是在南方,但唐朝卻不是,

不僅南方梅花盛開,當時在陝西、山西一帶也是很常見的花卉,

我們從唐朝詩人的詩裡面就可以找到當時梅花在北方的分佈情況。

如初唐詩人

王績

就有一首

《在京思故園見鄉人問》

舊園今在否,新樹也應栽。……經移何處竹,別種幾株梅。

這首詩中就提及到了梅花的種植,而我們從詩中可以知道王績是

絳州龍門(今山西河津縣)

人,此時身在

長安

,可見當時的陝西、山西一帶梅花比較常見。

我們再來說說

長安、洛陽一帶

杜甫

就在自己的

《立春》

中寫道:

“春日春盤細生菜,忽憶兩京梅發時。”

可見唐朝時長安、洛陽之間早春時節梅花一路盛開的景象。

在盛世大唐,梅花有著怎樣的審美欣賞?

為什麼我們在這些史料中發現了大量種植梅花的景況,但是在今天的黃河流域卻很少看見梅花呢?

是因為在隋唐時期,整個黃河流域的生態破壞並不算大,渭河上游地區仍然是大片茂密的森林,梅樹也能較好的適應北方的生長環境。

到了後面,

因為氣候的變遷,生態環境的惡化,梅花逐漸退出北方地區,最終只留下了南方的“半壁江山”。

唐代梅花的園林栽培

在唐代,梅花的園林栽培也是十分普遍的,雖說唐朝人最愛是牡丹,但

梅花也能在園林栽培中佔有一席之地。

“初唐四傑”

之一的

王勃

就寫過一首

《春日宴樂遊園賦韻得接字》

帝裡寒光盡,神皋春望浹。梅郊落晚英,柳甸驚初葉。

後來深受女皇武則天喜愛的女宰相

上官婉兒

也寫過一首

《遊長寧公主流杯池二十五首》

:“

鬥雪梅先吐,驚風柳未舒。

可見當時

在都城內外園林種植梅花是很常見的一種現象

在盛世大唐,梅花有著怎樣的審美欣賞?

不僅如此,

一些文人士大夫在自己的私人園林中也會栽種一些梅花

,比如曾出任過宰相的

李德裕

就在自家園林裡

臨水植梅

,還寫下

《憶平泉雜詠·憶寒梅》

,如今此詩收錄在

《全唐詩》

中。

正是因為梅花在唐朝園林裡的廣泛種植,使得梅花在這一時代得到了更多的關注,我們在眾多詩人的筆下也找到了梅花的身影。

《文苑英華》

所收錄的花木類作品中,

楊柳

以74篇位居榜首,之後五位依次是

竹、松柏、蓮、梅、牡丹。

因為古代人多出遊的緣故,親朋好友會在離別之際送上一支柳條惜別,所以楊柳位居第一是合情合理的。

我們看後五位花木,多是高潔之物,深受文人們的喜愛,尤其是梅還排在最受歡迎的牡丹的前面,可見

當時的園林種植讓梅花得到了更多的關注。

初唐、盛唐對梅花的審美

初唐、盛唐的人們對於梅花的審美並沒有停留在以前梁、陳的宮廷審美上,而是轉為廣闊的天地間,尤其是塞北。

在盛世大唐,梅花有著怎樣的審美欣賞?

梅花從以前的宮怨轉為文人士子詠懷、抒情的比興物件,最早的代表作就是

盧照鄰

《梅花落》

,羌笛橫吹之曲,定當與邊塞戍守有關。

梅嶺花初發,天山雪未開。雪處疑花滿,花邊似雪回。因風入舞袖,雜粉向妝臺。匈奴幾萬裡,春至不知來。

此時雖說詠梅詩還有一些閨閣氣息,但是整體上那種征夫思婦的情感還是表現的很明顯的,

其中的“天山”、“匈奴”等詞也使得詩的境界更加開闊。

除了表達邊塞之景、戍守之情,梅花在此時也開始充當一種時序之花的作用,以及開始和文人們的情感相聯絡。

比如張說的

《幽州新城作》

和盧僎的

《十月梅花書贈》

都是士大夫們感時序、思故鄉的代表作,也是詩人們開始將梅花開落的自然現象與人生的更迭聯絡起來。

此時這種用梅花來抒情寫意,寄託自己情感的梅花審美欣賞,正是初唐、盛唐的一個重要演進。

在盛世大唐,梅花有著怎樣的審美欣賞?

杜甫與梅花

在我們上面所講的用梅花來抒情寫意的審美欣賞中,最典型、也最著名的詩人就是

杜甫

了。

我們一提到詩聖杜甫,最先想到的就是他對國家的憂愁,對百姓的同情,怎麼他會和梅花有聯絡呢?您別說,還真有,下面我們一起來看一下詩聖所寫的兩首詠梅詩。

一首是

《和裴迪登蜀州東亭送客逢早梅相憶見寄》

東閣官梅動詩興,還如何遜在揚州。此時對雪遙相憶,送客逢春可自由。

幸不折來傷歲暮,若為看去亂鄉愁。江邊一樹垂垂髮,朝夕催人自白頭。

一首是

《江梅》

梅蕊臘前破,梅花年後多。絕知春意好,最奈客愁何。雪樹元同色,江風亦自波。故園不可見,巫岫鬱嵯峨。

這兩首詩都作於詩人晚年漂泊在巴蜀之時,詩的重點不在詠梅,在由睹梅而產生的一種時序垂暮之感、故園亂離之思。

在盛世大唐,梅花有著怎樣的審美欣賞?

尤其是第一首,雖說句句不離梅花,卻字字都抒發了對友人的深切追憶,以及萬里作客的愁思和人生遲暮的傷感。

杜甫有詩聖之稱,當歸根究底也是古時士大夫中的一員,所以他的所思所感就是士大夫群體的所思所感,所以我們可以看到,

杜詩中所抒發的友誼、思鄉、時序之情,都是廣大士

子們

最普遍的體驗,很容易引起人們心靈上的共鳴。

可以說,

由於杜甫的詠梅抒情,極大地豐富了唐朝以致後來的梅花意象的表現視野和抒情功能。

在後來的詠梅詩中還有

“東閣

官梅

的說法,這就表示著梅花與廣大士大夫以及知識分子的密切聯絡,尤其是在他們輾轉任職各地、或者宦遊之時,遇梅、賞梅,繼而感物傷懷。

自杜甫之後,梅花就越發成為文人們抒情、比興的一個重要意象了,也因為他的詩聖地位使得梅花的審美欣賞有一種登高望遠、繼往開來的意味。

中唐、晚唐的梅花審美欣賞

自杜甫之後,梅花就更為文人士大夫們喜愛,更多的著名詩人也加入到了詠梅詩的行列中,比如

韓愈、柳宗元、白居易、張籍、劉禹錫

等等。

梅花除了在詩歌中的普遍出現,在中唐、晚唐時期也開始出現在中國花鳥畫中,在

《宣和畫譜》

中我們可以發現,

邊鸞、於錫、徐熙

等人都有畫有梅花的作品流傳。

在盛世大唐,梅花有著怎樣的審美欣賞?

為什麼到了中唐、晚唐梅花有這樣的發展?

一是隨著科舉制的發展,知識分子的隊伍不斷擴大,極大地促進了文學藝術的發展。

比如說園林藝術,以前是以宮廷和世家門閥為主,但是由於科舉的作用,文人們的私人園林得到了極大的發展,較為著名的有

王維的輞川別居、白居易的廬山草堂

這些現象的出現

極大地帶動了自然審美的發展

,所以梅花也得以能被更多的文人欣賞、並將其姿態描繪在詩中。

另一個原因就是“安史之亂”之後,唐代的經濟、文化格局有了很大的改變。

在此之前唐代的經濟、文化重心在黃河中下游尤其是長安到洛陽一帶,而

“安史之亂”對北方的經濟造成了嚴重的破壞,北方的人口大量南下,江南地區的經濟、文化得到了很到的發展。

對於梅花而言,南方是更為適合生長的

,所以杜甫晚年寄居巴蜀、漂泊荊楚之時,寫下兩首詠梅詩就可以理解了。

在盛世大唐,梅花有著怎樣的審美欣賞?

我們也可以看到,很多中唐、晚唐的詠梅詩,都是南方詩人或是寄居南方的北方詩人所作。

所以在中唐、晚唐的作品中,我們可以發現詩人對梅花的欣賞越來越細緻,更多的詩是誕生於羈旅途中或者自家栽種,比之前多了一些細緻的觀賞和即情的樂趣。

唐朝時期分佈廣泛的梅花,讓文人士大夫們對它們有了更多的關注,從此梅花不再僅僅是花,也寄託了詩人們的情感。

因園林的種植,官梅的出現,梅花能和詩人們更親密地接觸,在詩詞中的形象也更為具體、細緻。

在大唐這個不平凡的時代,梅花也有著不一樣的色彩,那是獨屬於大唐的風華!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