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發現: 肉食與癌症有正相關

現代社會科技發達、商業繁榮,為我們帶來的是一種貌似豐富、實則混亂的生活。我們每天都要面對無數選擇,經受種種誘惑,多數人都是活在一種躁動和混亂中,無法自控。很多人甚至喪失了休息的能力,每天不停地忙碌著,忙著工作,忙著家庭,忙著娛樂。當這種忙碌形成強大的慣性,就無法讓自己安靜下來,並且這種生活方式多是以犧牲身心健康為代價的。這種代價是如此沉重,往往當我們發現時,就已經覆水難收了。

研究發現: 肉食與癌症有正相關

從流行病學角度看,不良的生活方式約佔癌症成因的三分之二。人們生活方式的改變、生態環境的惡化等多種致癌因素,其實已經在這場悲劇性大幕背後隱約浮現。

中國癌症基金會副理事長、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原院長董志偉教授說,飲食不合理也是癌症發生的重要誘因,如瞎吃八吃、視葷如命、暴飲暴食等不良飲食習慣。

那麼,癌症和肉食究竟是一種什麼的關係?醫學分析的結果顯示:癌症的罹患率升高,與肉食的增長有明顯關係,跟飲食結構的改變密切相連。

研究發現: 肉食與癌症有正相關

北京協和醫院等單位的著名醫師組成的一個醫療委員會調查顯示:肉食與癌症有正相關。調查報告這樣寫道:“北京市癌症發病情況,1996 年是 1955 年 5。2倍。我們調查了城區的醫院、居民,上個世紀大腸癌患病比例是十萬分之十以下,八十年代十萬之二十,九十年代十萬之二十四,2001 年十萬之六十點四五。為什麼城市裡的癌症病人越來越多?跟飲食有關,吃肉多了,不吃粗糧,纖維素少了……癌症的增長率跟肉食的增長率曲線相似……”

另一個醫學調查小組的報告說:“我國原是大腸癌的低發區,不足十萬分之十,可近二三十年來隨著食物結構的改變,肉食量的增加,發病率不斷上升,達到了十萬分之二十四點三一,相當於國際上中等發病水平。據研究估計,2000年以後,大腸癌發病人數比八十年代高出 1。45 倍。上海地區大腸癌死亡率從1972 年到 1989 年增加了 75%,2000 年以後,大腸癌發病數比八十年代高出 1。45倍。

北京市腫瘤防治研究所徐光煒教授說:“根據北京市的調查,糧、薯、豆類在食物結構中的比例已從 1962 年的 66.3%降到 1992 年的 34.9%;而動物及油脂類在此 30 年期間卻相應地明顯增加,即從 2.8%升到 23.1%。城市與農村不同的乳腺癌及結腸癌發病率,以及城市中這兩種癌症發病的迅速升高顯然均與此有關。”

研究發現: 肉食與癌症有正相關

2007 年,英國醫學研究委員會營養學研究所的專家們在《癌症研究》雜誌上發表論文,提醒人們平時不要吃太多紅肉,否則很容易患上結腸癌,他們已經找到了多吃紅肉誘發這一病症的原因。

該研究所專家希拉·賓漢姆表示,歐洲“癌症與影響前瞻性調查專案”小組的研究員們曾花 10 年時間,對歐洲各國 50 萬人進行廣泛調查,發現每天攝取兩份紅肉,每份超過 80 克的人與每星期只吃一份紅肉的人相比,患結腸癌的風險高出 1/3。透過分析他們的飲食結構與健康狀況後發現,多吃紅肉會使人大腸細胞上一種混合物含量增多,這種混合物附著於 DNA 上,它一旦達到一定的數目,就可能改變 DNA 的結構,從而增強了人體患上結腸癌的可能性。賓漢姆還表示,經常過量食用紅肉也會提高人體患腦部腫瘤和前列腺癌的機率。

研究發現: 肉食與癌症有正相關

實際上,歐洲國家已經從飲食上控制肉食來防治癌症了。

我們不妨思考一下,改革開放以後,我國各方面各領域各層面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中國居民膳食結構發生了明顯的“西方化”趨勢,飲食結構最顯著的變化就是,動物性食物(魚、肉、奶等)的比例顯著上升,植物性食物比例明顯下降。

想想二三十年前,中國農民一年也就只能在逢年過節時,吃一兩回肉,城市一個人一個月也就半斤肉。而現在,中國人吃肉量之巨大為世界矚目。據聯合國衛生組織和糧農組織統計,在 1988 至 1998 年的 10 年裡,中國肉食消費水平增長了整整一倍,達到了人均 46 公斤,其增長速度在世界上名列前茅。1998 年,中國的肉食消費水平是發展中國家平均值的近兩倍,超過了韓國和日本等高收入的亞洲國家,成為亞洲肉食消費水平最高的國家之一,接近法國、美國、阿根廷和巴西等世界上肉食消耗最大的國家。不得不說,這的確是一個危險訊號。

研究發現: 肉食與癌症有正相關

過去人們沒有吃那麼好,吃的都是植物性的食物,慢性病沒有那麼多;現在經濟發展了,開始大量攝取肉食,不吃粗糧,纖維素攝入也少了,結果就造成了癌症等慢性病的上升。

參考文獻《我很善良,為什麼會得癌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