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民國時期的“大平層”,一層一戶,80多年後設計依然很經典

從文保領域上,一般50年以上的建築,有著特定的歷史關係就可以被劃歸為歷史建築。歷史建築是城市文化的載體,反映了這座城市當時的精神,記錄了一個城市的發展,是一個城市的記憶。近代上海,東方與西方的文化在此相互碰撞,相融中急劇生長。在今天,演化為上海中心城區的十二處歷史文化風貌區,和一座座具有代表性的歷史建築。

上海民國時期的“大平層”,一層一戶,80多年後設計依然很經典

在上海的近代歷史建築中,公寓建築佔了其中很大一部分,在復興西路上就有一棟-麥琪公寓。復興西路24號,麥琪公寓始建於1937年,由當時上海灘的賚安洋行設計。一經建成,這座建築就火遍當時的上海灘。

上海民國時期的“大平層”,一層一戶,80多年後設計依然很經典

整座公寓樓,坐北朝南,有十層,高約40米,最外圈的露天大陽臺十分搶眼。公寓底層原為門廳,車庫和鍋爐房等附屬用房,如今四個車庫已改成商鋪對外出租。原公寓除了二層和第九到第十位躍層戶,三至八層為標準層,每層一戶。房間內部配備餐廳、傭人房、衛生間等等。

上海民國時期的“大平層”,一層一戶,80多年後設計依然很經典

室內均有豪華精美的裝修,柚木拼花地板,內牆鑲貼面磚,柳安木門、鋼窗,弧形的大陽臺無論是採光還是視野都非常好。

上海民國時期的“大平層”,一層一戶,80多年後設計依然很經典

這棟建築雖然建於1937年,距今已有80多年,但今天依舊堅固,供人居住。而且你從審美的眼光來看,這棟建築也絲毫不落伍,和周圍建築也是一片和諧。相對於現代的住宅樓來說,這樣的戶型無疑是居家的首選。

上海民國時期的“大平層”,一層一戶,80多年後設計依然很經典

回顧八十年的歷史,住在這裡面的人,經歷過哪些風雨浮沉呢?能住這裡居民,相信每家都可以寫出一部傳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