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連姑娘第十次當伴娘後,在朋友圈裡宣佈一件事

大連姑娘第十次當伴娘後,在朋友圈裡宣佈一件事

“第10次當伴娘留念,最後一次啦,馬上40歲,真不能當伴娘了,不像話了。”十月,結婚季,趕在此之前,大連姑娘孫曉蘇在朋友圈中以這樣一種調侃的方式宣佈“退休”,從此告別伴娘“生涯”。

從2015年到2021年,她已經為身邊的十對新人作過伴娘,從第一次激動地早早查攻略到後來可以勝任婚慶“顧問”,她的經歷和經驗甚至比“職業伴娘”更豐富。也正因為此,對於婚禮和婚姻的意義,她有更深的認識。

激動:第一次當伴娘4點鐘就起床準備

9月末的一天,大連星海廣場星巴克咖啡廳,當與記者回憶起第一次當伴娘的經歷時,孫曉蘇說著說著眼圈忍不住溼潤了。那是受一位發小的邀請,發小是新郎,她作為男方的朋友被安排在伴娘團中。這樣的安排讓孫曉蘇感受到自己在發小的心中很重要,他們從小一起長大的情誼很深厚。

情誼帶來的感動加上第一次當伴娘的新鮮感,讓孫曉蘇早早的上網查攻略,準備什麼樣的道具,設定怎樣的遊戲,如何調動氣氛,她做了充分的預案,並在婚禮當天4點鐘就起床做準備。

她記得那次自己特別投入,參與感很強,努力製造喜慶的氣氛,在婚禮過程中也多次被新郎新娘的故事感動到落淚。

那時的她彷彿看到了自己結婚的樣子——還是這幫發小聚在一起,自己是那個被祝福的人。

破防:她是我最好的同學我要送她出嫁

第二次當伴娘是為了初中同桌,有過一次經歷後,孫曉蘇明顯有了經驗,而隨著同學、朋友接連步入婚禮的殿堂,她也覺得自己快了。

按照民間的風俗,有未婚姑娘當伴娘最好不要超過三次否則容易嫁不出去的說法, 所以在第三次當完伴娘後,孫曉蘇以為可以就此打住了。

讓她“破防”的是來自大學同學的邀請,這是她大學期間同寢室最要好的一位同學。這位同學要遠嫁,囿於路程遠費用高,送嫁人員需要精簡,孫曉蘇是被邀請的那一個。

“她帶那麼少的人其中就包括我。”這讓孫曉蘇感受到自己在大學同學心中的重要性,而她也要陪在這位最好的大學同學身邊,看她嫁人,見證她一生中最重要的時刻,所以“糾結”僅限於一個念頭之後她“破防”了。

“找我做伴娘,讓我覺得自己在她們心中很重要。”從這句被重複的言語中不難發現,孫曉蘇是一個很重感情的人。事實上她確實不是一個婚禮上的工具人,比如2020年6月27日的婚禮,新娘點名將手捧花送給她,祝福她早日收穫自己的幸福,這猝不及防的愛的傳遞,讓孫曉蘇倍為感動。

疲倦:流水的新郎新娘鐵打的婚禮流程

“破防”後,孫曉蘇又陸陸續續當了6次伴娘,回顧陪伴的這10位新人,有8個是從小學到碩士研究生期間的同學,1個是同事,還有1個她是他們的“紅娘”,都是她身邊最親密的人。

不知從哪一次開始,孫曉蘇突然對伴娘這個角色“疲”了,這種“疲”除了身體上的疲憊,更主要的是源於對婚禮細節及流程的疲倦。

她發現,那些婚禮前播放的迎親花絮中,所有或溫馨或歡快的畫面,大都是在指導下配合鏡頭完成的,鏡頭拍完了也就完事兒了,說真情算不上真情,說有趣算不上有趣,一切只是為了完成鏡頭。

她還發現,幾年下來簡直是“流水的新郎新娘鐵打的婚禮流程”。儘管每對新人都有自己從相識到相戀再到相守的故事,但是所有的故事幾乎都淹沒在一模一樣的婚禮流程中,在這一天新郎新娘更像是一個“演員”,只要配合指令碼就可以了。“即使有新人最開始有想辦一場真正屬於自己婚禮的打算,但是到最後無一例外的都選擇了流程化”。

這也讓她深深地認識到“職業伴娘”存在的必要,“從去完成一個流程的角度,在這個過程中有一個有經驗的職業伴娘幫忙張羅,確實更讓人放心。”她說。

儘管已經“疲倦”,但是她每次依舊盡心盡力,從前期陪著挑選婚紗,到婚禮中實時去擺裙襬,她始終是最有眼色的那個人。

而因為豐富的伴娘經驗,她也成了新娘和其他伴娘信賴和依賴的“權威”,所以後來的她幾乎成了婚慶“顧問”和“指揮”。

影響:婚姻觀受影響擇偶觀未改變

2021年夏天,一個總共見面沒超過5次的準新娘邀請她作伴娘,這讓孫曉蘇意識到“我是不是她人生中最重要的人”已經不是被邀請的重要原因,所以她藉故推辭了。

2021年9月18日,在第10次做完伴娘後,孫曉蘇藉此在朋友圈中以一種調侃的方式宣佈,自己結束“伴娘”生涯。

如今34歲的孫曉蘇依然在待嫁中,她說自己在30歲左右時,也曾為什麼時候嫁人焦慮過,但是過了那兩年後她釋懷了。她經濟獨立,有自己的興趣愛好和朋友,日子過得充實又有趣。尤其當看到身邊朋友那些雞飛狗跳的婚後生活,她常常開玩笑說“我還沒有出發呢,已經活成你們期待的終點了”。

雖然婚姻觀受影響,但是孫曉蘇的擇偶觀並沒有變。她說看過那些只是因為年齡到了而選擇結婚的新人,即便是在婚禮現場看對方的眼神依然是沒有光的,婚後的生活質量可想而知,而這不是她想要的。

她依然在期待著那個能激發自己變得更好的人,那時她要辦一場屬於自己的婚禮,要讓其他人看看、向他們證明“婚禮原來也可以這樣”。半島晨報、39度影片首席記者於雅坤 圖片由受訪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