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文官、武將誰更重要?武將打天下,文官坐天下的說法由來

在現代人們的認知觀念之中,一定是認為在朝廷之中一定是文武官員有清晰的不同,他們分列兩班,都一同拱衛著皇帝。但是在現實的歷史中,並不是這樣,文官與武將有著各自獨立的系統,在開始的時候中國的文官與武將系統都有著各自的缺點。

在古代文官、武將誰更重要?武將打天下,文官坐天下的說法由來

圖1

文武雙方還有著很多的權力上的交叉與混亂,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了宋朝以後,文武兩種官員才徹底的開始分理清楚,但是到了國家混亂的時候,很長時間文武還是通用的。

在古代中國,原則上來說是武將打天下,文官坐天下,那麼為什麼會是這樣的呢?

一、古代武將

在中國古代,文武的劃分在時代穩定的時候會較為清楚,一旦到了混亂的時代,就會出現文武混亂的情況,這是由於文武官員在朝代的政策中已經失去了平衡,為了要達到王朝的平衡對於文武官員的平衡雖然在以後會很重要,但是很多的王朝並沒有進行及時調整,造成了文武雙方的不平衡,最終造成了武將打天下,文官坐天下。

然後另一個王朝興起的時候,武將打天下,舊王朝文官坐不住天下,最後被新王朝打敗,中國王朝更替實際上陷入到了一種這樣的文武死迴圈之中。

那麼這種情況形成是有著原因的。首先我們從部落時代開始講起,部落時代最為重要的就是武將,文官不光人數少,地位也不高,在低級別文明程度的部落時代,武將是最為重要的,兩個部落相爭最重要的當然就是誰拳頭硬。

在古代文官、武將誰更重要?武將打天下,文官坐天下的說法由來

圖2

從部落時代進入到低階文明時代,再到了商朝。逐漸開始了貴族與民和王的時代,王與貴族結合,控制民與奴隸。在商朝有一個限制,就是商朝無法容納其他勢力加入,商朝商紂王失敗的原因就是商紂王打敗了東夷人,但是無法拉攏到東夷人。比干作為貴族勢力的代表反對紂王拉攏東夷人,紂王把比干殺死了,比干所代表的部族不再支援商紂王。在戰鬥中商紂王只能用奴隸與民對周朝進行戰鬥,結果商紂王一定是失敗的。從這裡看出來就如同西方的貴族一樣,王與貴族控制整個社會,而貴族簡單來說就是具備武力的上層人。

時間來到了周朝,到了周朝之後,有了周禮制度,周朝能夠用周禮制度來把各個不同的勢力拉入到周朝的體系中來。在周朝的制度下,還是武將的力量強大,在開疆拓土的過程中,主要是武將在起到決定性的作用。周朝只是改變了把其他勢力拉入到自己勢力的行為,而沒有改變的是周朝的控制力,周朝只能控制各個諸侯國的身份,卻不能控制他的地位。

在古代文官、武將誰更重要?武將打天下,文官坐天下的說法由來

圖3

久而久之周朝被邊境的大國不斷擠壓,最後也失敗了。在這個過程中,還是武將比文官能夠決定態勢的變化。不過這個時候,文官已經走上了舞臺,就比如藺相如,藺相如在戰國時代,在趙國中就佔據了很重要的地位。藺相如透過與廉頗捆綁的方法,受到了趙惠文王的重用,藺相如在外交上雖然十分有建樹,但是總體來說文官的在政局中發揮的能力還是較差。

再到了秦朝,中國真正迎來了一個文官的大突破時代,丞相李斯、變法者商鞅的出現使得文官與武將徹底開始轉變,文官漸漸想要把武將便成為“工具”。

而文官的崛起其實背後另有推手,那就是“王”,王權想要控制武將是無法直接控制的,王權想要透過控制文官,進一步用文官控制武將。

不過秦始皇時代太短,秦始皇也沒有完全做到。在秦朝初年,商鞅就設定了一項制度,使得秦朝的武將變成秦朝的殺戮“工具”,武將斬殺人頭,可以獲得升公爵。平民百姓殺敵人也可以升,這樣的話,秦朝很快變成了一部攻城機器。在武將的帶領下,秦朝人殺人如麻。

在古代文官、武將誰更重要?武將打天下,文官坐天下的說法由來

圖4

到了漢朝前期,為了平衡朝政,呂后開始殺異姓王。屠殺英布、彭越、韓信等將是因為要平衡文官與王權的勢力。

這個時候文官已經開始逐漸找到自己的位置。等到漢武帝之後,尤其是漢武帝老年的“巫蠱之變”之後,文官在中央,而武將在地方的格局已經形成。事實這個時候上武將已經開始被邊緣化了。

等到東漢時期貴族權力興起,每個地區的武將雖然不能在中央,但是在各個地區有著很強大的控制力。在東漢末期,每個地區的控制強大的勢力,導致了國家最後的混亂。兩晉與南北朝時期,武將已經不單單是想要成為控制勢力了,武將想要的是當君主,君主是最大的武將,掌控著手下的武將帶領文官治理地方。

在古代文官、武將誰更重要?武將打天下,文官坐天下的說法由來

圖5

到了唐朝時期最後的藩鎮割據就很明白的顯示了唐朝並沒有處理好文官與武將的關係,武將地方勢力太大,文官無法透過現有的政治系統對武將進行管理。從而最終導致了最終的亂象。到了宋朝,文武分兵制,很好地用文官剋制住了武將。

武將不管是在中央還是地方都受到文官的牽制。

但是宋朝因為文官能力太強,導致武將能力太弱,最後戰鬥能力太差,導致北方戰線總是失敗,不得不交錢求和。最後元朝興起,把宋朝江山覆滅了。

二、古代文官

文官在一開始形成的時候是作為君主與武將之間的調和。隨著文官勢力的興起,君主越來越重用文官作為制衡武將的重要力量。從秦朝之後,文官治理地方使得地方不至於脫離了中央的控制,形成自己的勢力,有利於國家的穩定。

文官系統從剛開始戰爭環境的若有若無,存在感不強,到後期越來越強大。

到了明朝中期,文官系統甚至把王權進行捆綁,王權必須透過破壞官僚體系才能進行王朝化的運作。運用文官體系來管理國家其好處是顯而易見的。

在古代文官、武將誰更重要?武將打天下,文官坐天下的說法由來

圖6

文官體系透過越來越向下靠近的科舉制度穩固住了整個體系的基層結構,一旦王朝系統執行起來,官僚制度開始執行,整個國家馬上就開始進行官僚化的運作,國家就會變得穩定。而且這種穩定相對於武將的穩定,是一種更加穩妥的方式。官僚制度一旦執行成功,只要不出太大的意外,就會執行很長的時間。

但是官僚制度的壞處,也很明顯,就是對於皇帝來說,官僚制度的強大容易對王權形成捆綁。

王權要想保住王權利益就需要破壞官僚制度的統一。官僚制度一旦統一就會形成最為強大的利益集團,王權雖有地位,但沒有權利。王權想要破壞官僚制度就需要動用外戚與宦官的方式,最終形成強博弈,政治失去靈活性,最終還是走向失敗。

三、武將打天下,文官坐天下

首先武將打天下,是君主想要武將打天下。君主用武將打天下,在武將打天下的過程中,武將得到利益,君主獲得地位與控制力。而文臣在打天下的過程中得到的是承諾。武將打天下是爭奪天下效率最高、最容易成功的方式。每打下一座城池,武將將會獲得打下城池後的各種城內的封賞,等到打天下成功,會得到封王、封侯等等豐厚的賞賜。

在古代文官、武將誰更重要?武將打天下,文官坐天下的說法由來

圖7

在打仗完成後,君主對於將領可以有選擇地進行封賞。一般情況下會有很高的地位,但是聰明的將領一般會解甲歸田,要良田千頃,要錢財等等,表示自己的忠心。表示自己不會再進行反抗,讓皇帝對自己放心。清醒的武將會明白在打完天下後,武將的使命在一定意義上已經完成了,王朝到了後期,僅僅靠著高度組織化的文官系統足以維持王朝化的發展。

文官坐天下也都不是老的文官坐天下,皇帝在打完天下後,一般會原意提用新人,培養自己的新勢力,作為自己舊勢力的平衡。透過新的考核上升為國家官員的新興勢力,一般根基很淺,在地方上幾乎沒什麼影響力,這樣對於王朝來說是十分重要的。

結語:

武將系統能快速幫助君主打下天下,一方面武將符合了君主的利益,快速擴大自己的影響力。另一方便武將也符合了自己的利益,自身可以在戰鬥中獲得能力上的肯定,還可以獲得實際的利益。

在古代文官、武將誰更重要?武將打天下,文官坐天下的說法由來

圖8

文官系統可以幫助君主快速穩定天下,這得益於文官系統的考核與選拔制度是由官僚主義下的科舉考試為主要核心,科舉考試給予了底層上升的通道,是最為穩定的一種管理制度。皇帝控制了天下的兵馬,另一邊用科舉考試來穩定天下世子們的上升渠道,官僚系統的快速構建,使得天下快速穩定。

對於君主來說,打天下困難,坐天下也同樣困難。運用好這兩種力量就會讓他們為皇帝服務,如果運用不好這兩種勢力機會為自己服務。到時候國家就會滅亡,王朝就會覆滅。

參考文獻:

《武官》

《國史大綱》

《後漢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