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老年人中風怎麼辦,試試這幾種艾灸配穴方,效果明顯

大家好,我是九選艾的小九老師。

中風是中老年人常見的腦血管病,夏季和冬季是發病高峰期。很多人平時並不會很重視這個疾病,因為它大多數時候是突發性的,今天小九老師就來和大家聊一聊中風這個話題,讓大家對中風有更多的瞭解。

中老年人中風怎麼辦,試試這幾種艾灸配穴方,效果明顯

概述

中風,又稱“卒中”,現代醫學稱之為“急性腦血管疾病”,又稱“腦血管意外”,為中老年常見的一種急性疾病。臨床以突然口眼歪斜,言語蹇澀不利,肌膚麻木不仁,或部分肢體運動障礙,半身不遂,甚至突然昏僕,不省人事為特徵。

其病死率與殘疾率均極高。

▶▶本病可分為出血性與缺血性兩大類

。前者包括腦出血和蛛網膜下腔出血,後者包括腦血栓形成和腦栓塞。其中以腦血栓形成最為多見,腦出血次之,蛛網膜下腔出血和腦栓塞更次之。

中老年人中風怎麼辦,試試這幾種艾灸配穴方,效果明顯

治療方法

中醫將中風的治療分為

急性期

恢復期

兩個階段:

▲急性期

一、肝陽暴亢,氣血上逆(陽閉)型

症狀:突然昏倒,不省人事,牙關緊閉,口禁不開,

兩手固握或抽搐

,面赤氣粗,身熱煩燥,

半身不遂

,大便秘結,小便不通。舌苔黃膩,脈弦滑有力。

治則:醒腦開竅,清熱熄風。以取督脈、手足厥陰、手陽明、足少陽經穴為主。

處方:人中、中衝、勞宮、合谷、行間、足臨泣。

隨症加穴:①口

禁不開加頰車、下關

,②身熱加曲池。

方義:

本型為陽閉之證主要為陽升風動,氣血上逆,矇蔽清竅,以致神昏肢搐

。故取人中、合谷以醒腦開竅;取中衝、勞宮以清心熱而醒神昏;行間、足臨泣以平熄肝風,降氣血之上逆,口禁者取下關、頰車以開之,身熱者加曲池以退熱。本證多見於腦溢血與腦血栓形成之重證,病危時,應中西醫結合進行搶救。

中老年人中風怎麼辦,試試這幾種艾灸配穴方,效果明顯

二、溼痰夾風,上壅清竅(陰閉)型

症狀:

朦朧昏睡,神志欠清

,或昏迷不省人事,半身不遂,語言不利,痰涎壅盛,面白唇黯。舌苔白膩或垢膩色灰,脈象緩滑。

治則;溫宣開竅,化痰熄風。以取督脈、手足陽明、任脈,足厥陰經穴為主。

處方:人中、合谷、中脘、足三里、豐隆、太沖。

方義:陽閉與陰閉,同屬閉證。閉證宜開。但

陽閉宜清開,陰閉宜溫開

。陽閉主要為風陽上擾,氣血上湧,故以潛陽熄風為主,陰閉主要為痰濁上壅,矇蔽清竅,故以宣竅啟閉、洩化痰濁為主。本方用人中、合谷以醒腦開竅,而熄風則痰濁無上壅之患。

諸穴配合,共奏開竅、化痰、熄風之功。

三、正不勝邪,陰竭陽亡(脫證)型

症狀:神志昏糊,面色蒼白,

目合口張

,手撒肢冷,鼻幹,呼吸微弱,汗多,

二便失禁,肢體癱軟

。舌淡質萎,脈微欲絕。

治則:救陰回陽固脫。以取督脈、任脈、足少陰經穴為主。

處方:人中、素髎、神闕、關元、湧泉。

隨症加穴:①虛汗不止加陰郄、後溪;②小便失禁加中極、三陰交。

方義:

本型脫證是五臟之氣衰微欲絕

,故出現上述各症,如不及時搶救,勢必陰陽離決而致不救。方中用

人中、素髎二穴,據人體和動物實驗均證實其有良好的升壓強心挽救虛脫作用

。神闕位於臍中、臍為生命之根蒂,真氣所繫;關元為三焦元氣所出,聯絡命門之真陽,重灸此二穴歷來為回陽固脫之要法。加補湧泉水穴,寓陰中求陽之意;汗出不止者,取陰郄、後溪以止之。小便失蔡者,取中極、三陰交以固之。

中老年人中風怎麼辦,試試這幾種艾灸配穴方,效果明顯

▲恢復期

中風急性期經治療後意識狀態逐漸好轉,病情趨向穩定而進入恢復期。此期有兩種情況:

一是餘邪未淨,正氣虛弱

, 如風陽降而未靖,痰熱去而未淨;

一是留有神經症狀如癱瘓、失語、吞嚥困難等

。而前者未平復,則必影響後者的治療,因此清理餘邪,扶助正氣實為必要,處理得當可以減少後遺症狀。

一、肝腎陰虛,風陽未靖型

症狀:

神志有時欠清,面紅,心煩不安,甚則躁動,口乾,便結,夜間失眠,盜汗,肢體癱瘓。舌質紅少苔或光剝

,脈象細數或弦數。

治則:滋補肝腎,潛陽熄風。以取足太陽、足少陰、手少陰、足厥陰經穴為主。

處方:肝俞、腎俞、陰郄、太溪、行間、神門。

方義:

中風原屬上實下虛之證,所謂下虛多為肝腎陰虛

。經過急性期的治療,風陽痰熱雖漸平熄,

但肝腎之陰一時難復

,故治療當以滋補肝腎為主。方中如肝俞、腎俞、太溪均是為此而設。取肝經之滎穴行間以熄未靖之風陽。汗為心液,故取心經之郄穴陰郄以寧心斂汗。取神門以安心寧神,夜眠寧靜亦有助於陰氣之來複。

中老年人中風怎麼辦,試試這幾種艾灸配穴方,效果明顯

二、脾胃虛弱,痰濁不化型

症狀:

沉睡嗜臥,喚之清醒,痰多而粘,倦息懶言,納食不多,四肢軟癱,大

便易溏。舌苔濁膩、色白或黃,脈象緩滑。

治則:調補脾胃,宣化痰濁。以

取任脈、足陽明、足太陰經穴和脾之背俞穴為主。

處方:中院、脾俞、足三里、豐隆、陰陵泉、三陰交。

隨症加穴:沉睡嗜臥加印堂,甚者刺人中,便溏者加天樞。

方義:

痰濁是中風的主要病因之一,而痰濁的產生源於脾胃運化失司。

恢復期患者脾胃常較虛弱,故痰濁難以洩化。處方用中脘、脾俞、足三里、豐隆調補脾胃,以杜痰濁之源。取陰陵泉、三陰交以扶脾祛溼;嗜臥加刺印堂或人中以清醒之,便溏加針灸天樞以調理腸道氣機。

三、氣血兩虧,心脾互虛型

症狀:面色少華或蒼白,

倦息思睡,精神萎頓,少氣懶言,肢體軟癱或麻木,心慌易驚,夜眠不寧

,納食不多或食後作脹。舌質淡苔薄,脈象細弱。

治則:養血益氣,調補心脾。以

取足太陽、任脈、足陽明、足太陰經穴為主。

處方:心俞、膈俞、脾俞、氣海、足三里、三陰交。

隨症加穴:①心慌加內關;②食後作脹加中脘;③夜眠不寧加神門。

方義:

本型為氣血兩虧,心脾互虛之證。

氣血虛弱者常見心脾兩虛之象,故取心脾兩俞以寧心健脾而養血,取膈俞以補血,取氣海以益氣;。復取足三里、三陰交以調補脾胃而資氣血生化之源。心慌取內關以寧心,食後作脹取中脘以健胃,夜眠不寧取神門以寧心安神。

中老年人中風怎麼辦,試試這幾種艾灸配穴方,效果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