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下科學界奧斯卡的北大天才數學家惲之瑋,他到底有多神

拿下科學界奧斯卡的北大天才數學家惲之瑋,他到底有多神

我國近代的數學家層出不窮,

但我們熟知的還是華羅庚,陳省身這兩位

,實際上我國近代數學領域的新秀層出不盡,例如

張偉,在中央大會堂授予了晨興數學獎,

這個獎項被譽為華人的“菲爾茲獎”,是華人領域的數學最高獎項,在張偉攻讀博士的時候,

張偉解決了世界性的猜想庫達拉猜想

還有袁新意,也是全球知名的年輕一代數學家;

朱歆文,來自北京大學

,主修利用幾何表示理論的研究,他在幾何朗蘭茲綱領方面,頗有建樹,並把理論實踐在算數領域;還有劉一峰,獲得了美國的斯隆研究獎項。還有大家熟悉的許晨陽,

證明了世界對數典值上升鏈的猜想

。除此之外我國還培養了數十位青年傑出的數學家,是全球冉冉上升的新星,都取得了豐碩的結果。

今天來看看拿下科學界奧斯卡的北大天才惲之瑋,他到底有多神?

惲之瑋生平:

出生於1982年,來自江蘇常州。

普林斯頓大學的博士

,北京大學的理學學士學位,曾獲得奧林匹克數學大賽的冠軍。

拿下科學界奧斯卡的北大天才數學家惲之瑋,他到底有多神

惲之瑋在網路上走紅,是起源於一篇文章,

名字是《惲之瑋大神》

,這篇文章給我們描述了一位超強的北大數學大神的故事。

神童的童年:

惲之瑋自幼有所名氣,

從小就在數學方面有極其顯著的天賦

,小學四年級就參加了數學奧林匹克杯,

獲得《小學生數學杯》競賽和華羅庚邀請賽的複賽一等獎

。很多人對華羅庚競賽不瞭解,華羅庚是我國出名的數學家,華羅庚競賽杯被評為國內小學階段規模最大,參與人數最多,最正式的比賽,同時獲獎難度極其高,初中時候就參加了省級,國家級競賽,

並獲得總共6個一等獎

在惲之瑋十四歲的時候,他的老師把布林巴基的數學原理借給他看,

布林巴基一批法國數學家一起使用的筆名,

這些在理論的基礎上用數學公理的方法重新解讀的近現代數學。用最最初始的概念來解讀數學,用最嚴格的方式,最準確的方式重新寫了整本現代數學。

拿下科學界奧斯卡的北大天才數學家惲之瑋,他到底有多神

這幾本書包括了集合論,線性代數等各大數學領域的內容,

總共有將近幾千頁厚度,

很多學校的數學專業的大學生都不一定能理解的了,但是惲之瑋看懂了其中的大部分,並掌握了現在現代新解讀的數學知識。

年少成名:

憑藉在數學方面的絕對天賦,

惲之瑋加入了中國國際奧林匹克數學集訓隊

,18歲獲得了奧林匹克數學競賽滿分金牌,當屆比賽總共82只代表隊,461位選手,一共有四位學生獲得滿分,惲之瑋就是其中一個。

歷史中參與過數學奧林匹克競賽中獲得滿分的人,

在日後都成為了影響著世界的數學家

,惲之瑋的比賽成績歷史第四。憑藉著比賽中獲得了滿分的金牌,北大破格錄取了惲之瑋,在北京大學期間,

惲之瑋數學專業課總共26門,

其中滿分課程19門

,剩下的7門獲得了99分

。而且在平常人都在吃喝玩樂的大一時期,惲之瑋就進修更高學年的課程,並且都是滿分。在大學的時候,每天惲之瑋都要花10個小時以上學習數學。

惲之瑋形容自己在看數學書的時候

像極了看趣味小說

,後來惲之瑋進入了普林斯頓大學繼續進修。可以說普林斯頓是所有數學愛好者的天堂。

拿下科學界奧斯卡的北大天才數學家惲之瑋,他到底有多神

惲之瑋在攻讀博士後的時候

,解決了反伽羅問題

,可謂是該領域近20年內最大的突破,由此惲之瑋開始在數學領域小有名氣,逐漸被人關注。

探索未知前路:

惲之瑋後來和吳寶珠一起合作研究問題。對朗蘭茲綱領進行研讀,朗蘭茲綱領是朗蘭茲提出的一項革命性的理論:

朗蘭茲想要把數學中的兩個分支結合起來,最終發展成"朗蘭茲猜想"

,這是一項具有深遠意義的數學猜想,他預言了數學可以和看似毫不相干的領域產生聯絡。

可以說朗蘭茲綱領是目前

世界上數學家最趨之若鶩的熱點

,吳寶珠就是因為在這領域中有所突破,證明了基本定理獲得了菲爾茲獎。而惲之瑋在吳寶珠研究結果的基礎上重新研究,

證明了相對痕跡公式中的基本定理

後來惲之瑋和吳寶珠一起在數學年刊上發表文章,用朗蘭茲定理解決了新的系統構建問題。

解決了數學界一個沒被人解開的疑題

因為在數學領域的驚人成就,惲之瑋獲得了無數大獎,最為出名的就是SASTRA大獎,這項大獎在2005年建立,

頒發給世界上出色的數學家

,而這項獎項的限制條件是32歲,是和建立者拉馬努金的壽命一致。

拿下科學界奧斯卡的北大天才數學家惲之瑋,他到底有多神

現在的惲之瑋和2000級出來的三位年輕的小夥伴一起合作攻克朗蘭茲工程,不得不說,在1999年到2004年左右,

北大的數學系連連收穫碩果

,現在在國際數學領域前沿的數學家都是在那幾年進入北大學習的。

反思與暢想:

惲之瑋在採訪中說:中國人在學術界的地位現在在逐年提高,這其中有幾個原因,其中一個是外國人認為,

做學術是一項苦差事,沒有演員歌手那種高薪水

,也不一定能得到結果,很可能努力很久到頭來是一場空,並且科研需要長期的努力。

西方人不願意做這種東西,他們中只有極少數的,

認為自身就是為了數學而生的

一些人會踏實的搞研究。在現在的美國大學裡面念基礎類學科的大多數都是亞洲人,歐美人比較少。

趁著我們現在能吃些苦頭,能下苦功夫

,多去努力的學習一些。有時候並不是我們天賦有過高,而是我們肯花時間在上面。

這段話說的擲地有聲,在現在這個越來越浮躁的社會,能夠踏實下來搞研究,就能有所突破,

一代又一代的人前赴後繼就是為了證明天道酬勤這句話

。我們雖然不能像惲之瑋一樣獲得如此高的成就,但是我們要是也能踏實肯幹在自己所處的領域中,也能做的很成功。我們在土地裡埋下種子,多等等,勤澆水,一定能夠開放出美麗的花。

文/墨瓏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