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代、雙關、互文…學漢語言必須瞭解的14種修辭

什麼叫互文

1、比喻

比喻就是“打比方”。即兩種不同性質的事物,彼此有相似點,便用一事物來比方另一事物的一種修辭格。比喻的結構,一般由三部分組成,

本體

(被比喻的事物)、

喻體

(作比喻的事物)、

比喻詞

(比喻關係的標誌性詞語)。

分類:

(1)明喻。

本體喻體都出現,中間用比喻詞“像、似、彷彿、猶如”等聯結,

例:葉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2)暗喻。

借喻是本體和喻體同時出現,它們之間在形式上是相合的關係,說甲(本體)是(喻詞)乙(喻體)。喻詞常由:是、就是、成了、成為、變成等表判斷的詞語來充當。暗喻又叫隱喻。

例:她是夜明珠,暗夜裡,放射出燦爛的光芒。

(3)借喻。

不出現本體,直接敘述喻體。

例: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4)博喻。

例:可別惱。看,像牛毛,像花針,像細絲,密密地斜織著,人家屋頂上全籠著一層薄煙。

2、比擬

把甲事物模擬作乙事物來寫的修辭方式。 是將人比作物、將物比做人,或將甲物化為乙物。

物比人:每條嶺都是那麼溫柔,雖然下自山腳,上至嶺頂,長滿了珍貴的林木,可是誰也不孤峰突起,盛氣凌人。

人比物:弟弟從房間飛出來。

物比物:蓮農們精心培植,把綿綿情意栽種在每一口蓮塘裡。

3、借代

借代是一種說話或寫文章時不直接說出所要表達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與它密切相關的人或事物來代替的修辭方法。被替代的叫“本體”,替代的叫“借體”,“本體”不出現,用“借體”來代替。

例:

(1)把名字刻入石頭的,名字比屍首爛得更早(借“石頭”代紀念碑)

(2)槍桿子裡出政權

(3)你們殺死了一個李公樸,會有千百個李公樸站起來(《最後一次講演》)

(4)孤帆一片日邊來(用船的一部分“帆”代替了船)

(5)南國烽煙正十年(用“烽煙”代替戰爭)

借代與借喻的區別

借代與借喻有相近的地方,都是用一事物代另一事物,但它們的性質卻完全不同。借喻是喻中有代,借代是代而不喻;借喻側重相似性,借代側重相關性;借喻可以改為明喻,借代則不能。借代的本體與借體之間有實在的關係,一般地說,這種關係還是相當密切的;借喻的本體與喻體是本質不同的事物,人們不過根據它們之間具有的相似點,透過聯想把它們聯絡起來。

4、誇張

誇張是有意強調事物的某種特徵,並對其加以擴大或縮小來表達強烈思想感情的修辭方法。

誇張的幾種形式:

(1)擴大誇張: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 白髮三千丈,緣愁似個長。(詳見文末連結《誇張的修辭手法,還得跟李白學》)

(2)縮小誇張:

巴掌大一片山坡。

(3)超前誇張:

話還沒出口,我就知道他要說什麼了。

5、對偶

俗稱“對對子”,詩歌中叫“對仗”。上下兩句應字數相等、詞性相對、結構相同、意義相關。

分類:

(1)正對:

上下兩句意思相似、相近、相補或相襯的對偶形式。

例:牆上蘆葦,頭重腳輕根底淺;山間竹筍,嘴尖皮厚腹中空。

(2)反對:

上下兩句意思相對或相反的對偶形式。

例:謙受益,滿招損。

(3)串對(流水對):

上下兩句意思具有承接、遞進、因果、假設、條件等關係的對偶形式。(詳見文末連結《對聯也有入門級、進階級、大師級》)

例如: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6、排比

排比是由三個或三個以上結構相同或相似、內容相關、語氣一致的短語或句子排列在一起,用來加強語勢強調內容,加重感情的修辭方式。

分類:

(1)成分排比:

即一個句子中的一些成分組成排比。

例:延安的歌聲,它是黑夜的火把,雪天的煤炭,大旱的甘霖。

(2)分句排比 :

即一個複句的各個分句構成排比。

例:他們的品質是那樣的清潔和高尚,他們的意志是那樣的堅韌和剛強,他們的氣質是那樣的淳樸和謙遜,他們的胸懷是那樣的美麗和寬廣。

(3)單句排比

例:著力加快改革開放,著力增強自主創新能力,著力推進經濟結構調整和經濟增長方式轉變,著力提高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效益。

(4)複句排比

例:要努力學習現代經濟知識,提高駕馭市場經濟的能力;學習科技知識,提高推進自主創新的組織領導能力;學習社會管理知識,提高管理社會的能力;學習法律知識,提高依法辦事的能力,不斷增強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知識水平和工作能力。

7、設問與反問

(一)設問

設問是明知故問、自問自答,或提出問題不需回答的修辭方式。作用:引人注意,啟發思考。

例:什麼是路?就是從沒有路的地方踏出來的,從有荊棘的地方開闢出來的。(魯迅《生命的路》)

(二)反問

為了加強語氣,常用肯定形式表示否定,用否定形式表示肯定。

例:字典難道不是我們的良師益友嗎?

8、襯托

甲事物由於乙事物的陪襯,就顯得更清楚,更鮮明,更突出。

分類:

1、正襯:

用類似的事物襯托所描繪的事物,如用“高的”襯托“更高的”。

例: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2、反襯:

用相反或相異的事物襯托所描繪的事物,如用“矮的”襯托“高的”。

例: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

9、對比

對比是把兩種不同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兩個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較的一種辭格。

例:

(1)有的人活著,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

(2)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

10、反覆

反覆是根據表達需要,有意讓一個句子或詞語重複出現的修辭方法。

分類:

詞語反覆

連續兩次以上使用同一詞語,達到強調的目的。

例: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滅亡。(魯迅《記念劉和珍君》)

片語或句子反覆

例:大山原來是這樣的!月亮原來是這樣的!核桃樹原來是這樣的!香雪走著,就像第一次認出養育她成人的山谷。

語段反覆

同樣的句子,在文中多次出現。

11、雙關

雙關指在一定的語言環境中,利用詞的多義或同音的條件,有意使語句具有雙重意義,言在此而意在彼。

分類:

諧音雙關:

利用詞的同音,有意使詞句具有雙重意義。

例:道是無晴卻有晴

語義雙關:

利用詞的同義,有意使詞句具有雙重意義。

例:繁漪:好,你去吧!小心,現在,(望窗外,自語)風暴就要起來了!

12、反語

反語又稱“倒反”、“反辭”等,即通常所說的“說反話”,運用跟本意相反的詞語來表達此意,卻含有否定、諷刺以及嘲弄的意思,是一種帶有強烈感情色彩的修辭方法。

例:黛玉聽了,睜開眼,起身笑道:“真真你就是我命中的‘天魔星’!請枕這一個。”說著,自己枕的推與寶玉。

13、通感

通感又叫“移覺”,就是在描述客觀事物時,用形象的語言使感覺轉移,將人的聽覺、視覺、嗅覺、味覺、觸覺等不同感覺互相溝通、交錯,彼此挪移轉換,將本來表示甲感覺的詞語移用來表示乙感覺,使意象更為活潑、新奇的一種修辭格。

例:

(1)紫藤蘿瀑布彷彿在流動,在歡笑,在不停地生長。

(2)天上的星星越聚越多,閃閃亮亮的,特別鬧。

14、互文

上下兩句或一句話中的兩個部分,看似各說兩件事,實則是互相呼應,互相闡發,互相補充,說的是一件事。由上下文意互相交錯,互相滲透,互相補充來表達一個完整句子意思的修辭方法。

分類:

同句互文

例:秦時明月漢時關/煙籠寒水月籠沙。

鄰句互文

例:開我東閣門,坐我西閣床。/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木蘭詩》)

相關閱讀

李白:隨口一句“酒話”,便是千古“佳話”

原來對聯也有入門級、進階級、大師級之分

學《詩經》,罵人都不帶髒字!

這年頭,看不懂漫畫,作文都零分

歌行、排律、粘對、次韻、拗救,最全的詩詞知識都在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