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為戰國七雄,又有韓非這樣的人才,為何韓國第一個被滅

韓國(公元前403-公元前230),先秦諸侯國,是戰國七雄之一,與魏國、趙國合稱三晉, 原本是強盛一時的晉國的一部分。前453年,晉國的韓、趙、魏三家大夫滅智伯荀瑤,瓜分晉地,是為晉陽之戰,史稱“三家分晉”,前403年,韓、周威烈王正式承認韓趙魏,韓國建立,建都於陽翟(今河南禹州)國君為姬姓韓氏,是晉國大夫韓武子(晉武公叔父)的後代。前375年,韓哀侯滅鄭國,遷都新鄭。

同為戰國七雄,又有韓非這樣的人才,為何韓國第一個被滅

韓國最為強盛之時是韓昭侯統治時期,韓昭侯任用法家代表人物申不害進行變法,政治修明,國力軍事強盛,得以稱雄於戰國。戰國時代各國變法圖強已經是時代潮流,著名的就是秦國的商鞅變法、齊國的李哩變法,韓國並沒有落後於時代的潮流,也有申不害,更有韓非這樣的法家集大成者的法家人物。然而,韓國卻是山東六國中第一個被秦國滅亡的國家,這到底有何原因呢?

其一、

同為戰國七雄,又有韓非這樣的人才,為何韓國第一個被滅

韓國本身勢弱,人口土地較少

韓國發跡於韓厥時期,當時韓厥尚只是晉國的一個稍有實權而封地不多爵位不高的尋常大臣,與當時握晉國兵權的趙氏(趙盾、趙朔)、重臣魏氏(魏悼子、魏絳)之權勢封地尚不可同日而語。即使是三家分晉,韓國也不可能分的跟風的更好的底盤。在春秋戰國時代,尤其是中原地區,土地與人口是緊密聯絡在一起的,韓國土地狹小,人口自然不多,無人無力支撐較長時間的戰爭。

同為戰國七雄,又有韓非這樣的人才,為何韓國第一個被滅

其二、地理位置過於尷尬

韓國參與了三家分晉,但分的的都是靠西一點的土地,由於趙和魏本身勢力就比較大,所以韓國就完全位於秦國、楚國以及趙魏之間,成為各國攻伐侵佔的物件。韓國這種完全被包圍的狀態使韓國完全喪失了對外擴張和發展的空間。秦國商鞅變法後,國力強盛不斷向南和東擴張,獲得大量土地人口等戰爭資源。而且韓國沒有邊患之憂,秦國、趙國、燕國等國北方被匈奴威脅、自強是不二之選,相比於這些國家,韓國就顯得安定許多,但也為羸弱埋下了禍端。

同為戰國七雄,又有韓非這樣的人才,為何韓國第一個被滅

其實,韓國的地理位置也算不上太差,正因為韓國位於中心區域,所以韓國進可為六國合縱攻秦的先鋒與前線補給,最快接收佔領攻陷的秦國土地。退可依附秦國,成為秦國東進的戰略前地。然而韓國君臣不思進取與變革,反而在這兩種選擇方面猶豫不決,最終導致國滅。

同為戰國七雄,又有韓非這樣的人才,為何韓國第一個被滅

韓國其實和秦國面臨著同樣的問題,同樣沒有退路,但是遠沒有秦國那般堅韌。縱觀歷史,像秦孝公這樣戰略眼光長遠,敢於變革的君王也不是很多,像秦國這樣奮六世之餘烈變法圖強的國家更是絕無僅有。但天下統一已經是歷史的必然趨勢,人心所向,秦國抓住了,韓國卻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