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不曉得細菌的存在, 那為何喝水還是會燒開再喝?

中國古代的實踐證明,喝開水比喝生水更衛生。

古人不曉得細菌的存在, 那為何喝水還是會燒開再喝?

古代中國人相信水是世界上生命的源泉,明代的李時珍編撰《本草綱目》認為“

蓋水為萬化之源

“,水更是中國五行中重要的元素之一。

中國古代先賢在觀察自然時,發現水的特性:

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

,因此留下了上善若學這句名言,並且認為水幾近於大道,是天地初生第一個出現的元素,因此也有天一生水之說。

從以上都看到中國古人對水的重視,並且近代眾多考古發現眾多遺址中,

從河姆渡、仰韶、紅山、大汶口、良渚、二里頭,三星堆,殷墟等眾多遺址,都是逐水而居農耕文明。

農耕對於水有著天然的依戀,也因此中國古代誕生了眾多的水神崇拜,中國古代水神文化更是龐大複雜,古人純樸地認為,大海湖泊有龍神,大江大河有神靈,井底山泉也依然有神靈,而水裡的動物,如龍,蛇,魚等都成為了古人崇拜的物件。

俗話說

民以食為天,食以水為先,水以淨為本,

中國作為一個飲食大國,從古至今一直和水打交道,喝水這件事是經歷了幾千年的實踐沉澱。

幾千年來,中國和西方有著不同的飲水習慣。眾所周知,西方人喜歡直接飲冷水,這一方面與西方供水技術有關,更重要的是與西方飲用水的歷史習慣有關。

古人不曉得細菌的存在, 那為何喝水還是會燒開再喝?

古代喝開水的條件

喝開水對於現在我們來說,是輕而易舉的事,

連一個幾歲的小朋友,只要懂得操作電熱水壺,就能輕鬆地燒一壺開水,但是在遠古時期,燒開水卻是需要一定的“科技“,

中國人一直有喝開水的習慣,來源就是遠古時期,中國人點亮了陶器這個科技樹。

因為燒開水必備的條件,需要耐熱耐高溫的器皿,足夠將水燒開的能量,還有就是水資源本身,

現在看來,這是很尋常的事,但是在遠古時期陶器還沒有出現前,燉,蒸,煮等烹飪方法,去處理食物完全是不可能的事,因此當時的許多地方的飲食習慣是以火燒或者生吃為主。

燒水首先要掌握的就是生火,而在

遠古時期中國燧人氏,就已經掌握了鑽木取火的技術,

由此人們可以吃上了熟食,燧人氏因為這項的功德,一直被後世中華兒女銘記,

其後中華遠古祖先又掌握了農耕文化,還摸索和總結出製作出原始陶器的方法,

陶器的出現可以說是化時代意義的,因為它解決了五穀烹飪的方法,同時豐富了遠古部落的飲食結構。

中國考古多個遺址,都出現了大量的陶器,至今為止發現最早的陶器是在江西省的甑皮巖遺址,在甑皮巖遺址發現的成型陶器只有一件,但專家根據儀器測定年代,這件陶器距今已經有12000多年,

專家對該件陶器進行了研究,並且復原了它製作的方法,甑皮巖首期陶是將泥土和石英石顆粒一定的比例糅合成坯料,在用人手捏塑而成、它也可以稱為泥塑陶器,

這件陶器不需要高溫燒烤,而是僅需要幾天的時間晾乾,成品經過測試能把田螺煮熟,陶器也不會開裂。

古人不曉得細菌的存在, 那為何喝水還是會燒開再喝?

這件陶器出現,正是在12000年前,中華先民就初步掌握了製陶技術,

隨著社會的分工,陶器製作更是不斷地發展,到了後來出現了陶器出現了各種不同的器皿,裝飾上還出現了彩陶,薄如蟬翼的蛋殼陶等等!

特別是到了仰韶文化,陶器已經到了一個高峰,這時候的彩陶表面打磨細膩,紋理自然精美,大型的陶器不斷地出現,功能也越來越豐富。

雖然後來青銅器取代了陶器,但陶器延伸出來的陶瓷,卻成為了中國的一個招牌,從遠古直到明代,中國陶瓷依然是世界各國的搶手貨,在西方更有白金的稱謂。

陶器的器型也完美地被青銅器繼承,因此我們在看到眾多商周時期的青銅器,除了酒類以外,還有眾多的飲食炊具。

這些都表明,

中國在古代已經掌握了多種烹飪的方式,並且陶器,青銅器的出現為中國先民燒開水喝,提供了必備的科技條件。

自然優質的水源,生火技術的掌握,還有陶器的普及使用,都給中華先民燒開水喝,提供了必備的條件,由此還延伸出了眾多的烹飪方法,無論是湯,羹,煮,蒸,基礎都是燒開水。

古人不曉得細菌的存在, 那為何喝水還是會燒開再喝?

與中華祖先發展出農耕文明相反,西方屬於貿易類文明,無論是希臘還是羅馬,都依賴於向外擴張和貿易,特別是凱爾特人更是不是生產,以掠劫為生。

缺乏器皿導致西方其喝水的方式,除了直接飲用生水外,就是利用原始的發酵技術,以低度的酒來代替水。也由此,西方沒有發展出類似於中國的眾多煮食器皿,由於缺乏器皿,當然也對燒開水喝並不感興趣。這個習慣直接影響到了至今,

此前許多人會誤會,燒開水喝是近幾十年才出現的,其實這是一個誤區,因為古代中國人一早就懂得燒開水喝,比喝生水要衛生和乾淨。

但為何卻有人會認為是近代才燒開水喝呢?

其實主要原因不過是以下幾個方面!

一:燒開水喝需要一定能源,

從清朝末年開始,近百年的時光,三座大山讓中國積貧積弱,導致中國廣大農民無論資源缺乏,而燒開水需要消耗能源,因此在近代一段時間,民間部分地區,的確存在喝生水情況。但部分地區,並不包括全中國,中國還有許多地區人民還是延續燒開水喝的習慣。

二:近代為了人民的身體健康,國家大力推動人們喝開水,

並且在許多城鎮設定燒開水的攤檔,隨著國家大力推動,中國各地又逐漸恢復燒開水喝的習慣。但也因此給人印象,近代我國人們才開始燒開水喝。

三:有人認為缺乏暖水瓶,古人因此不會燒開水喝,而暖水瓶是近代才出現的東西,

所以燒開水喝近代才在中國普及,但這個說法忽視了茶和藥,中國喝茶的習慣已經有數千年的歷史,而古代的茶並不是用生水泡著喝,而是需要一套專業的器皿去煮茶和品茶。因此古人即便是沒有暖水瓶,也一樣會燒開水,最起碼要泡茶,

我國漢朝已經出現了《茶經》,在法門寺的考古更發現了唐代的煮茶器皿,其中既有燒開水用的器具,

到了宋代喝茶是人們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一件事,俗話說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最後的茶其中一道工序,就是要將水燒開。既然能燒水喝茶,難道古人就不會去燒開水喝嗎?

古人不曉得細菌的存在, 那為何喝水還是會燒開再喝?

但為何中國古代卻很少燒開水喝的記載呢?

主要的原因就是古人稱謂上與現在不同,也就是說,古人並不會用燒開水這個詞,而且這本來就是一件很稀鬆平常的日常事,並不需要大書特書刻意留下記載,

也有歷代稱謂的不斷變化,導致人們在翻閱典籍中,甚少發現古人燒開水喝的記載,也由此讓部分人認為,國人燒開水喝不過是近代才開始的。

其實主要原因就是稱謂改變了,舉例,明朝李時珍《水部》中記載水的種類非常多,其中有一種叫做

“熱湯“,這熱湯我們現在看來,覺得是湯羹一類的美食,

但其實仔細看起註解,其實就是開水,

【釋名】百沸湯,時珍曰︰按汪穎雲︰熱湯須百沸者佳。若半沸者,飲之反傷元氣,其實按現在看來,百沸湯就是多次燒煮過的開水而已。

湯的意思在古代還包括了開水,在眾多的成語中,都有涉及到湯:

例如百沸滾湯,以湯止沸等等,這裡的湯,沸,都是指著水燒開的樣子。

也由於燒開水太尋常了,因此古人沒有刻意記載,但卻記載了用開水做的飲料,如宋代《武林舊事》,就記載了許多不同的飲料,其中大部分都與水有關。

例如:

豆兒水、滷梅水、姜蜜水、茶、沈香水、荔枝膏水等等,這些飲料的製作都需要開水,其中沉香水是一種香料和開水結合的飲料,其製作方法並不複雜,

將沉香加熱後,然後用工具倒扣著沉香,工具燻滿了沉香,再向反過來注入開水,這樣就能得到一杯帶著沉香味道的,沉香水了。

並且宋代人還將湯藥簡化成和現在一樣的茶飲,例如著名的紫蘇熟水、沉香熟水和麥冬熟水,這三種茶飲的製作方法,其實就跟我們現在用開水沖泡一樣。

古人不曉得細菌的存在, 那為何喝水還是會燒開再喝?

特別是寫聊齋志異的蒲松齡,更是在人來人往的必經之路,開始了一個茶攤,給往來的客商提供免費茶飲,因此可以說中國燒開水喝的習慣,古已有之,並且起源的非常早,因為中華先民在實踐中發現,將水燒開了喝,比直接飲用生水,不容易生病,並且不會鬧肚子,更重要古人在實踐中,發現水燒開後,無論是井水,泉水,江河之水,都能革除一定的雜質,水裡面的毒素會自然的減少,特別是開水沖泡茶水,更是一絕,因此燒開水喝陪伴這中國人度過了幾千年的時光,而且還會代代傳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