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道德經三十四章:道,可大可小,四海八荒皆是道

導讀:全篇分【原文】【譯文】【感悟】三部分‬,約1400字。

原文:

大道氾(fàn)兮,其可左右。萬物恃之而生而不辭,功成而不名有,衣養萬物而不為主。

常無慾,可名於小;萬物歸焉而不為主,可名為大。以其終不自為大,故能成其大。

【註釋】:

1。氾(fàn):同“泛”,普遍、廣泛

2。左右:泛指四面八方,無處不在

3。名有:佔有

4。衣養:養護

5。可名於小:可稱為渺小

6。自為大:自以為偉大

譯文

四海八荒皆大道,無邊無際,無處不在。萬物依靠它生存,它從不推辭,(靠它)成就功業它也不據為己有,養育了萬物而不主宰萬物。

它從來沒有任何私慾,可以說它很渺小;萬物歸附於它,而它卻不會自以為是地去做萬物的主宰,又可以說它很偉大。正因為它不認為自己有多偉大,所以才成就了真正的偉大。

34.道德經三十四章:道,可大可小,四海八荒皆是道

感悟:

本章是一篇“道的讚美詩”。一以貫之地闡述道的妙處,每一句都能在前面章節找到對應,可謂融會貫通。

01【大道氾兮,其可左右】

老子花了較多章節來描述道的樣子,我在《二十一章:道究竟長什麼樣子?》做過一次小小的總結,有興趣的讀者可以點選回顧。

之前的總結大多描寫的是道的神秘莫測,比如“夷希微”,看不見、聽不清、摸不著卻無所不在。本章第一句描寫的是道的“大”。大到你目之所及,目之所不及,四海八荒,縱橫千古,天上地下,任意時空,都有道的存在就對了。

迎之不見其首,隨之不見其後。——十四章

大曰逝,逝曰遠,遠曰反。——二十五章

34.道德經三十四章:道,可大可小,四海八荒皆是道

02【常無慾,可名於小;萬物歸焉而不為主,可名為大】

“道”可以說既渺小又偉大。典型的道學辯證思維。何謂小?何謂大?《莊子齊物論》說:“

天下莫大於秋毫之末,而泰山為小。

”鳥毛可以很大,泰山也可以很小,萬物都是相對的。

老子把“無慾”比作“小”,而正因為這層“小”,才使

萬物自賓,

萬物歸附,又何其偉大。佩服,

真是玩得一手好辯證。

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是以聖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無私邪?故能成其私。——第七章

道常無名。樸雖小,天下莫能臣也。——三十二章

《道德經》中還有一個句式經常用到“以其……故能……”。

以其終不自為大,故能成其大。

我也來打個類似的比方,有兩句話叫“美而不自知是最美的”,“自然美才是真的美”,用“道言道語”說就是“以其不自為美,故能成其美”,合起來的意思就是不知道自己有多美的時候是最自然的,也是最美的。

用來形容“道”很恰當,宗旨就是順其自然,才是天之道。為人處事若能做到自然而為,那也就離道不遠了。

34.道德經三十四章:道,可大可小,四海八荒皆是道

03【萬物恃之而生而不辭,功成而不名有,衣養萬物而不為主】

這又是對道之美德的再一次強調。“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反覆出現,以後第五十一章還會出現,足以證明這幾句話的分量。

萬物作焉而不辭,生而不有,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惟弗居,是以不去。——第二章

生之畜之,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是謂玄德。——第十章

感謝閱讀|點贊|收藏|分享|評價的朋友

歡迎關注@道心者

每日一章道德經,17點準時更新。

往期相關回顧

道德經第十四章:我看不見道,道卻在高維空間降維看我們

道德經二十一章:道之為物,惟恍惟惚。道究竟長什麼樣子?

道德經二十五章:大曰逝,逝曰遠,遠曰反,是宇宙膨脹說?

寫在最後的話

以上僅代表個人觀點,《道德經》版本眾多,筆者‬作為初學者,先用傳世本讀一遍,以學習悟道為重,不糾字眼,學下來再說。

譯文是筆者‬參考相關文獻並根據自己理解翻譯而成。如有異議,歡迎討論。

茫茫人海能遇到和自己有同樣愛好之人,足矣。

34.道德經三十四章:道,可大可小,四海八荒皆是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