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崩樂壞的春秋:魯國“三桓”的誕生與崛起

春秋時期,魯國有著名的“下克上”的三個專權大家族,“三桓”,即孟孫氏、叔孫氏、季孫氏。

魯國在周代諸侯國之中地位超然。魯國的開國之君是西周初年的權臣周公旦,周公留在王室輔佐,就派自己的嫡長子伯禽去魯國繼位。伯禽完全用周禮治國,使得魯國完全就是東方小周朝。周成王長大親政後,為了表彰周公輔佐的功勞,特賜魯國“郊祭文王”、“奏天子禮樂”的特權,世稱“周禮盡在魯矣”。就是這樣的一個諸侯國,卻在東周初年同樣難逃“禮崩樂壞”的命運。在“三桓”面前,魯國國君如同小侯。“三桓”究竟是怎樣發展起來的呢?為何魯國在“三桓”的統治下,從一個一等侯國淪落到了東周末年的小國呢?

禮崩樂壞的春秋:魯國“三桓”的誕生與崛起

“三桓”的誕生

東周初年,魯國國運開始走衰始於魯桓公。此時齊國尚未稱霸,但是在齊襄公的帶領下已經隱約有了小霸的趨勢(齊襄公之後的齊國君主就是春秋首霸齊桓公)。魯桓公娶了前任齊國國君齊僖公之女,現任齊國國君齊襄公之妹文姜。這個文姜很不檢點,和自己的哥哥齊襄公有著不倫之戀。他的父親當年想把她嫁給春秋小霸鄭莊公的太子公子忽,被子忽以“齊大非偶”拒絕。恐怕公子忽也是聽說了文姜的名聲吧。後來,魯國主動來求親,於是,文姜就嫁給了魯桓公。結果,在回家省親的時候,文姜與齊襄公通姦被魯桓公發現了。齊襄公仗著齊國的實力強大,在齊國暗殺了魯桓公。桓公之子魯莊公繼位。

禮崩樂壞的春秋:魯國“三桓”的誕生與崛起

文姜

在不檢點的文姜和齊國的震懾下,魯莊公又娶了齊國之女哀姜為夫人。為了娶哀姜為正妻,魯莊公24歲了才大婚(古代國君15歲就應該有兒子),這是因為哀姜歲數太小了,不到出閣的年齡。但是魯莊公很討厭這種政治聯姻,不喜歡哀姜,這就導致了一個很嚴重的問題:魯莊公沒有嫡子。沒有嫡子,按照周禮就該立長子。此時魯國的長子是哀姜的陪嫁女叔姜生的兒子公子開,一輩子活在齊國陰影下的魯莊公自然不願意立他。魯莊公中意自己的寵妃孟氏之子公子斑,但是子斑又不是長子。極度鬱悶的魯莊公開始找自己的兩個親弟弟試探。

禮崩樂壞的春秋:魯國“三桓”的誕生與崛起

魯莊公

此時,魯莊公有一個庶長兄,名為慶父。另有兩個嫡親弟弟,叔牙和季友。魯莊公先找來叔牙商量,誰知道叔牙說,咱們的大哥慶父很賢能,一定能把魯國治理好,主張立慶父為儲君。無論如何,魯莊公是不會希望自己的哥哥繼位的。失望的魯莊公又找季友商量,季友知道莊公的想法後,就自己拿了鴆酒逼叔牙自殺。叔牙知道這是莊公授意的,並且為了自己家人的安全,就自殺了。魯莊公不久去世,季友扶植莊公兒子公子斑即位。結果公子斑尚未即位,就被慶父派人暗殺。季友無奈出逃陳國。

慶父開始了執政,立叔姜之子公子開即位,是為魯閔公。此時,齊國的君主就是春秋第一霸,齊桓公。魯閔公和齊桓公會盟後,膽子大了起來,請回了季友制衡慶父。慶父聽說後,就殺了魯閔公。殺了魯閔公後,季友回國迎立魯莊公另一個兒子公子申為君。這段史書一直含糊其辭,但是可以猜測,齊桓公的齊國一定是做出了干預,否則慶父也不會因為季友回國就出逃流亡。後來,慶父在莒國被季友逼著自殺了(季友相當於逼死了自己的兩個兄弟)。

魯國進入了季友執政的時代,這一執政就是十多年。春秋時期,尤其是周王室和姬姓諸侯國,貴族分為三等,第一等是卿,第二等是大夫,第三等就是士。季友雖然殺死了自己的弟弟叔牙和哥哥慶父,但是並沒有為難這二人的後代,還都封為了卿。從此,慶父、叔牙、季友的後代都成了大家族。周代,嫡子排序號為“伯、仲、叔、季”。而慶父是庶長子,故稱為“孟”,而不是“仲”,其子孫自稱“孟氏”或“孟孫氏”。叔牙後人自稱“叔孫氏”。季友後人自稱“季孫氏”。因為慶父、叔牙、季友都是魯桓公之子,因此被稱為“三桓”。這就是“三桓”的由來。

“三桓”打倒“東門氏”,崛起

季友死後,“三桓”進入了第二代。慶父之子公孫敖,也就是孟孫氏的孟穆伯,本有希望成為執政。公孫敖以卿的身份,多次代表魯君同宋、陳、晉、鄭等諸侯會盟。眼看著孟孫氏就要崛起,這時候“三桓”之外另一個家族崛起了,這就是魯莊公的另一個庶出兒子公子遂,他自號“東門氏”,史稱東門襄仲。東門氏的崛起,一定程度上,使“三桓”專權延後了十多年。

英雄難過美人關。本來佔據優勢的孟穆伯公孫敖,卻看上了本應該嫁給東門襄仲的莒國女子。可能公孫熬是真的喜歡莒國女,之前他已經娶了兩個莒國女子了。公孫敖藉著與莒國會盟的時機,率領大軍相逼,強娶莒國女。東門襄仲勃然大怒,暗中報復,都年以後私下與晉國執政的趙盾結盟,準備除去孟穆伯。此時,孟穆伯正代表魯國在周王室弔喪,聽說東門襄仲的動作後,擔心回去後被殺,於是出逃莒國。從此,魯國進入了東門氏執政的時代。然而東門襄仲沒有趕盡殺絕,於是孟穆伯的兒子繼承了孟孫氏,史稱“孟文伯”。

禮崩樂壞的春秋:魯國“三桓”的誕生與崛起

孟孫氏敗了,叔孫氏還在。叔牙有兩個孫子,叔孫得臣和叔孫彭生,號莊叔和叔孫惠伯。莊叔、惠伯多次代表魯國參與諸侯會盟,與東門氏爭權。當時魯國的國君是魯文公,正妻是齊國女,寵妾是嬴姓女子(不知道是不是秦國宗室女)。魯文公去世後,東門襄仲,身為魯國之臣,居然不守周禮,強行擁立嬴姓女子之子為國君,是為魯宣公。東門襄仲此時的威望達到了什麼程度呢?剛才說了,魯文公正妻是齊國女,襄仲為了齊國不干預自己的立庶計劃,親赴齊國去交涉,最後齊國硬是沒有過問此事。此時的東門襄仲囂張至極,殺死齊女生的嫡子,不僅殺嫡立庶,並且連坐殺死了嫡子的老師,叔孫惠伯。叔孫得臣也敢怒不敢言。於是,叔孫氏也被打壓下去。但東門氏依舊沒有趕盡殺絕,叔孫氏依舊存在。

看到孟孫氏、叔孫氏都失敗了,季孫氏的第三代掌門人季文子開始依附東門氏。“三桓”進入了隱忍期。東門氏專權近八年,此時東門襄仲去世,東門氏就再也壓制不住“三桓”。此時,“三桓”都已經是第三代了,而“東門氏”才第二代,執政權落入到了襄仲之子公孫歸父手中。一直隱忍不發的季文子站了出來,逐漸開始侵蝕東門氏的權力。季孫氏正式開始挑戰東門氏。

魯宣公十四年,公孫歸父代表魯國前往齊國會盟,見到了齊國重臣晏桓子。晏桓子就是後來齊國重臣晏嬰的父親。晏桓子在見到志得意滿、自以為位高權重的公孫歸父後,回國說:“公孫歸父恐怕要逃亡了,貪於權勢必然要謀算別人,在魯國樹敵太多而引起公憤,何以不亡?”此時的公孫歸父傲慢無禮,自以為是魯國權臣,卻不知季孫氏、孟孫氏已經崛起。季文子向魯宣公建議推行新的“畝稅制度”,使得百姓紛紛感念季孫氏。而孟孫氏的掌門人孟獻子老成持重,儉樸又賢能,知人善任。當年慶父之子孟穆伯公孫敖流亡莒國生的兩個兒子投奔孟獻子,孟獻子待二人如至親,受到舉國稱讚。而叔孫氏在兩家共同扶持下,也開始復甦。不知不覺中,東門氏的公孫歸父被架空了。而魯宣公此時也不再甘於當傀儡,遂與公孫歸父同謀,讓公孫歸父去晉國聯絡,想借晉國的力量除去“三桓”(之後的歷史會證明,同樣是卿族執政的晉國是多麼的不靠譜)。公孫歸父還沒回來,魯宣公卻意外去世了。東門氏專權多年,殺嫡立庶,得罪了不少大家族。於是季文子,以“三桓”之首的身份,驅逐了“東門氏”,迎立魯成公。魯國執政權再次回到了季孫氏手中。然而他比東門襄仲狠,他將“東門氏”徹底趕出了魯國,斷絕了東門氏在魯國的卿位。

禮崩樂壞的春秋:魯國“三桓”的誕生與崛起

季文子執政後,廢了叔孫氏不安分的叔孫僑,而立叔孫豹為叔孫氏的繼承人。於是叔孫氏開始依附季孫氏,並且復興。而孟孫氏掌門人孟獻子本就是大賢,與季文子共同執政。魯成公死後,三歲的魯襄公繼位。由於主君年少,季文子為司徒,孟獻子為司空,叔孫穆子為司馬,大權完全被“三桓”控制。從此,“三桓”正式崛起,成為了世卿世祿的世襲大家族,世代掌管魯國政權。而魯國從此徹底公權衰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