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鬱症成人類第二大殺手,衛健委建議納入學生體檢,是操之過急嗎

不開心、想不開、矯情、玻璃心、鑽牛角尖……這些負面詞彙的背後,指向的是一種明確的疾病——抑鬱症。

抑鬱症成人類第二大殺手,衛健委建議納入學生體檢,是操之過急嗎

世界衛生組織2019年釋出的資料顯示,全球抑鬱症患者總數超3。5億,中國泛抑鬱人數超過9500萬人,每年約有20萬人因抑鬱症自殺。抑鬱症正在成為僅次於癌症的人類第二大殺手。

近年來,抑鬱症開始呈現低齡化趨勢,青少年抑鬱症患者數量逐年上升,2017年的相關資料顯示,青少年的患病率已經達到了4%~8%。因此,重視青少年心理問題並加以引導,已成為當前的重中之重。

國家衛健委釋出的《探索抑鬱症防治特色服務工作方案》就提出建議:各個高中及高等院校將抑鬱症篩查納入學生健康體檢內容;各類體檢中心在體檢專案中納入情緒狀態評估;將孕產期抑鬱症篩查納入常規孕檢和產後訪視流程中。此建議一出,有人認為是福音,拍手叫好;有人卻認為操之過急,恐弊大於利。

抑鬱症成人類第二大殺手,衛健委建議納入學生體檢,是操之過急嗎

抑鬱症作為一種心理疾病,不像很多生理疾病有非常明確的指標。去醫院查抑鬱症,主要是問診、量表和生理檢查三項。問診主要由醫生進行診斷,主觀因素影響非常大。量表的測試結果也只具有一定的參考性,不同量表本身的權威性在心理學界有很大爭議,還很受測試人的主觀意願影響,想要隱藏抑鬱情緒的就往輕了選,想要誇張抑鬱情緒的就往重了選,可操作空間實在太大。生理檢查就更離譜了,很多醫院乾脆沒有這一項。

三甲醫院的抑鬱症檢查都存在如此大的缺陷,更別說是學校裡的批次測試了。在我國心理醫生本就嚴重不足的情況下,每個學生能分到多少時間都還是未知數。查不出也就罷了,若是誤診,那後果更是不堪設想。

抑鬱症成人類第二大殺手,衛健委建議納入學生體檢,是操之過急嗎

再者,就算查出來了,又能怎麼辦呢?有網友在自己的治療經驗分享中說,一個月的藥是兩千多,一週兩次一小時的心理諮詢,一次六百,按這樣算,一年將近86400元,治療了三年就是259200元。而且,花了如此多的錢,仍然沒有徹底根治。抑鬱症就像一個吞金獸,在我國心理醫療設施不完善、沒有兜底保障的情況下,又有多少人能吃得消抑鬱症的長期治療呢?

而且,《方案》中提到,要建立學生心理健康檔案,評估學生心理健康狀況,對測評結果異常的學生給予重點關注。那麼,問題又來了,是誰來建立,誰來評估,誰來關注?這些專業資質要如何認定?近年來,學校的心理輔導倫理問題頻發,很多學生剛傾訴完,轉頭老師、同學、家長就全都知道了。尤其是在一些相對落後的偏遠地區,抑鬱症尚未脫離“神經病”的標籤,缺乏保密工作的抑鬱症體檢只會加重學生的病恥感,甚至影響學生的自尊心與未來升學、就業。

抑鬱症成人類第二大殺手,衛健委建議納入學生體檢,是操之過急嗎

在全社會範圍內提高對青少年抑鬱症的關注是一個進步的表現,但這個步子如果邁得太大,其他軟體硬體設施都沒跟上,那隻會是適得其反。

要想破除青少年抑鬱症患病率持續走高的怪圈,首先要破除抑鬱症的病恥感,讓家長、老師們不再用“矯情”、“玻璃心”、“吃飽了撐的”去評價流露出抑鬱情緒的孩子們。只有全社會都正視抑鬱,悅納抑鬱,才能讓患者們開啟內心,從而接受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