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色天下】開門七件事,全都與中國歷史悠久的飲食文化有關係嗎?

一捆柴的捆怎麼寫

砍柴的記憶

關於砍柴我是有著難眠的記憶的。

柴米油鹽醬醋茶,是老百姓家庭中的必需品。是老百姓日常生活所必需的七樣東西,更是平民百姓每天為生活而奔波的七件事,俗稱開門七件事。

開門七件事的排列和內容都大有講究,全都與中國歷史悠久的飲食文化有關。柴排在七件事的首位足以可見它的重要性了,具體緣由不得而知,我個人認為柴之所以排在首位是由於吃熟食是人由類人猿進化到人的重要標誌與根本區別。而要吃熟食就需要有柴燒火,把生的食物加工成熟食。

記事起每年冬季砍柴便成了家裡的頭等大事。我們家人口多,自然需要的柴也多。每到冬季農閒的時候,父親總是早早地開始砍柴。

砍柴的記憶

別人家要麼人口少,需要的柴少,人口多的大都有男孩子陪父親一起砍柴。而我們家人口多,只有我和哥哥兩個男娃,都是父母的心頭肉,何況我又太小。所以父親砍柴的任務總是比別人多了幾倍。

我們村地處塬上,好在我家礆畔下面就是山溝,到處是可以砍伐的灌木叢。父親總是從礆畔上通往溝底的小路上下去,在溝裡砍柴,然後又揹著一大捆柴沿著崎嶇,陡峭的山路爬上來。

父親砍柴是有安排,有規律的。頭一天吃過飯下溝裡砍柴,先瞄準一片茂盛的灌木叢,用撅頭挨個砍伐倒,一口氣砍伐一大片,然後再用榆樹枝條擰成的像藤條一樣,柔性與韌性並舉,可以捆柴,稱之為柴腰的東西,把柴禾捆成一捆一捆的,再整齊地擺在比較平坦的地帶。到太陽快要落山的時候父親便背起一捆柴沿著崎嶇不平,盤旋在通往村口的S形羊腸小道上,走一段累了就停下來喘口氣再繼續前行。

砍柴的記憶

第二天早上我還在睡夢裡父親就起身,下溝底背柴,到九點多吃早飯的時候父親要從溝底揹回來三捆柴。吃過飯又去溝裡砍柴,到天黑前再揹回來一捆,隔天早上又早早起來,趕早飯時間再揹回來三捆,一天一天重複著。

由於每天砍的柴可能是六七捆,早晚只揹回來四捆,每天地裡還能留下兩三捆。等連續砍上半個月左右的時候,我家礆畔上就整整齊齊擺了六七十捆柴了!在礆畔遠遠眺望溝底,也可以看到父親在溝底擺放的整整齊齊的幾十捆柴。到預估夠了一年做飯,取暖所用的柴的時候,父親便停止砍柴,開始專門背柴,集中幾天時間把擺在溝底的柴一捆一捆地再揹回來。

一天天我在長大,父親在變老。等我初中的時候父親年齡大了,砍柴的活對於他已經是力不從心了,哥哥又不在家,所以家裡的用柴便成了最大的困難。母親總是為缺柴熬煎,到秋季母親便想盡一切辦法把農作物杆往院子裡壓。

砍柴的記憶

記得一個週六的下午,我從幾十幾里外的學校回來。到村口的時候太陽剛剛落山,我只看見前面有一堆柴禾在慢慢移動,看不到人。等我走到柴禾的前面才看清是我媽揹著一大捆蕎麥杆往回走。

我鼻子發酸,眼淚在眼眶裡打轉。我要接過母親肩頭的蕎麥杆,母親死活不讓,說不要把我衣服弄髒了,她背得動。我只好跟在母親身後一起往家裡走。

回到我家院子,我發現院子裡堆了很大的一堆蕎麥杆,不用說都是母親擔心斷了做飯的柴火,自己一次次揹回來積攢下來的。母親開始給我做飯,燒火用的就是半溼不幹的蕎麥杆,黑洞洞的窯洞裡烏煙瘴氣,煙熏火燎,嗆的人眼淚直流,咳嗽聲聲。

那年寒假,我決定開始挑起家裡砍柴的重任。再苦再累我都堅持,儘量砍夠足夠一年用的柴火。每到寒假我就開始砍柴,每天扳著指頭算計著天數,三番五次數礆畔上堆放的柴的捆數,一天一天堅持,一天一天接近目標。到最後差不多夠了一年的柴火時,我感覺自己終於完成了一件大事,感覺自己接過了父親肩上的擔子,感覺自己頂天立地了。

砍柴的記憶

之後每一年快放寒假的時候我就開始發愁,開始熬煎寒假砍柴的煎熬。又過了幾年我五姐住在了我村裡,家裡一年砍柴的重任就轉嫁到了五姐夫的肩頭。

時光匆匆,歲月悠悠。又過了幾年,退耕還林政策落地生根,禁止亂砍亂伐,我們縣上的蘋果產業也蓬勃發展,冬季剪的樹枝用作了柴。

如今,村裡做飯大都用電飯鍋,偶爾採用柴火做飯。家家戶戶的蘋果樹枝根本用不完,每到冬季剪了蘋果樹,地裡的樹枝要麼掏錢僱人撿,要麼自己撿的放在地頭,甚至發愁沒地方放,直接從地頭的溝畔上推到溝裡去了。

砍柴的歲月已成往事,可砍柴的記憶刻骨銘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