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友 的上世紀80九十年代曾是中學生熱衷交筆友

過去收到彼此的來信需要好幾天

隨著網路技術和智慧手機的普及,如今的人們,即使遠隔千山萬水,只要拿起手機,就能面對面的交流了。曾經的“鴻雁傳書”對於現在的人來說,已經成為了歷史。“筆友”這個詞語,作為00後的這一代人似乎聞所未聞。

然而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人與人之間的遠距離溝通,主要靠的就是寫信。那個年代的中學生,都很熱衷於結交“筆友”。所謂的“筆友”,類似於現在的網友,只不過交流工具靠的是用筆寫信,顧名思義謂之“筆友”。

1994年春,讀高二的我在一家中學生期刊上發表了一篇“豆腐塊”文章,沒過幾天,來自全國各地的信件就陸陸續續地寄到了我的學校。信件有的摺疊成美麗的紙鶴,有的信紙還泛著淡淡的香味。對於每一封來信,我都會認真閱讀,並真誠的寫了回信。在眾多的來信當中,讓我印象最深是一封來自西南邊陲雲南瑞麗的來信,信的主人是一個叫作“亮”的傣族女孩。亮的字跡娟秀,文筆優美。在信中,亮還給我夾寄了一根漂亮的孔雀羽毛。亮在信中告訴我,她們那裡是著名的“孔雀之鄉”,美麗的孔雀隨處可見。她們家是一個傣族村寨,那裡有山有水,風景秀美。亮在信中還說,她也讀高二,和我同齡,愛好文學,喜歡讀汪國真和席慕容的詩歌。讀了“亮”的來信,我很快就給她寫了回信,在信中我對她給我寄孔雀羽毛表示了感謝,並真誠地和她探討了一些文學方面的話題。信寫好以後,我來到郵局,精挑細選了一個非常漂亮的信封,小心翼翼地把信寄了出去。

信寄出以後的那些日子裡,我心裡一直有點忐忑不安,時而擔心亮收不到我的來信,時而又擔心亮不會再給我回信。每天都會到學校傳達室看有沒有我的信件。大概十天左右,我又收到了亮的來信,信封和郵票都特別精緻。我小心翼翼而又迫不及待地啟開信封,一股淡淡的清香撲鼻而來,原來亮特地挑選了一種帶著香味的信紙。信箋疊得整整齊齊的,一行行清秀好看的文字讓我讀了一遍又一遍,簡直愛不釋手,百看不厭。讀著那優美的文字,我整個人都陶醉在了那美好的意境中了,心情也是格外的舒暢。

在以後的日子裡,雖然學習任務繁重,但和亮的通訊再沒有間斷過。我們聊學習,談人生。她給我介紹她們傣族的“潑水節”,我給她描繪我們中原地區的風土人情……亮的文采也相當出眾,在信中,她還時常附上她創作的詩歌或者散文讓我欣賞並提出修改意見。我們之間的信件來往很頻繁,平均兩個星期就能收到彼此之間的來信。既輕鬆,又隨和。雖然遠隔千里之遙,但我們的心卻越靠越近。雖然未曾謀面,但卻像多年的老朋友一樣可以互訴心結。亮還在信中給我寄來了她的照片,一個亭亭玉立的女孩,穿著漂亮的少數民族的服飾,宛如出水芙蓉,是那麼的清新脫俗、那麼的與眾不同。讀著亮的文字,看著亮的照片,我的心不由自主地就飛向了那個另我神往的傣族村寨……

這樣的日子持續了一年多。感覺那時候的心情總是那麼的好,天空總是那麼的藍。情竇初開的我們說不清我們之間是否有愛情的成分,只知道等待和閱讀彼此的來信成了我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美好的日子總是短暫的。很快我們都要高中畢業了,由於過度沉迷文學,耽誤了不少學業,1995年那個“黑色的七月”,在高考中我名落孫山。高考過後,我的心情沉重到了極點,十幾年的學生生涯宣告結束了,今後該何去何從,我沒有一點頭緒。我又攤開信紙,給亮寫了很長的一封信。我告訴了她高考落榜的事實,也寫了對未來生活的迷茫。這次等待的時間有點漫長,大概一個多月以後,亮的信來了。在信中,亮告訴我她也同樣高考落榜。但是她可能很快就要嫁人了,她們傣族女孩普遍結婚都早,只要不再讀書,父母就會安排早早出嫁。亮的語氣也很沉重,沒有了學生時代的那種清新脫俗,字裡行間也流露出了對現實生活的無奈和不甘。讀著亮的來信,我的淚水不由自主地就流了出來,滴落在那乾淨整潔的信箋上,彷彿在信箋上畫上了一顆顆破碎的心。我知道,我們的關係要結束了,曾經的一切美好都將離我們遠去了。這一次,我沒有再給亮回信,在家消沉了一段時間以後,我走進了我們的村辦小學,成為了一名代課教師。大概過了半年之久,我又收到了亮的來信,隨信還寄來了她身著婚紗的照片。亮真的嫁人了,雖然婚紗很漂亮,但從亮的面部表情中,我卻看不出一絲一毫她的新婚喜悅之情,留在我心裡的只有她那淡淡的憂傷和哀怨悱惻的眼神。“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來;我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雲彩。”在信的末尾,亮附上了一首徐志摩的《再別康橋》。

結束了,一切都結束了。在我心中那個神聖漂亮單純的傣族女孩已經做了別人的新娘……

強忍著內心的痛楚,我給亮回了一封簡訊,首先對她的新婚表達了祝福,希望她們以後的生活能夠幸福。又簡單介紹了一下我的情況。雖然內心有千言萬語想對亮說,但往日的洋洋灑灑卻再難以在信紙上表達。寥寥數百字就什麼都寫不下去了……沒有了往日的期盼,沒有了焦灼的等待,一切恢復了平靜,我知道我心中的女神“悄悄的走了。”果不其然,信寄出以後,再無迴音……

光陰荏苒,轉眼二十多年過去了,我也從一個青澀少年步入了不惑之年。結婚、成家、生子,按部就班的過著自己的生活。但對於那段歲月的回憶,卻是這樣揮之不去,她盤旋在我的眼前,縈繞在我的耳邊,沉澱在我的內心深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