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才須兼備

“才者,德之資也;德者,才之帥也”在選人用人上,德與才是管理者最看中的兩點。下面講兩個歷史上德才不配的故事。

一、有才無德

公元前493年,智宣子(荀申)繼承父親荀躒封地,成為智氏的扛把子。他的兒子智伯(荀瑤)顏值很高,經常在某芒果臺展現才藝,類似奇葩說、吐槽大會也不在話下,一不小心還腳踢“耗汁尾子”,就是很不講武德!智宣子就想培養智伯為下一任扛把子,找軍師智果商量,智果擔心智伯不講武德,招來踢館子的,引來團滅,強烈反對智宣子的意見。智宣子來了個一言堂。智果只好跑出去另立門戶了。

智宣子百年之後,智伯順利上位,經常當著周邊地盤扛把子的面侮辱人家的小弟。智伯心想,這附近韓魏趙三家都是小場子,還是讓他們休息休息,我來幫他們罩著吧。於是先找隔壁韓家要場子,韓家扛把子不想出頭居然同意了。這下讓智伯高興壞了,又找魏家要場子,魏家也忍痛割讓。看來無堅不摧呀!通知趙家直接交場子,誰知碰到個不識趣的,趙家不給。智伯很生氣,後果很嚴重!直接帶上韓家魏家一起去砍趙家。不曾料到,韓魏臨陣倒戈,配合趙家,調轉槍頭,把智家團滅了,僅智果這一支換了堂號,倖免於難!果真是,“德不配才,必有殃災”

二、有德少才

其實有德少才的故事蠻多的,這裡不能說無才,只能是相對而言的少才。

漢文帝和景帝時的丞相申屠嘉為人廉潔正直,不搞團團夥夥,敢於頂真碰硬,不懼強權。差點把文帝的弄臣鄧通給斬了!到了景帝時,內史晁錯很受景帝器重,晁錯提的意見和建議,景帝大多都接受並採納。而申丞相這時就顯出才淺的一面了,很多意見不太受景帝認可,為此申丞相很氣憤,琢磨著找個理由滅了晁錯。正好趕上晁錯給自己辦公樓改門,將原先的東門改為南門,可能也是看了風水,東門容易進西風,但北風也不比西風好多少呀?而改的南門正好又開在劉邦父親祭廟外圍圍牆上。雖說劉邦當年差點和項羽一起烹了老父親,但那只是權宜之計,而且西漢號稱以孝治國,除了首任、夭折及被廢的,其他皇帝的諡號都要冠個孝字。申丞相以為這樣就能斬了晁錯。於是上朝時參了晁錯一本,哪知景帝為晁錯辯護,那個門開的牆不是廟牆,而是廟外的圍牆!愣是把申丞相給氣的噴血而亡!

借一句詩收尾今天的故事“天涵地育王公旦,德備才全范仲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