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學讀譜再彈琴,保證事半功倍?

A

今年

5

歲,剛開始學琴,但是在鋼琴上坐半天才能彈出一個音,

A

媽心裡急啊,和老師一商量,先學認譜吧,等譜子認熟練了再開始彈琴,兩人一拍即合,鋼琴暫停,加強讀譜······這件事的後續我不知道,我們今天要來聊的是這件事情的必要性,因為小編已經不止一次聽到這種觀點“把譜子認好了再彈琴可以事半功倍”。他們說的還十分有道理——“不認識譜子怎麼彈琴,這樣坐在鋼琴前,一節鋼琴課的時間都被浪費掉了”。

但小編想問一句

“不識字的人是不是就不能說話了?”“學游泳是不是應該先在岸上把游泳姿勢學熟練了再下水?”你們覺得呢?

小編認為,

加強讀譜本無錯,但是為了加強讀譜而把彈琴擱置一邊,是否有種本末倒置的意味?

可能有人會反駁,鋼琴只是暫時擱置一邊,等孩子認熟譜子了就繼續彈琴了。但我們思考一下,讀譜還不熟練的演奏者處在學琴的什麼階段?學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剛起步就按下暫停鍵,想要重啟可就更困難了。

初學琴時,我們先把譜子認好再彈琴,這件事雖有一定的風險性,但尚且可行。可是當孩子開始學習大譜表,雙手彈琴時,家長會發現,孩子又不認音了,這時是否要再次停下來把大譜表上的音認熟再彈琴呢?我絕不贊同。

先學讀譜再彈琴,保證事半功倍?

說點題外話,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孩子明明認識音但是到大譜表上卻又不認識了?你想,當孩子學到大譜表,要兼顧左右手認音,認音的速度自然就變慢了,這是一個正常的現象,但如果此時,家長希望孩子的認音演奏速度和之前一樣,去催促孩子,孩子就會急中出錯,造成不認音的假象。因此,學到大譜表,慢下來才符合自然規律,對待一個正坐在鋼琴前努力思考的彈奏者,我們應該為他正在積極思考感到高興,多一點耐心,他不是停在那一動不動的,只是你看不見他的思維活動罷了。

話題轉回來,說回

“要不要先學好讀譜再去彈琴”這件事,我的觀點是大可不必。而且這所謂的讀譜可能就是“單獨的高音譜表上的

drm

能認得快些”。如果按照我的讀譜觀點,那豈不是既要認出不同譜表的音符音高,還要能準確讀出不同的節奏型,甚至要熟悉譜子上所有的音樂術語,諸如此類,還有很多。但這麼學,才叫學讀譜。畢竟,讀譜可不止音高而已。

所以,如果你是

0

基礎學習鋼琴,有人在你學琴途中建議你學好讀譜再彈琴,我希望你不要這麼做,因為這可能導致你再次開始想彈奏時,你的學習熱情會消退,甚至於你會把學琴這件事情擱置。

讀譜和演奏是相輔相成、完全可以齊頭並進的內容,可以這麼說,讀譜和演奏是不分家的,他們不是矛盾對立的兩者,你完全可以二者兼顧。

先學讀譜再彈琴,保證事半功倍?

那麼,

如果在學琴途中,讀譜特別慢該怎麼辦呢?

注意,這裡的讀譜就暫且先討論音高這一點,讀譜可以講的議題太多了,目前我也無法在一篇文章中去全面概括讀譜會遇到的所有問題。

對於讀譜認音特別慢這件事,治標的方法就是加強認音。注意,前文說過,加強認音本無錯,比如一節課

45

分鐘,在前期認音不熟練時,我們拿出

5

分鐘來玩認音小遊戲,這完全是很棒的想法嘛!我只是不建議為了讀譜直接把演奏丟在一邊了,我們最終的目的是彈,鋼琴是一門實操類技能,彈是必須的,即使在你不認識音的時候,也要彈。所以,認得慢,我們就多認唄,雖然這有種“頭疼醫頭,腳疼醫腳”的意味在裡面。

那讀譜認音慢的根源在哪裡?我覺得是思維。不是說你思維不好的意思。我打個比方,我們要去一個目的地,最短的路程一定是兩點一線的線段距離,但你偏要圍著目的地繞,甚至於走過的路還來回走,那你到達目的地的時間肯定就慢了。我們需要的是一個快速有效的思維模式,這才能真正打破你讀譜認音慢的困境。具體怎麼做呢?

1、

檢查琴鍵上的七個唱名

do

re

mi

fa

sol

la

si

你是否能熟練說出,正著說,倒著說,打亂順序說。舉個例子,就像我們數數一樣,不僅要會數

1234567

7654321

,當我問你

7

前面是誰,

5

後面是誰,你也要能立刻回答。這聽起來很簡單,但是對於一位零基礎初學認音的人士來說,這並不容易。如果你一開始說的比較慢,也不用懷疑你是否思維欠缺,多練習,熟能生巧嘛。當打亂順序後你也能很快說出下一個音,那第一步你就基本沒問題了。

2、

我們要建立自己的座標點,我習慣用

do

來構建座標,五線譜五線四間,高音譜第三間的

C5

、低音譜第二間的

C3

以及高低音譜表中間的那條線中央

do

,初學時把這三個位置記牢,這樣面對不認識的音時我們就找最近的

do

去數到你要認的音。我習慣高低音譜表放在一起認,如果你覺得這太多了,你也可以先認單個譜表。甚至於如果你覺得單個譜表也太多了,你可以先認二線譜、三線譜······再慢慢往上疊加。

要提醒的一點是,不管是高低音譜表一起認,還是先區域性認音,在認音前我們都要養成先看譜號的習慣。如果是孩子學琴,剛開始訓練時,家長可以提示

“下面我們進入低音譜表啦”。繼而轉化為認音前問孩子“下面進入什麼譜表啦?”逐漸轉至家長完全不提示,去觀察孩子自己是否有意識主動看譜號。在這裡家長要注意提示的“度”,不要事無鉅細的提示,不要高頻次的提示,提示完孩子要去觀察孩子的變化,切記不要面面俱到,什麼都去提醒孩子,剝奪了孩子思考的權力,把孩子變成了一個“提線木偶”。

以上兩點,我相信第一點你會做的很好,到了第二點,我希望你不要操之過急,慢慢來,我們寧願慢慢地一遍把音數對,而不要很快地去數,結果數錯了又重新來。還是打

“尋找目的地”的比方,每一遍認音我們都向在走不熟悉的路,一條路我們多走幾遍,總會熟悉的。可是你想用“坐飛機”的速度走這條路,你可能連路都沒看清,目的地是不是在這裡你也無法確定。如果是孩子學琴,這第二點,我們可以玩“幫紅紅找家”的遊戲,比如在高音譜表上,我們可以為孩子構建一個情境“紅紅去第三間

C5

玩,她找不到家了,她的家在第五線,你能帶紅紅找到家嗎?”當然,情境是多變的,家長可以根據孩子的不同情況為孩子構建各種情景,不一定是鋼琴的認音,情境教學法在語文、數學等領域一樣適用。

如果學琴你也有讀譜認音慢的情況,不妨像這樣試一試,我希望你在嘗試地過程中耐心一點,積極思考但不要圖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