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孔雀雉:瀕臨滅絕的稀有熱帶森林鳥類

也許你去過動物園,或者從電視,網路上看到過孔雀開屏的畫面,你會驚歎於孔雀開屏時的色彩斑斕,靚麗醒目的羽毛,感慨大自然的神奇。你可能不知道,還有一些不常見的鳥類,比如海南孔雀雉,也會像孔雀那樣展開羽毛,向異性炫耀自己,雖然沒有孔雀那麼鮮豔亮麗,但看上去也足夠吸引讚歎的目光。

這種炫耀自身羽毛的行為在鳥類的世界很常見,在自然進化的選擇中,通常雄性的鳥類會長得一身鮮豔,好看的羽毛,雌鳥就很一般。在繁殖期,雄鳥透過炫耀自己的羽毛來吸引雌鳥的關注,以證明自己的基因很出色,期望得到雌鳥的青睞,從而完成後代的傳承。雌鳥會相互比較各種雄鳥的羽毛顏色,選擇最優勢的雄鳥交配,繁衍後代。這也是大自然進化,選擇的結果。

海南孔雀雉雄鳥全身羽毛烏褐色,密被淡棕白色的細小斑點,前額羽毛鬆散而直立,呈冠狀,背和尾具有金屬綠紫色眼狀斑點,極為醒目。雌鳥個體較小,尾短,羽色較暗,背和尾上的眼斑稀少或消失,一般雄鳥比雌鳥大一點。整體上和它的近親種屬灰孔雀雉外形很像,只是海南孔雀雉的個體較小點,羽色較暗濃,眼斑也較小,因而,在相當長的時間,動物學界對這兩個物種的分類地位都存在一定的爭議。

海南孔雀雉:瀕臨滅絕的稀有熱帶森林鳥類

前言

海南孔雀雉是我國特有的熱帶森林鳥類,僅分佈於海南島中部和西南部以常綠闊葉林為主的山區,是孔雀雉類中最小的親緣種。海南孔雀雉通常被認為是灰孔雀雉的一個亞種,已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列為瀕危物種的紅色目錄,也是我們國家的一級保護動物。

到目前為止,對海南孔雀雉的自然史,生態學和物種分佈區間瞭解甚少。但是對瀕危物種的生態史和物種分佈對制定保護該物種的保護策略和維護物種現有種群具有重要意義,也是很多動物學家研究的熱點之一。

海南孔雀雉:瀕臨滅絕的稀有熱帶森林鳥類

物種概況

孔雀雉是珍稀的鳥類之一,世界已知有六個或者七個物種,是亞洲熱帶雨林的一種森林鳥類。我國只分布著兩種孔雀雉類群,即雲南西部和西南部的灰孔雀雉和海南島特有的海南孔雀雉。

早在1906年就有人首次描述了海南孔雀雉,並被視為完整物種,但此後也有不少學者認為與灰孔雀雉為同一屬物種,這種觀點被廣泛接受。在2008年有學者發表了相關文章,首次應用DNA測序技術和分子遺傳標記等科學手段研究,發現這兩個物種的遺傳距離差異為3。1%,超過了鳥類種與種之間的遺傳距離範圍,經過長期的獨立進化,這兩個物種的遺傳距離在過去數百萬年間距越來越大,大約於400萬到600萬年前分化出來。因此,海南孔雀雉被確立為一個獨立的物種,並被動物學界逐漸接受。

種群分佈和區域

海南島孔雀雉曾經廣泛分佈於熱帶雨林中,尤其是海南島的大部分中部地區和西南部的山區。據有關學者統計,在20世紀90年代,霸王嶺國家自然保護區內的海南孔雀雉的種群數量為每平方公里大概3到4只,當時預估的總數量也就是2700只左右,目前還沒確切的數量評估,但隨著棲息地的影響和人類的干擾,種群數量也在不斷地下降,迫切需要相關動物學家進一步的調查以評估目前的種群數量。

海南孔雀雉主要棲息於海拔150-1200m的山區,主要是原生性的山地雨林,溝谷雨林和山地常綠闊葉林,這些地方的特點是氣候溫暖溼潤,植物區系中熱帶、亞熱帶的成分佔絕對優勢,鬱閉度大,終年常綠,結構複雜,喬木及層間植物豐富,草本植物匱乏。在人工林中沒有發現有分佈,如橡膠林,桉樹林和檳榔林等。

海南孔雀雉:瀕臨滅絕的稀有熱帶森林鳥類

生活習性

海南孔雀雉通常在繁殖季節獨居或成對生活,未發現其有群居生活的習性,不是繁殖的季節,通常都是獨來獨往。在同一個區域內,雌鳥和雄鳥的棲息領地有重疊,但又相互不影響。白天在地面上活動,晚上就跳到樹枝上休息,雖然有翅膀,也會飛,但它們很少飛,即便是碰到天敵的追捕,也是利用隱蔽的地形隱藏,不會飛到樹枝上躲避天敵。它們性情機警,對環境的變化比較敏感,以昆蟲和蠕蟲類為食,也會吃高山榕、懸鉤藤、雞毛松等植物的果實。

海南孔雀雉的巢穴一般選擇在在密林中的溝谷地,在一些大樹的根旁,利用地面的凹坑作為巢的原型,產卵一般為1到5只,黃白色,目前關於它的卵的大小,質量,孵化期和孵化成功率等相關領域的研究都是空白階段。

海南孔雀雉:瀕臨滅絕的稀有熱帶森林鳥類

急需強有力的保護措施

海南島由於最近幾十年人口的急劇增加,逐步向中西部山區延伸,大量砍伐原始森林,開墾荒地,種植了人工林,比如橡膠,桉樹等,使得海南孔雀雉的棲息地遭到大量的破壞,進一步加劇了其種群數量的減少。早在20世紀80年代,有學者在普查全島的主要林區,比如霸王嶺,尖峰嶺,吊羅山以及黎母山等儲存較完好的原始生態林中尚有發現孔雀雉的存在,最近幾年,透過立法加強執法力度,禁止砍伐和破壞原始生態林,在部分保護區內的海南孔雀雉種群數量也在逐步的恢復,其實目前的研究現狀來看,這些林區的真實資料目前還剩下多少,有待進一步的研究確認。

造成海南孔雀雉數量減少的一個重要因素是人類的捕殺,在上個世紀末期以來,海南中部山區的周邊原著居民都有持槍進山打獵的習慣,透過設立陷阱,套繩,獵槍射擊等大量捕殺海南孔雀雉,也加劇了其種群進一步減少的危機。

天敵也是有,比如一些蛇類,青鼬也會捕殺海南孔雀雉。最關鍵的因素還是人類對其關注程度不足,保護好其棲息地環境,就能很好的保護好它們。由於很多研究條件的限制,經費的原因,未來也希望有更多的動物學家對其進行更為詳細的研究,為其更近一步的保護提供更多的理論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