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觀人方法之“內剛柔”

文/馨月

為人需“明察事理”,其中最為可貴的是,有識人之能。“知人者智”,知人識人是一門學問。

聽其言,觀其行,“日久見人心”,我們每個人根據自己的學習、人生經驗與主觀感覺、感受、觀察、分析、判斷,多多少少都會自有一些觀人方面的心得與體會。

人是“立體”的,先天稟賦、性情,以及後天環境影響、自我修養程度,若是要真正瞭解一個人確實很難。

我們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其中,談到觀察人方面的道理與方法,曾國藩歷來被譽為,頗具有“知人之明”,從相貌、言語、舉止到處事、待人等方面,總結出了很多實用的觀人方法。靜心品讀,對我們日常生活裡如何和諧地與人相處、合作,怎樣“避免踩坑”,教育中怎麼才能更好地因材施教,或是如何更加合理地幫人助人,以及管理層面的如何識人、用人、用對人等,都有一些很好的啟示。

曾國藩:觀人方法之“內剛柔”

曾國藩的觀人方法,“重神而兼之以形,重常而辯之以奇,重禮而導之以術”,從人之“相”與“神”處,加以“詢事”、“考言”並舉來觀人識才。在靜態和動態中從容把握,以瞭解其本質、歸宿。

比如,如何“察人之心”?曾國藩說到了這樣一些一般人容易忽略掉的地方,提出了“內剛柔”的概念:“五行為外剛柔,內剛柔,則喜怒、跳伏、深淺者是也。”即內剛柔是指喜怒哀樂之感情,激動和平靜之情緒,深淺不一的心機城府。並具體作了一些分析。

曾國藩:觀人方法之“內剛柔”

一、遇見高興的事情了,就樂不可支,碰見煩心、煩惱之事了就怒不可遏,事情一過又轉瞬即忘,此謂“喜高怒重,過目輒忘。”

二、平靜之時,無一點張揚之氣,激動之時心裡也昂揚不起來。此是“伏亦不伉,跳亦不揚”。

三、遇事開始想得很淺,一轉念,又考慮得很周到、深入而細緻。即“初念甚淺,轉念甚深。”

內剛柔也是人內心陰陽剛柔之氣的變化,遂成各種性格。“損有餘而補不足”,總以平衡、相濟為好。

針對以上三種情況,曾國藩認為:如果純粹是第一種性格,心思又不周密,那做起事來必半途而廢;若是第一種和第二種情況各半加起來,那便“勝人以壽”,壽命常超過常人。這也許便是樂天知命,難得糊塗。心裡不憋屈,內心情緒也不隨著外物變化而起起伏伏,便有利於健康長壽;若純粹是第三種內心機智之人,再加之大度豁達,心中能藏丘壑,能屈能伸,“其人終成”。……

曾國藩:觀人方法之“內剛柔”

識人只看表面,或只觀一些片面,終難以得出正確的結論。識人需“觀表察裡”,以能修得慧眼,看人所長,察人之能,安已之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