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吃飯,發現碗裡有頭髮,御廚連忙摘下帽子:臣是禿頭

引言秦王怫然怒,謂唐雎曰:“公亦嘗聞天子之怒乎?”唐雎對曰:“臣未嘗聞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屍百萬,流血千里。”——《唐雎不辱使命》

常言道“伴君如伴虎”,古時候的君主權力最大,可以輕易地就決定一個人的生死。在皇帝的身邊辦事,更是要打起十二分精神,稍不留神就有可能腦袋不保。歷朝歷代的皇帝性格不同、能力不一,有的皇帝殺伐決斷毫不留情。他們有的是為了維護統治不得不得殺許多人,有的是暴虐成性,殺人毫不手軟。普通人生氣,有可能是要打要罵,天子一怒,那是可以隨意要人性命的。如果遇到一位喜怒無常的皇帝,那麼每天都是危機四伏。

歷史上有許多皇帝以殺人無數出名,明朝的開國皇帝朱元璋就是著名的一位。這位布衣出身的皇帝一步步爬到權力的巔峰位置,自然是有許多過人之處的。從推翻元朝,打敗競爭對手,到穩固江山,為延續兩百多年的大明王朝打下基礎,朱元璋的能力是毋庸置疑的。但這位皇帝也同樣性格暴虐,生性多疑的他很難信任別人,因此很多人喪命在他手上。大到官吏小到身邊伺候的人,一旦他認為威脅到自己或自己的江山,他都會毫不手軟地下殺手。有一次朱元璋吃飯,發現碗裡有頭髮,他變懷疑是廚子要害他。好在御廚機智,急中生智化解了這場危機。

一、從農民到皇帝

朱元璋出身微末,從小家境非常貧窮。連父母都在天災中活活被餓死,死後連置辦一口薄棺材都不能。為了生存下去,朱元璋做過乞丐、和尚,到後來毅然參軍推翻元朝的統治。朱元璋的悲慘出身以及後來得之不易的一切,讓他更加謹慎多疑。在他一生中感受過的人情溫暖較少,更多的是靠自己的廝殺拼搏。這樣的朱元璋難免生性多疑,多於一切可能的威脅都是寧可錯殺不可放過。在他當上皇帝后,對陪自己打天下的一幫人,在他離開之前也都被他處理得七七八八了。朱元璋就像一個操心的大家長,勢要為自己的大明王朝做好一切鋪路,將所以可能的危害都清除乾淨。即使是從前配自己出生入死的兄弟,只要有危及自己統治的可能都不能放過。

朱元璋殺氣人來也是規模甚大,歷史上著名的胡惟庸案,這場政治風波最後牽涉進成千上萬人。這裡面很多是他曾經的朋友兄弟,甚至是開國功臣,但朱元璋一點不念舊情,秉著一個都不可放過理念,最終在這個案子中殺死了好幾萬人。對於朱元璋來說,是這些曾經的夥伴背叛了他,他們是造反所以絕對要痛下殺手。高處不勝寒,作為皇帝註定是要當孤家寡人,為了穩固江山社稷他不得不更加殘暴的對待一切危害。

二、伴君如伴虎

朱元璋脾氣大性格也暴虐,殺人絕不心慈手軟。他時常懷疑臣下,殺伐決斷,也只有一人的勸諫他還能聽進一二,那就是他的妻子馬皇后。也只有馬皇后,是他讓他覺得不會被背叛最信任之人,所以在他每次決定殺人時,也只有馬皇后有可能攔下。馬皇后如同朱元璋一生中唯一溫暖的光,一直陪伴著他走過無數的困境。兩人恩愛異常,夫妻多年依然感情深厚。朱元璋很愛護馬皇后,對自己的髮妻有求必應。馬皇后本人也是十分心善,總是會動惻隱之心,她就曾救下許多朱元璋原本想要殺的人。

據《前聞記》記載,朱元璋有次與馬皇后一起吃飯時,發現自己的飯中有一根頭髮,這讓朱元璋怒不可遏,認為這肯定是有人要加害於他,所以他馬上下令傳來御廚。御廚也立刻意識到事態的嚴重性,急中生智地脫下頭上的帽子示意自己是光頭,並且還向朱元璋說到“非發也,乃龍鬚。”朱元璋對著御廚的光頭又捋捋自己的鬍子,鬍子果然有掉落,意識到自己應該是誤會了御廚。這時候在一旁的馬皇后也及時出來打圓場,替御廚說了話。御廚因此逃過一劫,而且朱元璋愧疚於自己誤會了人家,還給御廚升了官,升為總管,御廚也是因禍得福了。

結語

從朱元璋和御廚的這件小事看,朱元璋確實生性多疑,但他也並非完全不講道理。他會先聽取御廚的辯解再做判斷,最後誤會解開還給人家升了官,說明朱元璋也不是一個是非不分之人。作為皇帝,他需要考慮眾多的因素。殺人是他的一個手段,但絕對不是他人性的全部。他也不全是視人命如草芥,對於該殺的人他一個也不會放過,對於無辜之人,他也會認真辨析。畢竟作為皇帝,他需要更加的謹慎才能坐穩這個位置。

參考文獻:

《前聞記》

《戰國策·魏策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