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教授忽悠百姓“把錢花光, 為國爭光”, 被馬光遠怒懟: 請說人話

歡迎大家留評交流,對林採宜的看法!

女教授忽悠百姓“把錢花光, 為國爭光”, 被馬光遠怒懟: 請說人話

近段時間,一位叫做林採宜的退休經濟學家因為在網路上分享自己的日常生活,得到了不少吃瓜群眾的關注。

老有所樂,挺好,精緻的晚年生活,相信一定是不少人夢寐以求的退休日常。

然而,也怪筆者手欠,在刷過林採宜教授的晚年日常之後,還在網路上搜了搜她的個人資訊,發現真是一個“寶藏”型的選手,一個在網路上制霸多年的“論調”,便是出自於這位教授口中,太傳奇了。

女教授忽悠百姓“把錢花光, 為國爭光”, 被馬光遠怒懟: 請說人話

按照規矩,先來給大家介紹一下林採宜教授的個人背景:

林採宜教授,女,現居上海,復旦大學經濟學博士、兼職教授,長期從事經濟與金融方面的研究工作,

算得上是業界比較有名氣的專家學者

,過多的介紹和榮譽,在這裡就不再累述了,內行人不用介紹,就知道;外行人即便是被安利,也就是聽個樂子,人云亦云。

女教授忽悠百姓“把錢花光, 為國爭光”, 被馬光遠怒懟: 請說人話

總之,林採宜教授絕非是混跡在網路上靠著各種嘴炮起家的牛鬼蛇神,而是在一些頂尖的企業擔任過要職的,具有實踐經驗的專家學者。

即便是隨口的一句吐槽,都有可能被無數粉絲奉之為圭臬,掛在牆上反覆解讀。

可就是這位著名的經濟學家,居然在參加相關的學術會議的時候,不止一次地重申過一個非常有爭議的觀點,乃至於直接被同行馬光遠怒懟“說人話”。

女教授忽悠百姓“把錢花光, 為國爭光”, 被馬光遠怒懟: 請說人話

前兩年我就說過,把錢花光,為國爭光。

愛國主義怎麼愛呢?很簡單,花錢就是最好的愛國方式;

現在到了內迴圈這個概念上來說,我還是那個觀點,只要消費能夠強勁增長,中國經濟在未來它的動力就會源源不斷。

上述便是林採宜教授出門在外,忽悠吃瓜群眾的主要觀點。這個觀點怎麼說呢?

女教授忽悠百姓“把錢花光, 為國爭光”, 被馬光遠怒懟: 請說人話

至少根據筆者的個人理解

,是蠻荒謬的,存在著矯枉過正的嫌疑。

什麼是矯枉過正?也許出發點是好的,是為了解決一些具體的問題,但是在具體的解決途徑上,要麼偏左,要麼偏右,存在程度上的放縱。如若將這個問題或是目的比喻成一座金礦,

那麼矯枉過正就屬於破壞性開採,這個“過”字就是利潤。

那麼問題來了,這個利潤究竟要落在誰的口袋裡呢?其答案也就不言而喻了,不然誰還敢鼓吹?要知道天下熙攘,皆為利往。

女教授忽悠百姓“把錢花光, 為國爭光”, 被馬光遠怒懟: 請說人話

確實,錢流通起來才有價值,存在銀行裡跟廢紙沒有區別,可沒有本身就已包含有!

話雖這麼說,

可最起碼還能夠給人提供一些安全感和選擇性,在遇到什麼問題的時候,可以拿出來應急

。這也正是適當消費的價值觀之正確的核心意義之所在。

然而,林採宜教授的言論,竟然直接將錢財的消費程度和愛國情感進行捆綁,是典型的、拙劣的、毫無底線的道德綁架,

實在是不應該出自於一位高階知識分子的口中

,乃至於所有心智健全的、行為處事有底線的人口中。

女教授忽悠百姓“把錢花光, 為國爭光”, 被馬光遠怒懟: 請說人話

林採宜教授的觀點,完全就是站在資本的角度,對普通的消費群體進行忽悠,大肆鼓吹消費,雖然還沒有達到貸款消費的程度,可都已經消費光了,也絕對不健康。

況且退一萬步來講,林採宜教授要是真心地提出這個觀點,

作為該觀點的提出人,是否應該在現實生活中貫徹落實這樣的一個提議呢?

女教授忽悠百姓“把錢花光, 為國爭光”, 被馬光遠怒懟: 請說人話

那麼問題來了,

林採宜教授敢不敢將自己的財務公開,看一看是不是都已經消費光了呢?

其結果也就不言而喻了,至少筆者是不相信林採宜教授一丁點的存款都沒有。

或者說是銀行卡里的存款的尾巴,都要比筆者的全部積蓄都要多。不然,如何支撐晚年的幸福生活?又是插花、又是旅遊、又是品香、又是……總是是非常的小資?什麼是小資,

除卻相對於大眾的情調之外,也是一種消費能力的體現

,不然街上的流浪漢連肚子都填不飽呢?怎麼可能有心情去插花?去安享晚年?

女教授忽悠百姓“把錢花光, 為國爭光”, 被馬光遠怒懟: 請說人話

當然,

筆者也不是質疑林採宜的退休生活和生活品質在

,這不是問題。

畢竟,林採宜教授退休前的聲勢和影響力在這裡擺著呢?要是真的賺不到什麼錢,安享不了晚年才是一個問題,一個大問題。根據著名經紀人林天真在綜藝節目中的爆料,

手底下的一個不入流的藝人,勤快一些,多接些單子,一年還能夠賺個一千來萬呢

?一個國內的頂尖學者,辛苦勞作多年,連最基本的退休生活質量都沒有保障,想想就覺得恐怖,不應該。

女教授忽悠百姓“把錢花光, 為國爭光”, 被馬光遠怒懟: 請說人話

只是有些事情不禁琢磨,細思極恐。

上述的分析,不難發現矯枉過正中“過”的利益是掉進誰的口袋裡面去了

。不過林採宜教授是既得利益者,可在佔比上,應該也還只是個少數,真正的大頭應該是落在言論中的企業了。畢竟是忽悠了消費者衝動消費,首先得到利益的就是生產企業,生產企業又不是什麼慈善行業,在製造和出售產品的過程中,肯定不可能不產生利潤的,不然豈不是白忙乎?

女教授忽悠百姓“把錢花光, 為國爭光”, 被馬光遠怒懟: 請說人話

如此吃力不討好的事情,有哪個企業家會幹?也別提什麼未來的行業發展啥的,要知道在咱們的傳統觀念裡只相信“眼見為實”,未來都是在“畫餅”,不可當真,切不可不當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