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緒為什麼死在了慈禧前一天繞開課本,還原真實的戊戌變法!

光緒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一日,也就是公元1908年11月14日,愛新覺羅載湉(光緒帝),駕崩於瀛臺。

第二天,1908年11月15日,慈禧太后崩於儀鸞殿。

光緒為什麼死在了慈禧前一天繞開課本,還原真實的戊戌變法!

光緒38,慈禧74,前後腳,這娘倆跟商量好似的,哪有那麼巧的事?

實際情況確實如此,2008年權威機構就揭秘了這事還寫成論文。在光緒的遺骨,衣物,頭髮檢測出巨量砷元素,沒錯,真相只有一個,就是被下藥啦,還是劇毒的砒霜。(具體考證過程,請參考《清光緒帝死因鑑證》這本書)

細思極恐有沒有,怎麼武大郎的戲份,跑到清宮裡去了?

光緒也表示很冤枉,我也就搞了個戊戌變法,真沒有要殺慈禧太后的意思!怎麼就跟俺老孃結了這麼大的樑子呢?

戊戌變法怎麼得罪了慈禧。

慈禧其實是光緒帝的大姨媽,真的,你不要笑,慈禧老太,唯一的兒子同治帝駕崩以後,為了大權不旁落,繼續垂簾聽政,就想了這麼個招,親妹妹家的兒子4歲的光緒帝入宮稱帝,自此以後光緒見了慈禧改叫娘了。

一向以政治強人自居的慈禧太后,可沒少在光緒身上下功夫,真的是當兒子養。

{皇帝入承大統,本我親侄。從孃家算,又是我親妹妹之子,我豈有不愛憐之理!皇帝抱入宮時,才四歲,氣體不充實,臍間常流溼不幹,我每日親與塗拭,晝間常臥我寢榻上,看著天氣寒暖,親自為他加減衣衿,節其飲食。皇帝自在醇王府時即膽怯,怕聽到大聲特別是雷聲,每有打雷下雨,我都把他摟在懷裡,寸步不離。皇帝三五歲後,我每日親書方紙,教皇帝識字,口授讀《四書》《詩經》,我愛憐惟恐不至……}——《聖德記略》瞿鴻禨(曾任軍機大臣、外務部尚書)

光緒為什麼死在了慈禧前一天繞開課本,還原真實的戊戌變法!

你看,只要利益不衝突,帝王家也有的是親情,天冷加衣,餓了餵飯,調皮搗蛋打一頓,晚上還得講個睡前小故事。

等到光緒長大成人,親政以後,那也是慈禧的好大兒,公務再忙,也要堅持每天去給老佛爺請安,風雨無阻,一副“母慈子孝”的溫馨畫面。

每日必至太后請安,不命之起,不敢起,少不如意,罰令長跪”、“孝欽後乘輿出,德宗亦必隨扈,炎風烈日,迅雷甚雨,不敢乞休”

光緒18歲那年,能夠讓慈禧咬咬牙放下權力,退居二線,也足以說明對光緒寄予厚望。

那麼是什麼導致這對“母子”反目成仇,是人性的泯滅還是道德的淪喪呢?

這事兒還得從戊戌變法說起,甲午中日戰爭,大清帝國被本子吊打這事兒人民群眾接受不了,英法美這些傳統列強,人家船堅利炮嘛,打不過也就算了,什麼時候連小本子也騎頭上來了,又是割地,又是賠款,不但人民痛心疾首,清朝皇室也覺得這人丟大啦。光緒在授權李鴻章簽署《馬關條約》時就曾說過:茲將批准定約,特宣示前後辦理緣由。我君臣惟期堅苦一心,痛除積弊。

這裡要敲黑板,畫重點,光緒帝的意思很明白,我們要臥薪嚐膽,痛除積弊。

其實甲午戰敗以後,大清上上下下就已經形成共識了,咱們制度太落後,必須要改革,看看旁邊的本子,之前還弱的一批,前兩年搞了個什麼明治維新,現在國力蹭蹭的往上漲,已經比肩英法美了。

所以啊維新,變法,改革一時間傳入大街小巷,飛入平常百姓家,那會兒誰要是大街上吆喝這麼一句,“高舉大清帝國偉大旗幟,深化改革”就顯得相當時髦。

走在最前面的當屬維新派,也就是康有為,梁啟超這些人,康就不用說了,籤《馬關條約》的時候就很冒頭,聯合上千舉人搞了個公車上書,轟動一時,已經是業界名人。後來又成了立個強學會,主張全面西化。政治家們也為了趕時髦,學先進,撈點好名聲,捏著鼻子帶著贊助,紛紛要加入,其中就有“洋務運動”的扛把子湖廣總督張之洞,有手握新軍的袁世凱,本來第一權臣李鴻章也想進來插一槓子,奈何當時剛和日本人簽完條約,康黨覺得這斯名聲太臭,愣是沒接受。就這一點,就能看出康的政治不成熟,背靠大樹好乘涼這點都不懂,李鴻章的背景咋就不知道利用一下呢,興許後來的變法還有點搞頭。袁世凱的加入後來還給了康黨一個錯覺,老袁這人不錯,追求上進,日後可以拉攏。

這個時候,光緒因遭受甲午戰敗的打擊,正憋著一股勁兒為大清尋找出路呢。哪位愛卿有良策?(甲午戰敗後清政府高層曾進行改革大討論)

是他,是他,就是他,康大聖人,康有為,唯有變法以圖強!翰林院侍讀學士徐致靖曾在光緒面前力薦康有為。

光緒為什麼死在了慈禧前一天繞開課本,還原真實的戊戌變法!

此等人才,當然要快快召見!

光緒二十四年四月二十八日即1898年6月16日 ,康第一次見到光緒 ,也是唯一的一次,後來他滿嘴跑火車說被召見了好幾次,都是瞎胡扯。

這次召見對後來的戊戌變法的確很重要,康成功引起了光緒的注意。但為了還原歷史真相,多說一句,戊戌變法失敗後,康為了撈取政治資本,拿已經失勢的光緒帝做營銷,大肆吹噓,說本次召見兩人相談甚歡,時間足有十刻鐘,也就是兩個半小時。據同被召見的變法激進派張元濟回憶,此次召見不足一刻鐘,也就十幾分鐘的事,根本就不是康所說的“逾十刻鐘矣”。你想啊,康是廣東人,當時還沒有普通話這麼一說,滿口飆粵語,光緒一口純正的老北京兒化音,這倆能溝通自如?還能坐一塊,大侃兩個半小時?而且歷史學家早就考證,康的話本就不可信,戊戌變法以後,除了拿著假聖旨滿世界圈錢以外,基本沒幹過啥正事。康自己寫的回憶錄《我史》更是大話連篇,以至於歷史學家們連寫個論文都不敢引用。

言歸正傳,話不多說,開始變法!

等一下,還有一個人的態度至關重要,不然這事成不了。

誰?

慈禧老太!

光緒為什麼死在了慈禧前一天繞開課本,還原真實的戊戌變法!

光緒表示不打緊,昨兒個剛去的頤和園,俺娘也表示同意。你想啊,慈禧太后在列強面前那也是受害者,大清已經病入膏肓,雖然也不知道寶貝兒子的變法藥效如何?不如死馬當活馬醫好了,先服他兩個療程,再說現在改革已經是大勢所趨。

戊戌變法的積極意義往大了說,兩千年封建帝制,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皇帝的意思很明白:

這第一就是廣開言路。

打今兒起,群眾也可以上訪,歡迎給本朝廷投信件,提建議,來者不拒。另外媒體朋友們也不用整天歌功頌德,有不滿意的地兒儘管提,大家一起共同努力,共同進步。

教育

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窮不能窮教育,廢科舉,建新式學堂,就照著京師大學堂的樣子建,不能只知道搖頭晃腦的背四書五經,“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才是硬道理!崇尚科學,反對迷信,各地的寺廟那麼佔地兒,推倒了也可惜,一律改成新式學堂,好好學習,天天向上。

精簡機構,裁撤冗員

那些個上班看報,下班尿尿的清閒衙門要他幹啥?一個不留!另外還有那些個只知道鬥雞遛狗,提個鳥籠子滿大街轉悠的八旗子弟,本朝廷不再供養,耗子尾汁,自謀生路吧。

開礦山辦實業……。

你瞅瞅,就這些舉措要能完全落地,估計實現四個現代化都不是問題。可惜的是,光緒帝操之過急,以每天平均三道御旨的速度推進,變法103天裡,居然下了三百多道聖旨。改革說白了就是利益的重新分配,除了打土豪分田地以外,其他的路子都不好使,更何況,你老孃就是最大的地主老財。

本來“治大國如烹小鮮”這事兒急不來,人家偏偏玩的是速度與激情。

而且新政根本沒有進行可行性研究啊,事沒辦成,敵人樹立了一大堆,比如:科舉是廢了,幾百萬學了半輩子八股文的學究們怎麼辦?出路在哪裡?上升渠道堵得死死的,文化人都給得罪了。

裁汰冗員也沒有錯,可也太狠了點,一夜之間,單是北京城內就有一萬多的官差失業。還有更狠的,光緒帝曾因上訪奏摺被攔截的問題,一次就罷黜了六位禮部堂官,要知道這可都是部級幹部,而在當時重要官員的任免權完全在慈禧老太手裡,這個越矩動作也成功地被慈禧視為光緒奪權的挑戰。

於是大清朝堂就出現了奇葩的一幕,皇帝一邊在聖旨上奮筆疾書,一邊是頑固守舊的王公大臣跪在慈禧老太面前哭哭啼啼:老佛爺,快管管你寶貝兒子吧,大清要亡啊。

就連本來也支援變法的“洋務派”領袖張之洞看到康有為打著孔子的旗號說改革,氣就不打一處來,這不掛羊頭賣狗肉嗎?(《孔子改制考》康著)

開懋勤殿受阻

如果說揹著慈禧罷黜禮部六堂是光緒的第一次越矩試探,那麼開懋勤殿就是第二次正式開戰。

何為懋勤殿?

其實就是皇帝設在軍機處之外的另一個議政機構,軍機處裡都是老太婆的二五仔,只為慈禧馬首是瞻,僅帝師翁同龢一個獨苗是自己人。後來還被慈禧給罷黜了,光緒帝根本沒多少話語權。懋勤殿一旦建立,軍機處就哪涼快哪待著去了,這不明擺著要奪權?慈禧表示很憤怒,後果很嚴重,哪個慫恿我兒出的騷主意?

當然是康的建議,人家原話可是“不論品階,選集通國英才數十人,並延聘東西各國政治專家,共議制度”。看到沒,康當時職位為總理衙門章京,只是個六品文職秘書,官太小,所以必須不論品階,不然怎麼接近皇帝,上位呢。張之洞就曾表示,俺老夫早就看出這小子心術不正!

光緒為什麼死在了慈禧前一天繞開課本,還原真實的戊戌變法!

“如此拙劣”之手段怎能逃過太后法眼,光緒因為這事兒被慈禧怒斥一頓。從一件後來被解密非常關鍵的密詔就能看出,也正是這密詔被康曲解修改,要了光緒的命。

密詔原文如下:

近來朕仰窺皇太后聖意,不願將法盡變,並不欲將此輩老謬昏庸之大臣罷黜,而用通達英勇之人,令其議政,以為恐失人心。……即如十九日之硃諭,皇太后以為過重,故不得不徐圖之,此近來之實在為難之情形也。……但必欲朕一旦痛切降旨,將舊法盡變,而盡黜此輩昏庸之人,則朕之權力實有未足。果使如此,則朕位且不能保,何況其他?今朕問汝,可有良策俾舊法可以全變,將老謬昏庸之大臣盡行罷黜,而登進通達英勇之人,令其議政,使中國轉危為安,化弱為強,而又不致有拂聖意……

讀不懂不要緊,你就記住,皇帝的本意就行:懋勤殿就不要想了,老太太不同意,

一旦硬來,朕的位子都不保,你看看能有啥折中方案?即不忤逆老太太,又能推進變法。(今朕問汝,可有良策俾舊法可以全變……而又不致有拂聖意)這封密詔是給了六君子之一的楊銳(官階四品),康品階太低,密詔中連康的名字都沒提。

壞就壞在楊銳轉手給了康有為,光緒的意思馬上被康yy變了味。康表示要壞事,皇帝老大有危險,你沒看“朕位且不能保”嗎?咱們要先下手為強,幹她丫的。幾個人一合計,最終決定為了革命勝利向慈禧開炮——“圍園殺後”!要政變可以,這沒兵怎麼辦?好辦,找袁世凱啊。才有了後邊的譚嗣同夜訪袁世凱,老袁也沒含糊,本著死和尚不死貧道的大無畏精神,轉手就把這幫人給賣了。

這事兒最大的受害者除了喋血菜市口的戊戌六君子以外,還有一個冤大頭就是光緒帝,光緒表示很冤枉,老子是讓楊銳給個折中方案,什麼時候變成了要殺太后了!這次是跳進黃河也洗不清了。

據考證,袁世凱第二天的告密,只是升級了戊戌政變的力度,並不是導致慈禧發動戊戌政變的直接原因。慈禧在康黨策劃“圍園殺後”之前就已經決定要出手。而標誌性事件是一個日本人的出現,光緒要正式的“召見伊藤博文”,還準備讓伊藤老頭做大清的變法大顧問。伊藤博文是什麼人?本子發動甲午戰爭時的內閣總理大臣,雖然這貨改革有兩把刷子,那也是仇人,明顯光緒帝太心急,被忽悠得有些慌不擇路了。

還在園子裡看戲的慈禧老太,一聽這事兒就慌了,你小子翅膀夠硬,學會找日本人撐腰了。你想啊,伊藤老頭上位以後,本子是否心懷鬼胎暫且不說,就單說能“以大清之國力,結與國之歡心”的慈禧老太要再想動光緒一根手指頭,還得看看日本人的臉色,權力轉移那也是早晚的事,她能不急嗎?

寫到這,我就在琢磨,康為啥要找袁世凱呢,關係很鐵嗎?袁世凱除了在康辦強學會那會兒跟著捐了點錢,撈點名聲以外,到現在也沒有任何史料表明袁是維新派。

言歸正傳,最終的結果,慈禧搶先一步發動了戊戌政變,收回了光緒帝的權力,重新訓政,103天的變法也就此失敗。太后經過這事兒以後表示我也很受傷,是否對你承諾了太多,還是我原本給的就不夠?都怪我,是我給你自由過了火啊,從今天起,兒子你就好好歇著吧!

康跑得快,去了日本。

光緒為什麼死在了慈禧前一天繞開課本,還原真實的戊戌變法!

離境之前,又繼續大坑了光緒一把,康在香港的《中國郵報》上大肆宣楊:自己接到了光緒多道密旨(密詔那是給楊銳的好嗎,而且只有一道),要他逃往國外尋求英國幫助,恢復光緒的權力,還誇大了自己在變法中的作用。

你想想,這話要是傳到清廷,那不是坐實了光緒謀逆的罪名?名臣張之洞在《新聞報》上看到轉載的相關內容以後,為了保護光緒帝第一時間出面要求各大報紙不準刊登此類妖言。

“囑其萬勿再為傳播”

天下沒有不透風的牆,結果還是傳到了慈禧耳朵裡,慈禧表示這次傷心氾濫成了太平洋,我把你養大,你卻要老孃的命。以老太多疑的性格,毒辣的手段,直接導致光緒被囚禁瀛臺長達10年,最後吃了一劑砒霜,遭老太一併帶走。

嗚呼哀哉,光緒帝實在太冤,太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