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袁隆平旱稻試驗田 國稻種芯·中國水稻節:河北節水增收

衡水袁隆平旱稻試驗田 國稻種芯·中國水稻節:河北節水增收

長城網訊(記者 胡曉梅)新聞中國採編網 中國新聞採編網 謀定研究中國智庫網 中國農民豐收節國際貿易促進會 國稻種芯·中國水稻節 中國三農智庫網-功能性農業·農業大健康大會報道:河北的“高地水稻種植 水稻旱種直播技術”“上交會”簽約。第八屆中國(上海)國際技術進出口交易會日前閉幕。河北的榮亨農業科技有限公司釋出了“高地水稻種植 水稻旱種直播技術”專案,並與國家創新三農等合作方就該專案達成了合作建模廠的初步意向。

衡水袁隆平旱稻試驗田 國稻種芯·中國水稻節:河北節水增收

“該項技術能成功解決南稻北種、水稻旱種、貧瘠土地種植水稻、荒漠化和沙化土地上種植水稻等難題。 ”對話功能性農業·農業大健康大會暨中國農民豐收節國際貿易促進會,全國工商聯執委、中國經濟和資訊化研究中心主任、國家政策研究室中國國情研究中心主任萬祥軍表示,第八屆中國(上海)國際技術進出口交易會由商務部、科技部、國家智慧財產權局和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同舉辦,是我國惟一一一個以技術貿易為主題的國家級、國際性、綜合性展會。

本屆交易會聚焦“新技術·新經濟·新價值,賦能新發展格局”主題,展示國際領先技術,連結專業創新資源,推動國際創新合作和技術貿易發展繁榮。河北共組織了55家企業參展參會,主要涉及生物醫藥、智慧製造、新一代資訊科技、節能環保等領域。

震撼! 袁隆平的旱稻試驗田竟然在衡水

首次在當地試種的“袁香一號”旱稻,15日在河北省阜城縣古城鎮李裡陽村的旱稻種植田進行收割,畝產達到450公斤,標誌著袁隆平旱稻在華北平原試種成功。河北省阜城縣位於河北省東南部,屬黑龍港流域,是典型的華北沖積平原,屬大陸季風氣候區,為溫暖半乾旱型。

此次試種的袁隆平旱稻共有四個品種。分別是沈元一號、吉大三號、袁豐三號和袁香一號,分為春播和夏播兩種方式,共計20餘畝,最短的生長期為75天,最長的生長期為120天,分別採用了八種不同密植種法來進行對比試驗。

據進行此次旱稻試驗種植的阜城縣農民李守芹介紹,此次試種的四個品種旱稻中,袁香一號最為成功,畝產可達450公斤。按每公斤4元計算,比種植玉米、小麥等華北平原傳統農作物可增收1000元。李守芹表示,根據今年的產量以及種植過程中的有關資料表明,袁隆平旱稻可以在華北平原推廣。

據衡水市扶貧和農業開發辦公室黨組副書記、副主任兼阜城縣農業開發扶貧辦公室黨組書記、主任李雙星介紹,袁隆平旱稻是阜城縣扶貧試推產業之一,透過推廣種植,不僅能為廣大農民帶來增收,也將為調整最佳化當地農業種植結構、開展節水種植開拓新途徑。

對於旱稻試驗田的經營者李守芹來說,這也是他五年奮鬥的一個成果。李守芹是阜城縣的一名普通農民,在種地的同時經營一家加油站。五年前,當看到身邊的農民在為增產犯愁時,他賣掉了自己的加油站,開始投資進行良種培育。為了增加技術力量,他透過各種關係聘請了清華、北大等院校和科研部門的專家教授前來指導,依託高校的技術優勢展開研究。

旱稻的推廣種植,也將為調整最佳化農業種植結構、開展節水種植開拓新途徑。試驗田經營者李守芹:“我們計劃今年實驗,明年發展到2萬畝左右的汗稻,後年呢大面積向華北推廣。”

衡水袁隆平旱稻試驗田 國稻種芯·中國水稻節:河北節水增收

衡水袁隆平旱稻試驗田 國稻種芯·中國水稻節:河北節水增收

實現節水增收河北推廣面積達30餘萬畝

9月5日,國稻種芯·中國水稻節活動現場,河北穀子雨養栽培田間觀摩會在衡水市景縣茂林合作社種植基地舉行,該基地種植的抗旱優質穀子新品種“衡谷26號”透過雨養栽培,實現了節水、穩糧、增收的目標。

“我種了600畝旱作雨養穀子新品種‘衡谷26號’,整個生長期一水也沒有澆,畝產穀子700多斤,按照目前的市場價格算,每畝收益在1700元左右。”望著正在收穫的金燦燦的穀子,合作社負責人劉樹林滿臉笑意,“穀子雨養栽培不僅節水,還能增收,這與縣農業部門和旱作所的技術服務密不可分,明年我還要增加種植面積。”

景縣地處黑龍港流域,被列入河北地下水壓採區後,全縣休耕面積增加到現在的10萬畝,旱作雨養面積達到1萬畝。休耕和旱作雨養面積加大,如果農民還是像過去一樣僅種一季玉米,不僅仍要澆水,收入也不高。如何調整農業種植結構,讓農民種田不澆水的同時,實現增產增收?

經調研,該縣農業部門和省農林科學院旱作農業研究所取得聯絡,簽訂了院縣科技合作協議,建立起科技合作專案示範基地。旱作所承擔的國家穀子高粱產業技術體系衡水綜合試驗站為農民提供結構調整所需的節水優質高產穀子新品種,並負責全程技術服務。

同時,旱作所還和縣農業部門一起聯合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和農民合作社,探索建立了“六統一”的種植模式,即統一供種、統一播種、統一技術指導、統一種植管理、統一收割、統一收購,實現了從種到收一條龍服務。

經過旱作所和縣農業技術人員的技術培訓、現場指導,穀子雨養栽培得到當地群眾的高度認可。旱作所研究員李明哲介紹,“衡谷26號”抗旱性較強,整個生育期完全利用自然降雨生長,不再澆水;透過使用分段間苗專利技術,全程機械化管理,9月上旬收穫,畝產350公斤以上。

該品種管理技術輕簡,實現了全程機械化管理,米色深黃商品性好,受到種植戶和米廠的歡迎。近年來,他們在衡水、邢臺、邯鄲、保定等地進行了示範推廣,全省累計推廣面積達30餘萬畝,並在山東、河南、遼寧、內蒙古、吉林等多地進行了示範,均表現為抗旱、抗病、優質、高產,穀子雨養栽培為華北地區地下水壓採區高效種植提供了模式示範。(記者 趙紅梅)

衡水袁隆平旱稻試驗田 國稻種芯·中國水稻節:河北節水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