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的白茶,別人存了3年存出棗香,為啥我存了5年還沒有?

同樣的白茶,別人存了3年存出棗香,為啥我存了5年還沒有?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大魚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越擔心的事情,就越會發生。

轉發了錦鯉之後,好運就真的降臨了;

城市再大,都會遇到最不想遇見的人;

同樣的,城市再小,也遇不到自己想見的人……

好像生活中,冥冥之中存在著一些“神秘規律”,而我們把這些莫名其妙的現象,稱之為“玄學”。

同樣的白茶,別人存了3年存出棗香,為啥我存了5年還沒有?

然而,在喝白茶這件事上,也有很多人表示,太玄乎了。

比如,同一品牌的白茶,3年陳的有棗香,5年陳的卻沒有,太奇怪了;

又比如,同一個地方的白茶,只是不同的茶掌櫃在賣,滋味口感差距很大,不正常。

諸如此類的現象,讓喝懂白茶也成為了一門“玄學”。

白茶中的“彎彎道道”,如果不明白,肯定會吃虧。

但也不必把它看得太複雜,只要願意花心思,喝懂並非難事。

同樣的白茶,別人存了3年存出棗香,為啥我存了5年還沒有?

《2》

問題一:同品牌的白茶,3年陳有棗香,5年的卻沒有?

其實,這個現象並不奇怪。

每一款白茶的香氣和滋味,從剛出生起,便存在差別。

即便同樣是在春茶季採摘的白茶,白毫銀針、白牡丹、春壽眉,風味也不盡相同。

在新茶時期,我們喝到的更多是白茶的鮮爽感、空靈感。

但經過了三五年的陳化以後,物質出現轉化,便出現了不同風格的老白茶。

有的老白茶,棗香濃郁;有的老白茶,藥香沉鬱;有的老白茶,竹葉香清新。

一款白茶未來究竟如何,決定因素很多。

譬如,白毫銀針存了2、3年以後,毫香會轉化為濃濃的稻穀香。

不再是當初那種,新生的野草香了,而是轉變風格,生出了澎湃的稻穀香與乾草香。

同樣的白茶,別人存了3年存出棗香,為啥我存了5年還沒有?

這股稻穀香,就像是秋收之後,五穀豐登,混合在一起,在糧倉裡能聞到的氣味。

而老壽眉,則是藥香和花香更加突出。

當時明媚亮麗的花香,變得沉鬱、內斂,溫暖的藥香隨著熱氣飄蕩,像是一朵開在山間的小白花,恬淡、安寧。

另外,壽眉散茶和餅茶,所擁有的風味也不同。

由於餅茶經過了破壁,故而有極大的機率生出棗香,而散茶的內部細胞保持得較為完整,則不會有棗香。

由此可見,同品牌,並不能代表什麼。

更何況有些大品牌,由於市場需求量大,可能每一批白茶的原料和製茶師傅,都不完全相同。

因此,所生產出來的白茶品質存在細微的差距,就會影響未來的風味呈現。

雖然對於新人來說,買品牌茶的確更加安心和放心。

但不管怎麼說,品牌不代表品質,大品牌也可能產一般的茶。

同樣的白茶,別人存了3年存出棗香,為啥我存了5年還沒有?

《3》

問題二:同一個地方的白茶,滋味口感為什麼不同?

白茶中,當屬福鼎白茶最受矚目。

福鼎白茶的主要產區,有太姥山、磻溪、點頭等。

這些不同的地方,雖然同樣採製福鼎白茶,但因為“溫、光、水、氣、土”這五大自然條件的差異,所產出的白茶品質也不同。

茶樹,是一種農作物,靠天吃飯。

而很多人認為,不都是在福鼎嗎?氣候應該差不多,為什麼還分得這麼清楚呢?

此言差矣。

舉個例子,同樣是太姥山的白茶,但海拔的高低也決定了茶青原料的品質。

自古“高山雲霧出好茶”,太姥山600米及以上地區的茶園,才能稱為高山茶園。

同樣的白茶,別人存了3年存出棗香,為啥我存了5年還沒有?

其實這句話可以解析為:好的地理環境+好的氣候條件=優秀的白茶原料。

海拔每升高100米,氣溫就會降低0。6℃,這是初中的地理學知識。

如此一來,高山茶園的溫度,便一下子和平地茶園拉開了距離。

尤其是在春茶季時,乍暖還寒,溫度還處於較低的狀態。

平地茶園中的茶樹,已經開始萌芽,進入了熱火朝天的採摘階段,而同一時間,高山茶園裡卻依然靜悄悄的。

這是因為,茶樹們仍然在積累內質,蓄勢待發。

到了合適的時間,便開始長出白白胖胖的芽頭,成為第一批白毫銀針,緊實的芽頭,充滿著力量和營養。

對比之下還能看出,高山白茶芽頭和葉背上的白毫,也生得比平地白茶濃密。

同樣的白茶,別人存了3年存出棗香,為啥我存了5年還沒有?

原因在於,白毫是茶樹為了禦寒,所自然生出的一件“毛衣”。

高山地區氣溫低,所以白毫豐富,反之平地氣溫略高,也就不需要過於厚實的毛衣了。

白毫蘊含著大量的茶氨酸,是茶湯鮮爽滋味的主要來源。

因此我們在喝高山白茶時,能感受到清新空靈的香氣,清澈甘甜的湯感,極具辨識性。

不僅如此,高海拔的山區雲霧瀰漫,茶樹接收到的大多是漫射光;

人跡罕至,空氣清新,汙染少;

土層深厚,質地疏鬆,氮磷鉀等微量元素含量高……

高山茶,內質深厚,品質優越,名不虛傳。

同樣的白茶,別人存了3年存出棗香,為啥我存了5年還沒有?

《4》

問題三:同一款茶不同的年份,為什麼喝起來不一樣?

曾經有位茶友說,他去年買的白牡丹香氣弱了。

當時想著,應該是不小心存壞了,跑氣了。

而客服妹子去了解清楚情況以後,才知道,原來是誤會一場。

茶友的原話大致是:“我去年喝的時候,覺得花香很清雅,很馥郁,為什麼今年反而變得沉了一些,沒有那麼張揚了。”

其實,這很好解釋。

白茶在陳化的過程中,會漸漸老去。

從新白茶變為老白茶,大量的物質在發生轉化,湯感變得更稠滑、豐腴;香氣變得更內斂,從前花香俏麗,如今藥香沉鬱。

就像一個人,長大了,成熟了,不像小時候那般天真和莽撞了。

但老白茶的老,是精神矍鑠,而非死氣沉沉。

同樣的白茶,別人存了3年存出棗香,為啥我存了5年還沒有?

它的鮮爽感,是從一而終,會一直陪伴著白茶一生。

即使是隻經過了1年,白牡丹的香氣和滋味,也會出現明顯的變化。

不用擔心,這是一種良性的轉化。

我們在湯水中,依然能喝到馥郁且層次豐富的茶香,能感受到豐沛、富有漿感的湯水。

尤其是內質充足的白茶,有團隊陳化,有良好倉儲,轉化的效率更高。

時間繼續推移,當它真正成為老白茶的時候,又會煥發出與眾不同的光芒。

如果覺得喝不慣,可能是因為個人口味的不同,更偏愛新白茶。

新白茶與老白茶,各有各的特點。

有人喜歡新茶的清新,也有人獨寵老茶的醇厚,眾口難調,並不衝突。

但是,如果真的發生了茶香變弱,香氣單一,伴隨著湯水變薄的現象,就代表這款白茶確確實實受潮了。

而這樣的白茶,食之無味,不喝也罷。

同樣的白茶,別人存了3年存出棗香,為啥我存了5年還沒有?

《5》

白茶,其實一點也不玄。

六大茶類中,無論是什麼茶,都或多或少存在所謂的“套路”。

但歸根結底,還是要回歸到喝茶本身。

當下的感受,是不會騙人的。

如果一款茶沒有回甘,也沒有生津,茶湯不稠也不滑,甚至還帶著鎖喉感。

即使是新人,也能看出其中有大大的貓膩。

簡單來說,買白茶不能只看品牌、地區、年份等因素。

瞭解優質白茶所具備的特性,全方面地判斷,才是明智的做法。

單獨以一個點來評價,不準確,也不客觀。

我相信,總會有一款白茶,會在某個不經意的時刻,撞進你的心扉。

原創不易,如果您覺得這篇文章對您有幫助,請幫忙點個贊。

關注【小陳茶事】,瞭解更多白茶,巖茶的知識!

小陳茶事村姑陳,專欄寫手,茶行業原創新媒體“小陳茶事”主筆,已出版白茶專著《白茶品鑑手記》,2016年-2020年已經累計撰寫超過4000多篇原創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