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年3次得肝癌都倖免於難, 醫生說這個習慣救了他

肝臟作為一個強大的器官,在人體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還很能「忍痛」,但這也成為了它的致命缺點,很多人肝癌發現即晚期。

但有這樣一個幸運兒,7年3次中招肝癌,每次都有驚無險。

7年3次得肝癌都倖免於難, 醫生說這個習慣救了他

案例:

15年前,鄭先生才50歲出頭,看起來跟健康人沒什麼差別,也沒感到任何不適,事業蒸蒸日上,可一紙體檢報告給他按下了暫停鍵:“乙肝陽性、肝硬化早期”。

在得知罪魁禍首是乙肝病毒,再加上自己多年來為了生意拼命工作、經常喝酒應酬讓原本就生病的肝臟雪上加霜時,鄭先生有些自責與後悔。

醫生綜合評估認為鄭先生為肝癌高危人群,

建議每3個月來醫院檢查一次。

鄭先生對自己的身體非常負責,絲毫沒有放鬆警惕,按醫生的要求,只需每3個月複查相關指標,但他每個月都會按時出現在醫院,也正因為如此,他三次肝癌都被及時診斷出來。

第一次是7年前,

在定期隨訪B超時,鄭先生被診斷為早期肝癌,射頻消融後輕鬆出院了。

第二次是4年前,

也是在隨訪時B超發現的,肝內有新發結節,再次診斷為肝癌,又一次做了射頻消融。

第三次是1年前,

隨訪時發現指標略微偏高,結合之前的病史,醫生進一步安排做了PET-CT檢查結果又是肝癌。不過,透過及時手術治療,鄭先生又一次逃出肝癌的魔爪。

肝癌是預後比較差、惡性程度非常高的腫瘤,而且5年複發率可高達60%~70%,一旦發生轉移生存期一般在1年以內。

7年3次得肝癌都倖免於難, 醫生說這個習慣救了他

但從第一次確診肝癌以來,鄭先生的生存期已超過7年,這關鍵就在於早診早治、規範的隨訪治療。

“幸運”只會眷顧定期隨訪與檢查的人

7年3次得肝癌都倖免於難, 醫生說這個習慣救了他

有一些肝病、肝癌患者,在經過一次治療後,肝功能都正常,就認為是萬事大吉了不去醫院複查。等到出現症狀,去醫院檢查時,卻發現肝癌晚期,失去了最佳治療機會,生存期一般就不超過1年了。復發癌灶發現得越早,病灶越小,治療也越簡單,而且效果也越好。如果像鄭先生一樣,有較強的隨訪意識,在治療後能夠定期去醫院檢查,當肝癌復發或新發時,能夠

及時發現,及時治療,

就可以獲得滿意的療效。

7年3次得肝癌都倖免於難, 醫生說這個習慣救了他

對於治療後的肝癌患者,根據CSCO指南推薦,隨訪需要檢查的專案有:

1、血清AFP等腫瘤標誌物:

第1-2年:每3~6月檢測1次。

2年以後:每6~12個月檢測1次。

2、病毒載量(HBV或HCV)、肝腎功能:

每3~6個月檢測一次,肝炎病毒攜帶者需定期訪視肝臟專科醫生以制定抗病毒方案。

3、影像學檢查:

第1-2年:每3~6月檢測1次。

2年以後:每6~12個月檢測1次。

推薦進行多期腹部/盆腔MRI和多期CT來評估肝臟狀態,敏感性超過超聲檢查。

7年3次得肝癌都倖免於難, 醫生說這個習慣救了他

對於肝癌高危人群來說,必要的篩查,有助於肝癌的早期發現、早期診斷、早期治療:

在我國,肝癌高危人群主要包括:

具有HBV和(或)HCV感染;

過度飲酒;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

長期食用被黃麴黴毒素汙染的食物;

各種其他原因引起的肝硬化;

有肝癌家族史等人群。

建議高危人群每隔6個月進行至少一次血清甲胎蛋白(AFP)和肝臟超聲檢查。

7年3次得肝癌都倖免於難, 醫生說這個習慣救了他

對於無創檢查,在自己經濟允許的條件下,理論上覆查越頻繁,安全性越高。具體的隨訪安排還是要根據醫生的建議來制訂。萬一不幸中招也不必絕望,癌症不是絕症,透過科學的治療,是跟慢性病一樣的,關鍵是患者要跟醫生一起做好應對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