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癌症, 家屬到底該“放棄”還是“治療”? 這些建議, 不妨看看

2020年《滾蛋吧,腫瘤君》被翻拍成了電視劇,無論是電影和電視劇都獲得了巨大成功,賺取了一大票觀眾的眼淚。而前兩年上映的《我不是藥神》,也在電影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很多觀眾在電影院泣不成聲、感慨世事無常!

這兩部作品的故事結構、主演等方方面面都不相同,但它們卻都圍繞了一個關鍵詞:癌症!

面對癌症, 家屬到底該“放棄”還是“治療”? 這些建議, 不妨看看

俗話說藝術來源於生活,我們被種種和癌相關的劇情收割眼淚,除了來自於演員高超的演技外,更多的是對癌症患者的同情和感嘆。現實生活中的癌症家庭,遠要比影視劇中表現出的慘烈的多,特別是與普通家庭來說,患癌就是一場家庭式的災難!

癌症家庭將會面臨一個分叉路:

放棄亦或者堅持治療!

面對癌症, 家屬到底該“放棄”還是“治療”? 這些建議, 不妨看看

大部分家庭都選擇了後者,不惜一切代價,哪怕是傾家蕩產、哪怕是變賣房產,只要是能保住家人的性命,金錢就成了浮雲。甚至患者已經到了

終末期

,死亡喪鐘隨時會敲響,家屬也不願意放棄治療,苦苦哀求醫生

進行治療、臨終搶救

畢竟命沒了,就什麼都沒有了!

也有部分癌症家屬,明確意識到了癌症患者病情已經無法挽回

,患者失去了治療的意義

。過度療法只會

加重患者痛苦

,所以他們選擇了放棄治療!

面對癌症, 家屬到底該“放棄”還是“治療”? 這些建議, 不妨看看

讓他走吧,我不想再折騰他了!

但是,這種選擇與家屬而言,

無疑是承受了巨大的道德和親情考驗。

即便是明知道這是無法挽回的結局,當親人在家中備受癌痛折磨時,也會產生負罪感。而當親人死亡後,

家屬更是會無數次的承受心理拷問,我放棄治療是否做錯了?

面對癌症, 家屬到底該“放棄”還是“治療”? 這些建議, 不妨看看

而對患者自身來說,

得了癌症更是一場身體和心靈的雙重摺磨!

他們

一邊害怕癌症折磨和死亡,一邊又擔心會連累家人,害怕自己走後家人會揹負鉅債、舉步維艱。

有部分癌症患者基於這種心理,甚至是產生了放棄生命的想法,選擇用自殺來結束一切。特別是每次癌痛發作、使用藥物沒有緩解時,似乎死亡才是解脫。

我國每年新發的癌症患者大約有近400萬

,到了癌症晚期階段時,有近90%的患者都難逃癌痛折磨,特別是發生骨轉移、腹腔轉移,又或者是腫瘤壓迫神經的患者,痛感會更加強烈

。隨著一次次止痛藥物的攝入,對癌痛的耐受性也會變得越來越差!

面對癌症, 家屬到底該“放棄”還是“治療”? 這些建議, 不妨看看

癌痛在吞噬和摧毀患者意識的同時,無疑也是在折磨著家屬。看著患者疼痛,自己卻束手無策。明知道癌症已經到了終末期,仍然不想放棄治療。

明知道家庭條件已經不允許再接受治療,但仍然不惜舉債、賣房治療。明知道癌症無法挽回、死亡是最終結局,但仍然會責怪自己為什麼不堅持治療、為什麼不讓家屬早點體檢、為什麼沒有好好陪伴患者!

面對癌症, 家屬到底該“放棄”還是“治療”? 這些建議, 不妨看看

總的來說

,無數患癌者的背後,是無數家庭的破碎、生離死別!

癌症牽涉到的並不是治療一個方面,而是和社會、道德與親情、金錢多個因素有關。與其他疾病不同,癌症即便是可以接受治療、病情控制得到,之後也需要很長時間的調養、病情還可能會復發,這期間病人家屬所承擔的壓力,其實並不比患者小!

所以,在給予患者幫助、關心的同時,也應理解患者家屬的處境,我們不能用所謂的道德去綁架他人。未經他人的苦,就別勸他人按自己的路走。畢竟,癌症終末期已經無法挽回,而活著的人也必須要好好的活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