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石亭之戰是曹魏國運的一個重要轉折點?

石亭之戰,孫權動員江東本土能動用的全部兵力,都集中至皖口,總數達到九萬人。

對比夷陵之戰,孫權最多隻出兵五萬人,可見孫權對此戰的重視,有點賭國運的味道了。

大軍統帥啟用的是他最放心的陸遜,同時任命總督濡須的朱桓,九江太守全琮為左右都督。

孫權這次也是豪賭,一旦計劃洩露、或者沒能在安慶谷底全殲曹休,那麼僅有少量兵力駐守的濡須塢很有可能落入魏軍之手(魏國攻擊這一路的賈逵也是一員名將)這樣的話,江東在江北的據點將被全部拔出,魏軍可以放心的全線出擊!

大軍出征時,孫權從武昌趕來,親自坐鎮皖口,拜陸遜為大都督,假黃鉞,當著眾人面親自為陸遜執鞭牽馬,以壯行色。

時值八月,江水正是水位最高的時候,東吳的船隻可以從皖口暢通無阻的抵達皖城附近。

為什麼說石亭之戰是曹魏國運的一個重要轉折點?

為什麼陸遜會選擇皖城伏擊呢?

1、現在整個江北已經是魏國勢力範圍(曹休拿下皖城斬殺了審德,之後沿安慶谷地而下,一直攻擊到尋陽,徹底肅清了江東在廬江郡的勢力),江東要在對方主場伏擊而不為對方發覺,是很難的,但如果從皖口沿皖水進抵戰場,就可以避開魏軍偵查;

2、因為鄱陽郡位於彭蠡澤的對岸。如果要接應周魴的話,需要先進軍到彭蠡澤一帶,然後駐軍於鄱陽湖口,再由周魴接應跨湖渡江,皖城是曹休接應周魴的必經之路。但是從合肥出發,曹軍要進行一個長距離的行軍,而江東大軍則可以坐船,節省體力,打一場以逸待勞的戰役;

3、江東作戰有個特點,只要背後能依託河道和船隻,打起來就會很有信心。

陸遜隨後在皖城附近做出佈置,將各支人馬安排就位,形成一個包圍圈,只等曹休進入口袋。

此時的曹休還渾然不知,率魏軍主力浩浩蕩蕩地由合肥南下,奔皖城而來。

由合肥到皖城大部分是山路,山路的北口叫夾石,南口叫石亭,中間數百里山勢險峻,很容易被伏擊。

為什麼說石亭之戰是曹魏國運的一個重要轉折點?

隨同出征的琅邪郡太守孫禮就提醒曹休要多注意。

孫禮,字德達,涿郡容城人。

孫禮是曹操迎獻帝入許時為曹操所延攬的人才。歷任河間郡丞、滎陽都尉及山陽、平原、平昌、琅琊、陽平各地太守,後入朝任尚書。

為人剛毅而有勇略,曾為保護魏明帝曹叡而欲獨身搏虎。

魏明帝駕崩後,孫禮擔任大將軍曹爽的長史,旋即外授揚州刺史,在芍陂抵禦東吳大都督全琮,力戰破敵。

魏軍人才是真多啊,東線的孫禮、西線的郝昭,雖然名氣不是很大,但都可以獨當一面。

其實,進入安慶谷地後,魏軍探馬也偵查到一些情報,畢竟幾萬人的行動不露出一點端倪是不可能的,但曹休認為自己兵力足夠強大,吳軍即便有埋伏也不足為懼,於是繼續向安慶谷地的深處進軍(休既覺知,恥見欺誘,自恃兵馬精多,遂交戰)

前一篇曾說過, 曹休渴望建功的心情太迫切了

“臣願率領精銳之師即刻渡江,大軍虎步踏平江南,從敵人那裡奪取糧草補給,則一定可以取得勝利。如果臣殞命疆場,請陛下不要掛念。

他也喜歡豪賭,憑藉的就是魏軍強大的陸戰能力尤其是他的騎兵。

由於整個安慶谷地丘陵密佈,難以像在大平原那樣幾路並進,十萬魏軍加上輜重排成了一個長列。

當曹軍進入伏擊圈後,陸遜下令發起猛攻。

陸遜自為中軍,以朱桓、全綜為左右軍,一齊向魏軍發起攻擊(

遜自為中部,令朱桓、全琮為左右翼,三道俱進

魏軍措不及防再加上長途行軍無法保持戰力,一交戰居然被江東擊潰。

此時曹休尚能攏住隊伍,退到皖城東北部的石亭宿營(休深入,戰不利,退還宿石亭。

注意,此時的魏軍並沒有大敗!

但是入夜後,魏軍營地卻受驚發生混亂,本就成驚弓之鳥的魏軍上下無心再戰。曹休只得拋棄輜重、糧草帶著部下向硤石方向撤退(軍夜驚,士卒亂,棄甲兵輜重甚多)

陸遜命令全軍出擊。

這場戰役魏軍損失一萬多人,牛、馬、騾、驢等車一萬輛,所有輜重幾乎全部被東吳繳獲(因驅走之,追亡逐北,徑至夾石,斬獲萬餘,牛馬騾驢車乘萬兩,軍資器械略盡。)

戰前朱桓曾經建議,由自己領軍去斷曹休後路。

要堵截魏軍,有三個路口必須封住:

夾石;無強口;掛車。

陸遜之前已交代濡須塢守軍出動去堵相對開闊的低地無強口(濡須塢守軍去堵截距離更短,這也是後來賈逵發現濡須塢兵力薄弱的原因)

為什麼說石亭之戰是曹魏國運的一個重要轉折點?

朱桓建議由他引軍一萬去守硤石和掛車,徹底殲滅曹休十萬大軍,盡得淮南之地,然後北圖許昌、洛陽(休本以親戚見任,非智勇名將也。今戰必敗,敗必走,走當由夾石、掛車,此兩道皆險厄,若以萬兵柴路,則彼眾可盡,而休可生虜,臣請將所部以斷之。若蒙天威,得以休自效,便可乘勝長驅,進取壽春,割有淮南,以規許、洛,此萬世一時,不可失也)

聽上去的確是個千載難逢的好機會,孫權也心動了,但是謹慎的陸遜卻斷然拒絕。

他分析到:

1、曹休帶了十萬步騎,江東本來陸戰能力就不行,之前十萬大軍還被張遼八百騎兵擊敗,此戰必須集中所有的兵力,不可分兵。

2、從皖口北上到夾石只能走陸路,一萬人馬難以在對方境內隱瞞行蹤。

孫權隨後拍板否了(權先與陸遜議,遜以為不可,故計不施行)

曹休後來果然如朱桓所料走夾石山路,至於為什麼沒有選擇無強口的大路,可能是因為已經得知江東軍搶先佔領了無強口(賊果從無強口斷夾石,要休還路

這時候,曹休和陸遜都在比拼速度(陸遜也沒料到會獲得那麼大的勝利),從石亭夜遁時,曹休的軍隊逃得非常倉惶,把兩萬多車給養都扔在了石亭,魏軍所帶給養不多了!

只要陸遜的軍隊搶先攻佔夾石,魏軍必定不攻自亂,曹休的十萬大軍還真有可能全軍覆沒。

等曹休趕到夾石後,果然發現已經有一支軍隊堵住了山口。

誰呢?賈逵。

為什麼說石亭之戰是曹魏國運的一個重要轉折點?

賈逵,字梁道,河東襄陵人。

初為幷州郡吏,遷澠池縣令,拜弘農太守,歷仕曹操、曹丕、曹叡三世。

擔任豫州刺史期間,因豫州南部與東吳接壤, 賈逵在邊境設定哨兵,修繕鎧甲武器,為防守邊境做好準備,使敵軍不敢進犯。在外修軍旅同時,賈逵也不忘內治民事。在境內斷山蓄水,又疏通運渠二百餘里,人稱“賈侯渠”。

賈逵到了濡須塢發現江東守軍數量極少,意識到江東有大動作後,就趕緊向無強口轉進。

等賈逵急行軍趕到無強口時,發現江東軍已經封堵了山口。

賈逵此時已經探知曹休的十萬大軍被吳軍擊潰,眾人都起了退縮之意,畢竟賈逵帶的不是中央軍,只是豫州的地方部隊,兵力也不多,更不知道江東還有多少人馬埋伏在附近。

面對將士的怯戰之心,賈逵力排眾議,他認為江東要吃掉曹休的主力,必然要出動同等數量的兵力,以孫權的實力,應該湊不出更多的軍隊,否則也不會把濡須塢的守軍都調出去。

現在應當趕快進軍夾石,否則江東一旦堵住山口,曹休十萬大軍就徹底完了。

魏軍在賈逵的指揮下,再次急行軍轉到夾石,搶先一步到達後,賈逵命令在山口多布旗幟,造成大軍來援的假象。

不多久,陸遜派來堵山口的軍隊也到了,見此情景,以為魏軍早有安排,沒有接戰就直接退兵了。當曹休敗兵抵達後,賈逵下令拿出自己部隊的糧食、物資補給曹休(乃兼道進軍,多設旗鼓為疑兵,賊見逵軍,遂退。逵據夾石,以兵糧給休,休軍乃振)

按說,這次賈逵立了大功,把曹休救了出來(及夾石之敗,微逵,休軍幾無救也)

如果沒有賈逵的救援,陸遜很有可能全殲曹休十萬大軍,順勢拿下合肥,然後將防線推進到淮河。那樣的話,整個三國的歷史可能都要改下,而石亭之戰將可以進入三國著名戰役系列,跟官渡之戰、赤壁之戰相媲美。

為什麼說石亭之戰是曹魏國運的一個重要轉折點?

但是,曹休非但不感激賈逵,反而大聲斥責賈逵,說他救援的晚了。

這是為啥呢?

兩人之間有矛盾!

222年,賈逵配合曹休南下伐吳,在洞浦擊破呂範的部隊,戰後獲進封陽裡亭侯,加建威將軍。

但是曹休發現賈逵這個人性格耿直,兩人相處的並不融洽。

曹休這次自己領著十萬大軍被吳軍打得慘敗,最後還是被對頭救了,拉不下臉的曹休便找對方的茬,更誇張的是還故意把朝廷賜給自己的節仗丟在地上,讓賈逵撿起來。

賈逵氣得回軍豫州後不久就去世了。

賈逵一死滿寵接任了豫州刺史,然而上任沒幾天,滿寵又收到了調令,讓他繼續以前將軍之職,代理總督揚州軍務。

因為曹休也死了。

曹休是被他自己氣死的。

石亭之敗,曹魏東線元氣大傷,但是曹睿並沒有怪罪他,反而派人來慰問,禮節賞賜更重於前。

曹休是很注意臉面的人,反而更加的羞愧,跟賈逵前後腳的都走了。

曹丕託孤的四位大臣,兩年就死了一個,而且是曹魏軍隊的頭號人物。

曹睿不得不安排滿寵去接替曹休擔任東線戰場的總指揮(都督揚州諸事軍),相比之前三大軍區的總司令非曹即夏侯,現在除了西線還在曹真掌握下,東線和南線的指揮官都換成異姓大臣(司馬懿、滿寵),曹魏對軍隊的掌握力度大幅下降了!

為什麼說石亭之戰是曹魏國運的一個重要轉折點?

從這個意義上說,石亭之戰也是曹魏國運的一個重要轉折點。

但對江東來說,石亭之戰意義更大。

此戰不僅重創了魏軍,迫使連續伐吳的魏國轉入戰略防禦階段,同時還收復了江北的各個據點。

更重要的是這是江東首次在陸戰正式擊敗魏軍,孫權信心大增,轉年就於武昌稱帝,建國號為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