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箋什麼意思我是不能穿紅色的,那種淡淡近白的粉尚可一試,小文青

紅箋什麼意思

我是不能穿紅色的,那種淡淡近白的粉尚可一試,若著正紅色便會平白添上十歲,小文青秒變一腦袋高粱花子的燒火丫頭。一直羨慕能把大紅色穿得鮮花著錦、烈火烹油的姑娘,看著也興頭頭的,有種小孩子過新年的歡喜。

紅箋說“紅”

張愛玲她不只是我的文學偶像更愛的穿衣之道

張愛玲在《更衣記》中寫道:清末民初,“逢著喜慶年節,太太穿紅的,姨太太穿粉紅”暗暗噓了口氣,幸虧生在如今,這要趕在過去,穿粉紅,不小心給人做了妾,狐媚子被大太太虐,生不出兒子被老爺嫌,一定給整得生不如死,嚶嚶嚶,才真叫紅顏薄命。

有姑娘問過:為什麼薄命的一定是紅顏。首先說,問題就錯了,紅顏者貌美、青春缺一不可,並不是紅顏一定薄命,反倒是薄命的太多了,你只有先稱得上紅顏才有可能被同情被哀嘆哪。 清 ,吳偉業《圓圓曲》:“慟哭六軍俱縞素,衝冠一怒為紅顏。”陳圓圓是明末出了名的美人兒,換個“衝冠一怒為肥婆”試試?宣告我全無歧視胖子的意思啊,單純比喻而已,你看,你們笑什麼笑呀。

紅有許多意象,“桃花一簇開無主,可愛深紅愛淺紅”桃花紅原是最具風情的一種。粉面桃腮,女孩子頰邊總要帶點紅暈才可愛,若是害羞了,那抹微紅越發濃重,更見嬌俏。又有胭脂紅、石榴紅、櫻桃紅,胭脂為美人夜妝,石榴是腰繫湘裙,櫻桃可染傾城檀口,一種比一種色彩濃郁。“從今別卻江南路,化做啼鵑帶血歸”前幾中紅有花香果香,這杜鵑紅總帶著幾分甜浸浸的血腥氣。銀紅、蓮紅、梅紅、絳紅、猩紅、洋紅……這一路子數下來,曹公說“千紅一窟”竟似說少了。

紅箋說“紅”

過去江南人家裡生了女兒,等到孩子滿月時,就會選酒數壇,泥封壇口,埋於院中桂樹下,待到女兒出嫁時取出招待親朋客人,由此得名“女兒紅”。紅在傳統審美中的吉慶而美好的,“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燒高燭照紅妝。”正宜半窗清風自品茗,月夜燭下觀美人,蘇鬍子真是個行的,這正是自帶濾鏡的美顔效果。原來七分人才,這節骨眼兒也成了十足十。“妝席相逢,旋勻紅淚歌《金縷》。”《拾遺記·魏》:“ 文帝 所愛美人,姓 薛 名 靈芸 , 常山 人也…… 靈芸 聞別父母,至升車就路之時,以玉唾壺承淚,壺則紅色。,及至京師,壺中淚凝如血。”後以“紅淚”稱美人淚。

最能代表愛情、相思的色澤更是非“紅”莫屬。““玲瓏骰子安紅豆,入骨相思知不知?” 殷紅一枚小果子是凝在心口的硃砂痣,銷魂蝕骨的痛,只是見他一面,快樂便能蔓延到天際,為了這點子短促而巨大的快樂,心甘情願留著悠長、纏綿的疼。

從開始上網就叫做“紅箋小字”,晏殊作《清平樂》:“紅箋小字,說盡平生意。鴻雁在雲魚在水,惆悵此情難寄。斜陽獨倚西樓,遙山恰對簾鉤。人面不知何處,綠波依舊東流。”情長紙短,哪裡能說盡?彼時正處於一段糾結致死的情感裡,什麼都要待要說,卻無從說起,說不得,不可說。讀到這闕詞一時引為知已。後來又讀到晏幾道的《思遠人》,中有一句“漸寫到別來,此情深處,紅箋為無色。”紅箋為何為無色?自然是“不信比來常下淚”相思欲寫、情思遠寄,先哭得不能自已,珠淚滾滾滴到信箋上,使紅色洇染,漸漸褪至無色……如此深情可見一斑。

紅箋說“紅”

紅箋,即“薛濤箋”。即是一種精美的小幅紅紙,可用來題詩、寫信。說到紅箋,不能不說薛濤。 相傳安史之亂時薛濤入蜀逃避戰禍,僑居百花潭,由“浣花溪的水,木芙蓉的皮,芙蓉花的汁”製成深紅小彩箋。 其實“薛濤箋”顏色頗多,但如前面所說最能表現相思,和對美好生活熱烈嚮往的是紅,所以詩詞中多用“紅箋”。

晏幾道又寫:“手捻紅箋寄人書,寫無限,傷春事。”白樂天有詩:“紅箋白紙兩三束,半是君詩半是書。”納蘭有詞:“薄情轉是多情累,曲曲柔腸碎。紅箋向壁字模糊。憶共燈前呵手為伊書。”“撥燈書盡紅箋也,依舊無聊。玉漏迢迢,夢裡寒花隔玉蕭。”……

這名字用得久了,許多朋友棄了本名只叫我“紅箋”“小紅”“紅娘子”,自己也覺得彷彿對這兩字擁有主權一樣,那天,見一朋友詩作中有“展紅箋、撫小字”之語,不禁緋紅了臉啐了一口,嗔到“不正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