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武士和忍者的區別嗎?

武士重階級嗎

你知道武士和忍者的區別嗎?

武士、忍者、浪人

這是三個有著強烈日本文化屬性的詞,他們代表三種不同的身份,經常出現在我們的電影、電視劇、遊戲、動漫裡,但大家對他們的區別又瞭解多少呢?今天我們就來給大家簡單科普下。

一句話:武士是軍人,忍者像特務,浪人屬於失去組織的武士。

所以,我們只需要關心武士和忍者的區別即可。

接下來讓我們從起源背景與屬性、職責、教條與信仰、技能與裝備等方面全方位對武士和忍者的區別進行解讀。

起源背景與屬性

武士

產生於日本的平安時代,當時的日本處於一個特殊的歷史時期。約九世紀中期開始,朝廷和貴族之間的矛盾日益激化,伴隨著日本莊園經濟的產生,圍繞土地與土地上的利潤,莊園主與官吏之間的矛盾,莊園主與莊民之間利潤分配的矛盾,層出不窮。因為涉及莊園生存利益,這些矛盾逐漸升級為不可調和的生死存亡之爭。

這漸漸形成了“群雄割據”的局面,一些地方領主開始建立保衛自己的私人武裝,並利用其擴張勢力,這種武裝逐漸成熟為一種制度化的專業軍事組織。更有意思的是,到了十世紀,由於朝廷無力鎮壓地方勢力的叛亂,不得不借助各地武士的力量,武士更進一步得到了中央的“官方”承認,成為

日本的特權統治階級,

有點像歐洲的騎士,屬於貴族。

所以,我們可以理解為武士的起源、發展大概是這樣的:

私人武裝 -> 地方武裝團體 -> 特權統治階級

你知道武士和忍者的區別嗎?

武士的形象大概是這樣

忍者

是個十分隱秘的職業,史料對它的記載很有限,其起源難以有確切的說法。但可以明確的是,忍者這一稱謂是在日本江戶時代確定的。我們說忍者像特務,的確如此,忍者更像是日本古代經過特殊訓練以後的間諜(特工)、特種兵(戰術兼技術)。

你知道武士和忍者的區別嗎?

忍者的形象大概是這樣的

忍者這一職業在日本戰國時代發展至頂峰,當時可謂是“百花齊放,百家爭鳴”。

忍者又分為上忍、中忍、下忍

。上忍,又稱智囊忍,專門策劃整體的作戰步驟。中忍,是實際作戰的指揮頭子,當然,忍術也得超然出眾才行。下忍,又稱體忍,相當於特戰部隊,是在最前線作戰的實際忍者。三者之間有等級關係的涇渭分明。

從身份、地位上講,充當死士的忍者大多是無名之輩,所以他們完全不能跟高為貴族的武士相提並論。當然,武士也是有級別之分的,武士有以將軍、大名為代表的高階武士,也有最低階的足輕低階武士,所以他們之間的層級相差是極大的。

大多中下級的武士只能依靠一位有錢有勢的主公生存,如果主公犯事被開或者裁減武裝人員,他們就成了浪人。浪人是真的流浪的人啊。

職責

起源與屬性的不同決定了武士與忍者的職責的不同。

作為

軍人

,武士的職責主要是打仗。保護領主、捍衛領地與武力擴張是他們最主要的工作任務。

忍者的工作,主要是為主君進行秘策、破壞、暗殺、收集敵方前線情報、攪亂敵方後援基地等種種諜報活動。因此忍者在世時必須隱姓埋名,與黑暗為伍,也不能留下隻言片語,以免日後東窗事發。

這跟明朝的東廠有點兒類似

教條與信仰

顯然,職責的不同則會導致教條與信仰的不同。

對於武士來說,便是大家耳熟能詳的

“武士道”

。確實,武士道精神就是武士的道德規範與哲學。這如同歐洲中世紀出現的

騎士精神

一樣,武士道也是基於一些行為準則,如:

名,忠,勇,義,禮,誠,克,仁。

注意,這八個字是有順序的,重要性依次遞減。

可以看到武士道最看重的是“名”,這與刻意隱姓埋名的忍者是截然相反的。名是指榮譽與名譽,看重“名”也許既是武士能躋身貴族之列的原因,也是武士保持貴族身份所必需的。而雖說武士道自發源起,結合了中國古代儒學和程朱理學的很多內容,但武士道更強調的是“忠”,並不是孔子宣揚的“仁”,“忠”連同排位第三的“勇”一起充分體現了武士的軍人屬性,畢竟有了太多的“仁”在戰場上怎麼會起殺戮之心呢。(注:儒家的五常之道是:仁、義、禮、智、信,仁在首位。)

你知道武士和忍者的區別嗎?

真實的日本武士留影

一名武士只有透過履行這些行為準則才能夠保持其榮譽,喪失了榮譽的武士不得不進行大家熟知的剖腹自殺。

而對於 “武士們為什麼選擇剖腹作為武士最崇高的死亡方式?”這個問題,現在普遍認為的觀點是,古代許多的國家和民族,均主張人的靈魂是宿於肚腹中的;因此,武士便在有必要將自己的靈魂向外展示的時候,採取剖腹以示眾人的方法和儀式(但是本人表示懷疑)。

你知道武士和忍者的區別嗎?

正在剖腹自殺的日本武士

除了這些武士道精神,武士還被要求學習文化,懂得欣賞藝術,在茶道、棋道等方面都要有所瞭解。唉,畢竟人家屬於貴族。

對於忍者來說,他們也有“

忍者精神

”,體現在忍者信奉的“四項基本戒律”和“九字箴言”。前面也提到了,因為忍者本身從事機要工作,所以史料記載很少,所以這裡的戒律並不是“官方”公認的。

戒律:

不準濫用忍術(只能用在公事上)

捨棄一切自尊(逃命要緊)

必須守口如瓶(即便為此失去性命)

絕對不能洩露身份(這條最為根本)

九字箴言:

臨兵鬥者,皆陣列在前。

有沒有覺得很熟悉呢?是的,就是動漫裡出現過的那句。據說忍者們在執行任務遇到困難時,都會默唸這句箴言,唸完就能跟打雞血似的解決所有問題!(可能是一種心理暗示的作用吧)

這樣一對比就更加明顯了,

武士重名,而忍者棄名

技能與裝備

同時,職責的不同也會導致技能與裝備的不同。

武士作為軍人,那麼技能要求與軍人是一樣的,除了自身的戰鬥技能外,隨著級別的提升,同時也需要相應的戰術與戰略技能。

提到武器,便是與“武士道精神”同樣著名的日本武士刀,亦名“脅差”,被譽為“世界三大名刃”之一。

你知道武士和忍者的區別嗎?

世界三大名刃之一的日本武士刀

除了武士刀之外,武士一般會隨身配備一把小太刀。小太刀是武士普遍隨身佩帶的長刀之外的短刀,也是剖腹時會使用的工具。

你知道武士和忍者的區別嗎?

現代版的小太刀

忍者作為“特務”,因工作需要必須掌握追蹤、偵察、諜報、保鏢、暗殺等多方面的技能。他們不僅技藝超人,除了擅長使用刀、劍、鉤等各種傳統兵器外,他們十分擅長使用飛鏢等暗器,而且也會各種生存技能,比如具有豐富的藥草知識、熟悉各種動物習性、天文地理知識等等。

由於記載匱乏,現代人現在所能得知的忍術武器有:手裡劍、撒菱、忍刀、吹矢、忍杖、手甲鉤等。

“手裡劍” 類似飛鏢,十碼之內可百發百中。

你知道武士和忍者的區別嗎?

手裡劍

裡劍、三角手裡劍以及“卍”字型手裡劍,這些手裡劍擲出去後,在空中會圍繞其幾何中心旋轉,因此軌跡穩定,在近距離能夠保證一定的精度。多角型手裡劍主要依靠銳利的角殺傷敵人,殺傷力有限,所以忍者會在每個角上都塗上劇毒,是很危險的武器。手裡劍的重量在40克至60克間,一般忍者也不會攜帶幾十枚,畢竟身輕如燕是他們的優勢之一嘛。

『撒菱』,又稱十字釘,是逃走時撒在身後的一種菱形武器;凡是凹凸不平,能夠刺傷雙足的東西,例如天然石頭、乾燥果實、鐵器等,都可以拿來代用。

『忍刀』,很鈍,附有一條長約三公尺的繩子,翻越城牆時,可以當踏腳工具,再利用繩子收回;刀鞘,臨危時可以當潛在水中的通氣管。

『吹矢』,就是毒針,通常藏在笛子內;有時候旅途中必需扮裝成藝人,因此,忍者除了必須學吹矢手法,還得練習吹笛技術。

你知道武士和忍者的區別嗎?

吹失大概是這樣的

『忍杖』,是一種以弱制強的武器,先把竹子用油處理過,兩頭包銅,打擊對手的穴道,減低對手的攻擊能力和戰鬥意志,中間還可以藏一些武器,如鏈子、長矛等。

『手甲鉤』,各式各樣,有裝在指甲上的,有套在手背上的,就看當事者擅長哪種功夫,自己變把戲。

你知道武士和忍者的區別嗎?

一個全副武裝的日本忍者以及他的傢伙們

代表人物

武士道的代表人物有近代歷史中的

日本陸軍軍神乃木希典

。他可謂是武士道精神的極致體現,一生之中多次用他的行為詮釋了日本武士道精神。

乃木希典是日本陸軍最尊崇的典型代表之一,1877年西南戰爭中,年僅28歲的乃木希典率軍增援熊本城,在途中遭遇西鄉軍伏擊,大部被殲,聯隊旗也被奪走了。因為軍旗被奪是一件極其恥辱的事,作為武士的乃木欲踐行武士道精神的重“名”,準備切腹自殺,但是被上司山縣有朋阻攔住了。明治天皇因很青睞乃木也赦免了他,並告訴他:“乃木希典要好好活著!” 而在1912年明治天皇病逝後,乃木希典也協同其妻剖腹,跟隨天皇一同而去,向世人展示了武士道精神裡的“忠”。

說道忍者的代表人物,不得不提

號稱“鬼半藏”的

服部半藏

,又名服部正成,他是德川十六神將之一。

服部半藏麾下的伊賀同心兵士中有不少是伊賀忍者、因此流傳至後世的印象中,服部半藏之名代表著德川氏有名的忍者軍團。

服部半藏最經典的事蹟莫過於在本能寺之變護送德川家康。本能寺之變時德川家康正在堺市(又稱“堺港”),因急取近道需經伊勢返回三河國,期間由服部半藏、茶屋四郎次郎等護送。期間忍者首領服部半藏發揮了巨大的作用,在其忠心護衛下經過長途跋涉的家康終於平安回到三河國,免遭危難,為其日後統一日本建立德川幕府奠定了基礎。穿越一千里,因此又被稱之為“神奇的半藏”。

看到這裡,不知讀者是否對武士、忍者、浪人的區別有了清晰的認識。可以看到的是,由於最根本的起源背景與屬性不同,所以導致後面職責、教條與信仰以及技能與裝備的諸多不同。再一次體現了“

看問題看本質

”的重要性。

留給讀者思考的問題:

1。 從武士和忍者來看,是應該根據職業修習技能還是根據已有技能選擇職業?

以上圖片均來自於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