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在位42年, 殺了9201個戰俘祭天, 卻避免中國人成印度祖先的奴隸

武丁,名曰子昭,商朝第23任君主,在位42年,廟號高宗,因此也被尊稱為商高宗。在儒家學者眼裡,武丁是一個禮賢下士、關心百姓的聖君,但從考古發掘來看,武丁更是一位能征慣戰的君主。

他在位42年, 殺了9201個戰俘祭天, 卻避免中國人成印度祖先的奴隸

從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來看,武丁時期所佔的比例最多。從內容來看,主要以征伐為主。據學者統計, 武丁曾發兵與81個方國發生戰爭,將商朝的疆域從黃河流域一直擴充套件至長江流域。正如。《詩經 殷武》所云:

“撻彼殷武, 奮伐荊楚。深入其阻,裒荊之旅。有截其所,湯孫之緒。”

武丁一生戰功赫赫,抓獲了大量戰俘。眾所周知,商代是一個熱衷於祭祀的朝代。為了取悅祖宗、神靈,商人都會殺害大量戰俘、奴隸祭天,而這些人均被稱為“人牲”。而武丁,是使用人牲最多的商朝帝王。光甲骨文記載的人牲數量,就達到9201人之多,而實際數量肯定不止。

他在位42年, 殺了9201個戰俘祭天, 卻避免中國人成印度祖先的奴隸

例如甲骨文編號56辭記載,武丁在龜殼正面問祖先:“能否用五百個僕奴祭祀! 翻到背面,刻有“ 王固曰” 一句。 意思是殷王武丁觀察了卜兆, 決定說:“ 能用!”就這樣,武丁竟一次將500個“人牲”送入陰間。

就現代人來看,武丁的行為簡直殘酷至極,毫無人性。然而必須要說的是,我們不能以現代的眼光來看待古人。而且武丁之所以如此頻繁的使用人牲,實際也有他的苦衷。因為在那個時代,歐亞大陸曾面臨一場大規模的野蠻人入侵,而這群野蠻人也就是大名鼎鼎的印歐人。

他在位42年, 殺了9201個戰俘祭天, 卻避免中國人成印度祖先的奴隸

印歐人,本發源於中亞草原,是一個半農半牧的民族。這個民族崇拜戰神,好戰若狂,他們掌握有先進的青銅兵器以及戰車。從公元前1300左右開始,印歐人殺出他們的中亞老家,向東、西、南三個方向發動進攻。

在西面,印歐人殺入歐洲,毀滅了古希臘的邁錫尼文明,其後又佔據中歐的森林,形成日後強大的日耳曼民族;在南面,一支自稱為雅利安民族的印歐人,像潮水一般湧入印度,毀滅了哈拉帕文明。

他在位42年, 殺了9201個戰俘祭天, 卻避免中國人成印度祖先的奴隸

為了鎮壓印度原住民,雅利安人建立了殘酷的種姓制度,將人民分為婆羅門、剎帝利、吠舍、首陀羅以及不可接觸者五個階層。當然,雅利安人佔據婆羅門和剎帝利兩大高種姓,並殘酷壓迫由原住民組成的下等種姓。直到今天,種姓制度仍是印度發展的痼疾,低等種姓過著屈辱而痛苦的生活。

在東面,印歐人憑藉著強大的戰車,征服了今天的西域地區,征服了當地的吐火羅人。其後,他們又驅使吐火羅人沿著河西走廊繼續東進,並壓迫周人不斷東遷、南遷。可以說,在這場印歐人的侵略之潮中,中國很可能重蹈希臘、印度的覆轍,成為下一個被摧毀的原生古文明。

他在位42年, 殺了9201個戰俘祭天, 卻避免中國人成印度祖先的奴隸

然而不過好在,當時的華夏有武丁這樣的聖主坐鎮。當時,周人受印歐人以及吐火羅人的壓迫,被迫向商朝開戰,以期獲取生存空間。從出土甲骨文來看,武丁時期曾多次與周人開戰。在有關於“周”的甲骨文中,經常出現“璞周”、“敦周”之類的詞語,而按照古意,這裡都有“伐周”的意味。

到了武丁統治的後期,武丁憑藉強大的軍事力量制服了周朝,因此甲骨文中出現了“令周”的字樣。就這樣,周人成了商朝的臣子,而武丁也加大了對周人的支援,將其扶植為西部的大邦。

他在位42年, 殺了9201個戰俘祭天, 卻避免中國人成印度祖先的奴隸

在武丁的幫助下,周人向西部的印歐人、吐火羅人發動大規模反擊,並征服了渭河流域附近的大片土地,成為西部的霸主,也就是“西伯”。

由於商周聯軍的活躍,印歐人似乎遭遇了極大的挫敗,大量士兵被俘。有很多戰俘被拉到商朝的京城,成為新的“人牲”,因此在殷墟的墓葬中,我們經常能發現有高加索人特徵的骸骨。

可以說,如果沒有武丁的雄才大略,恐怕華夏大地必將慘遭白種野蠻人的荼毒,甚至他們會將印度的種姓制度嫁接於中國,想想都讓人後怕。

他在位42年, 殺了9201個戰俘祭天, 卻避免中國人成印度祖先的奴隸

大約在公元前12世紀,印歐人的侵略之潮被阻止於河西走廊,當地的印歐人形成了月氏人。一千多年後,月氏人被匈奴人驅逐,將他們趕回了中亞老家。從此以後,東亞再無白種人的立足之地,完全成了黃種人的家園。

武丁的存在,讓中國成為世界上唯一一個沒有被中斷的文明。如今印度人、希臘人已經看不懂他們祖先的文字,而我們只要稍加訓練,就能識別大部分甲骨文。可以說,武丁是中國有記載以來,第一個反對外來入侵的聖明君主,理應永載史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