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7年,主持人彬彬被活活燒死,成為金庸創作《笑傲江湖》的契機

金庸的武俠小說,浪漫不過《射鵰英雄傳》,熱血不過《天龍八部》,龐雜則莫過《笑傲江湖》。不知道有沒有人想過這樣一個問題:

致力於書寫成人童話的金庸先生,為什麼要創作這樣一部作品?

1967年,主持人彬彬被活活燒死,成為金庸創作《笑傲江湖》的契機

金庸先生在60年代筆耕不輟,很大原因跟《明報》發展有關。金庸創辦《明報》,《明報》是他的“親兒子”,自然要扶上馬送一程。

《明報》得以開啟市場,靠的是金庸的新聞評論,以及其創作的精彩的武俠小說。為《明報》的發展考慮,金庸還曾力邀古龍創作武俠連載。

1967年,主持人彬彬被活活燒死,成為金庸創作《笑傲江湖》的契機

60年代是《明報》發展的最迅猛的時期,海外也開設分店,金庸自然不敢怠慢,武俠小說一部接一部。

可是,金庸為什麼要創作《笑傲江湖》這部人物龐雜、主題嚴肅的小說呢?60年代的人們嚮往愛情推崇浪漫,這樣一部小說顯然是不討巧的。

1967年,主持人彬彬被活活燒死,成為金庸創作《笑傲江湖》的契機

這當然跟當時的環境有關。討論一個人,一部作品,不能脫離當時的社會背景,否則就犯了歷史虛無主義的大忌。

聯想到當時的風風雨雨,金庸創作《笑傲江湖》不僅順理成章,似乎還有一絲“不寫不行”的意味。

1967年,主持人彬彬被活活燒死,成為金庸創作《笑傲江湖》的契機

當時的香港處在暴風雨的前夕,距離暗無天日或許只剩30裡。那個時候“大聰明”氾濫,一部分人跑到香港“搞搞新意思”。

暴力逐漸蔓延在各個角落,令人瞠目結舌的事不斷髮生。最高峰在1967年8月來臨,主持人彬彬下班途中,遭暴徒襲擊被活活燒死,在社會上引起極大震動。

1967年,主持人彬彬被活活燒死,成為金庸創作《笑傲江湖》的契機

彬彬的遇難,在於其一貫地公開反對暴行,並多次在電視臺公開表態。在這一點上,金庸跟彬彬是完全一致的。金庸也多次在《明報》發表社論,批評“大聰明”們是泯滅人性的暴徒。

正因如此,兩人成為“大聰明”的眼中釘,肉中刺。這些人搞了一個暗殺名單,彬彬是第一個,金庸是第二個。

1967年,主持人彬彬被活活燒死,成為金庸創作《笑傲江湖》的契機

雖然社會上早有傳聞,但真假難辨,金庸本人似乎並未當真。但彬彬一死,就由不得金庸不信了。悲劇發生不久,金庸逃往新加坡避難。

跑到新加坡後,金庸做的最重要的事就是續寫《笑傲江湖》。當時這部小說已經連載了4個月,彬彬之死以及緊張兇險的社會環境,則成為金庸創作《笑傲江湖》最重要的契機。

1967年,主持人彬彬被活活燒死,成為金庸創作《笑傲江湖》的契機

《笑傲江湖》有明顯的影射之意,相信讀過書的人都能體會到。

這部書最有意思的一點可能有人沒察覺到——只論正邪,不論對錯

金庸的其他小說多討論是非,《射鵰》五俠爭第一,虛名的意義何在?《天龍八部》講人性的“貪嗔痴”,還是以是非為分界點。唯《笑傲江湖》只論正邪,不分對錯。

1967年,主持人彬彬被活活燒死,成為金庸創作《笑傲江湖》的契機

金庸的用意不言自喻,這也充分說明其創作動機,以及受社會環境影響之大。實際上跟金庸同年代的人,是不會懷疑《笑傲江湖》的創作意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