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鎖企業如何實施並完善合夥人機制的設計?

僱傭制是火車,合夥制是動車!

機制的設計應適應人性,而非違揹人性,管理表面上是管事,實際上是理人。

很多連鎖企業的經營者,有不少都經歷過這樣的困局:開五家店的時候賺錢,眼見著發展勢頭不錯,就擴張到了十家店。結果,好勢頭一去不復返,店開得多了,反倒賠錢了。

為什麼會這樣呢?

原因就是,隨著門店數量的增加,人才、經營和管理等方面的問題日益凸顯,店長和門店經營團隊人才不足,跟不上門店的擴張速度。

這必然導致溝通效率低下,監管成本過高,員工的積極性和創新動力不足。平庸的員工就在店裡混日子,優秀的員工看不到前景,通常就會另尋他路,或者自立門戶。

連鎖企業如何實施並完善合夥人機制的設計?

點選載入圖片

我們可以想象,如果每家店浪費10元錢,100家店就要浪費1000元錢。10家門店考驗的是老闆的經營智慧,而100家店考驗的則是老闆的治理智慧。

怎樣才能夠聚集更多優秀的經營人才呢?怎樣才能驅動門店不斷創新,激勵店長把門店當成自己的門店來經營?

答案就是三個字:合夥制。

有人做過形象的比喻,說僱傭制是火車,合夥制是動車。

傳統的火車自然要靠車頭帶,車頭的力量是有限的,所以速度就會比較慢;動車不同,它多采用動力分散技術,列車各個車廂上的發動機或電動機都能夠提供動力,每一節都能保證足夠的力量,所以它的速度就很快。

影響連鎖企業發展擴張的因素有很多,如戰略定位、經營模式,再如產品服務體系,但這些都不是最核心的,這些因素背後的核心其實是人才。

連鎖經營連鎖的不只是店,更是人。只做事,不找人,只解決經營問題;不構建人才土壤,所有的一切都是在修剪枝葉,沒有牢固的根基。

到最後,又是老闆一個人迎頭奮戰,員工則處於似有似無的狀態。

連鎖企業如何實施並完善合夥人機制的設計?

點選載入圖片

是老闆一個人的力量大,還是全體合夥人的力量大?是老闆一個人的點子多,還是集思廣益來得更有創造力?對於這些問題,我們心中都有答案。

過去的模式是資本僱傭人本,人本為資本打工,兩者之間的關係是不平等的。當人本與資本不平等時,自然就會形成博弈。博弈的結果,肯定是內耗。

就算你的產品不錯,商業模式也很好,內耗的存在也會削弱它們的力量。

只有資本歸資本,人本歸人本,不試圖綁架彼此,而是要成就彼此,這樣的模式才能產生更大的創造力,實現1+1>2的結果。

建立合夥人制度,一是對人才價值和付出的認可,給予人才合理的回報;二是有效地激發人才的創造力,將企業經營行為下放給合夥人團隊,從而吸引和留住優秀的人才。

透過企業組織形態、經營形態的轉變,可以實現從產品、服務型企業,走向平臺型企業。

那麼,連鎖企業該如何實施並完善合夥人機制的設計呢?

接下來,我們結合幾個真實的成功案例,對幾種合夥人制度進行詳細分析,以供連鎖經營者參考借鑑。

連鎖企業如何實施並完善合夥人機制的設計?

點選載入圖片

百果園:店長合夥人制

利潤中心是連鎖企業的核心,其關鍵崗位,必須是企業自我培養出來的。

在競爭激烈而殘酷的生鮮領域,百果園把生意做得如火如荼。目前,百果園線下門店有近5000家,2018年的銷售額超過100億元,市場份額在水果零售領域排名第一,先後收購北京果多美與重慶超奇果業水果連鎖品牌。

百果園的擴張之勢不容小覷,但它一路走來也不都是平順的。從2001年成立到2007年,百果園一直處於探索階段,開啟了加盟模式,跌跌撞撞地開了100家門店,可這七年時間,它始終在虧損。

從2001年到2007年,七年的摸索和試錯經驗,讓百果園深刻意識到連鎖系統的重要性。在公司資金極不寬裕的情況下,依然選擇與逸馬合作,這也體現了百果園領導的戰略篤定與前瞻性。

與逸馬合作,開啟了百果園標準化複製擴張之路。

連鎖企業如何實施並完善合夥人機制的設計?

點選載入圖片

通過幾年的時間,百果園形成了自己的連鎖運營體系,並進行復制擴張和人才裂變。由於門店長期虧損,百果園當時想過增加品類,做日雜零售,以便增加利潤。

經過雙方專案團隊的充分討論,最終確定簡單模式易複製,百果園專注“一生只做一件事,一心一意做水果”,盈利問題在門店和供應鏈達到一定程度即可得到解決。

由於對戰略的篤定,百果園從2008年到2015年,回購所有的加盟店,全部改造成自營店,門店開到1000家;2016年,百果園獲得A輪融資。

藉助資本的力量,百果園開始大肆擴張,同年啟動內部門店合夥人制,門店數超過2800家;2018年開始,百果園獲得15億元人民幣的B輪融資,又重新啟動特許加盟模式,開始進一步的擴張。

百果園後期的迅猛發展,雖有資本的助力,但它在連鎖經營和激勵模式上的創新,也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早期,百果園採用了加盟模式,隨著加盟商越來越多,它的維護成本也隨之增加,但供應鏈不穩定,加盟費也不多,導致連續七年虧損。

後來,百果園開始採用“類直營”的模式,讓店長成為投資主體,也就是店長合夥人制度,這才扭虧為盈。

那麼,百果園的店長合夥人制度具體是怎樣的情況呢?

連鎖企業如何實施並完善合夥人機制的設計?

點選載入圖片

●門店股權結構

百果園不收取加盟費,每年對利潤進行分配,百果園收取30%,剩餘70%按照門店股權結構分配。參與門店投資者有三方,其股權結構和分工如下:

店長→單店資金投入80%→片區門店管理

片區管理者→單店資金投入17%→片區門店管理

大區加盟商→單店資金投入3%→門店選址、門店法人

●店長培養計劃

連鎖企業最重要的是人才複製,尤其是店長。

百果園要求,每家門店一年要為公司輸出一名新店長人選。通常,成為店長的培訓週期為8個月至1年,百果園會根據實際情況,對新店長人選進行稽核,繼而決定其能否投資管理新店。

●貼補門店虧損

百果園不收取特許加盟費,只收取門店年利潤的30%分成。如果加盟店虧損,前3年的虧損由百果園承擔;如果3年後繼續虧損,百果園就要評估是否關閉此店。

●門店股權退出機制

百果園店長合夥人制,店長的股權不是固定不變的,可進可退。店長股權退出時,根據門店的經營價值,早期投入資金原數返還,並一次性獲得門店分紅收益的3倍補償。

比如,店長從某家門店獲得15萬元的年分紅,讓他放棄這家店的股份,去開拓全新的市場,那麼百果園就要一次性補償給這位店長45萬元。

同時,早期投入的資金原數返還。

“現代管理學之父”彼得·德魯克說:“管理的本質是激發每一個人的善意。激發善意之後,潛能就會釋放出來。”

連鎖企業如何實施並完善合夥人機制的設計?

點選載入圖片

百果園的店長合夥人制,不僅激發了店長,也激勵了普通員工,讓他們從體力勞動者變成知識工作者。

對百果園自身而言,這種模式既能解決開店資金的投入問題,也降低了門店運營成本,提升了員工工作效率。

案例:喜家德:“358”合夥人機制

企業不缺乏人才,缺乏的是人才培養的平臺。

1990年,高德福用8000元啟動資金,在鶴崗開了屬於自己的第一家餐廳“喜家德”。

喜家德的前15年,依靠的都是一批肯幹的、認可企業的人,他們幫助喜家德在東北地區站住了腳。現在,喜家德蝦仁水餃在全國已經開設了500+門店,擁有8000+員工。

這樣的擴張速度得益於喜家德開放招募合夥人的機制。

喜家德獨創了“358”合夥人機制,這是一個以培養人才為主要標準的機制,避免了連鎖企業在擴張時缺少人才的問題,用內部人才輸出的方式支撐企業的持續發展。

創始人高德福堅信一個理念:用成功複製成功,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他希望,在退休之前培養100個年收入超過1000萬元的人才。

很多人好奇:“358”合夥人模式,具體指的都是什麼呢?

連鎖企業如何實施並完善合夥人機制的設計?

點選載入圖片

“3”,指3%,所有店長考核排名靠前的,都可以得到乾股收益,不用出資就能分紅。

“5”,指5%,當一名店長培養出新店長,且符合考核標準,就有機會接新店,成為小區經理,可在新店投資入股5%。

“8”,指8%,當一名店長培養出5名店長,成為區域經理,且符合考核標準,再開新店,就可在新店投資入股8%。

此外還有20,指20%,如果店長成為片區經理,可獨立負責選址經營,此時他就能夠在新店投資入股20%。

仔細分析會發現,喜家德“358”合夥人機制的本質是“導師制+股權激勵”的人才培養機制。

連鎖企業如何實施並完善合夥人機制的設計?

點選載入圖片

從設計上講,它解決了人才培養的三大問題:

●動力問題

過去只要一聽到“導師制”,人們立刻就會想到一句話:“教會徒弟,餓死師傅。”人向來都有保護自我的本性,如果企業在設計“導師制”時,沒有激勵機制作為保障,導師就會喪失動力,一切教導都會流於形式。

反觀喜家德的“358”合夥人機制,它把人才培養和股權激勵結合在一起,從根本上解決了動力問題。店長帶新人,不僅能為企業輸出人才,對其本身也是一種收穫。

●短視問題

我們都知道,股權激勵屬於長期激勵,人才培養也是長期工程,都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實現的。

如果企業在設計“導師制”時,沒有考慮到兩者的契合性,採用了短期激勵的方式,就很容易出現急功近利的問題。

“358”合夥人機制透過股權激勵,把店長的激勵收益持續與新店長的績效掛鉤,這就解決了人才培養的短視問題,不容易虎頭蛇尾。

●風險問題

在“358”合夥人機制中,激勵收益的大小基於人才培養的成效,且老店長是需要投資的,這就意味著要共同承擔新店長經營不善的風險,避免了“只管培養推薦,不管能否做好”的問題,有效地解決了人才培養的風險問題。

連鎖企業如何實施並完善合夥人機制的設計?

點選載入圖片

在人才培養方面,“358”合夥人機制只是喜家德人才培養的起點,想要實現永續經營,還要讓培養人、成就人的合夥人文化,成為企業的核心競爭力,讓企業變成“大家”的事業,從“人合”發展到“事合”,企業才能夠實現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