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證明”明碼標價,花錢假死的黑灰產業為何死灰復燃?

文 | 一 一

花130元就能假死!

近日,有記者在某橙色購物軟體上搜索“病危”二字,立即彈出了部分代辦理業務,其關鍵字標註著可提供病假條、死亡證明等服務。

代辦服務早已不是什麼新鮮事物,只是這代辦“死亡證明”的服務著實還是讓小編嚇了一跳。要是某人對你不爽,又恰巧知道你的身份證號碼,豈不是分分鐘就被死亡了?

關鍵是,這些透過非正常途徑開死亡證明的人,到底要幹什麼?

想要啥,模板伺候

“死亡證明”明碼標價,花錢假死的黑灰產業為何死灰復燃?

某電商網站上顯示可部分代辦理業務

記者輾轉添加了3名商家的微信。

第一名商家表示,可以開具死亡證明,售價為130元,只需要告知姓名、身份證號、地址、死亡時間資訊即可。

另一名商家表示,全國各地醫院的死亡證明都可以開具。“正規三甲醫院開出來的要160元,需要姓名、身份證號碼、死亡時間、什麼原因死的。”該商家表示,自己在醫院有正規渠道。

第三名商家則稱,他們的死亡證明售價為150元,同樣保真。

三名商家提供的死亡證明模板各不相同,有的只標註了患者姓名、年齡、住院號、死因及死亡時間,有的就十分全面,包括身份編號、實際年齡、具體死亡地點(醫院病房、急診室、赴醫院途中)、死亡誘發病因、疾病最高診斷依據等等。

“死亡證明”明碼標價,花錢假死的黑灰產業為何死灰復燃?

死亡證明都能隨意開出,病危通知書、住院證明、孕酮早孕證明更是分分鐘的事情。

一名商家表示,自家的死亡證明可代開醫院或派出所的,派出所的死亡證明價格相對較高。但隨即又表示,需知曉死亡證明用途,如若將死亡證明用於走法律途徑的刑事糾紛,則不予開具,“那個風險太大,你也危險我也危險,醫院的死亡證明我這邊能開,也好開。如果是打官司或維權需要,可以開具醫院相應的病危通知書。傷情鑑定也能開,可以開得嚴重一點。”

另外一名商家則表示,可以根據需要定製公章,一般有需求的都是公司工作人員,用來請假之類的。

死亡證明為何變得搶手?

明眼人都知道,花錢購買這類文書的人,多是為了騙取不正當利益,或者逃避法律責任等。

2020年年底,江蘇揚州江都區人民法院收到了一份“死亡證明”,證明上說詐騙他人190多萬元的莫某(化姓)已經死亡。經查,原來莫某為了逃避法律的制裁,竟然偽造死亡證明、火化證明和戶口登出等。

當然,這位偷雞不成蝕把米的莫某,因涉嫌偽造國家機關公文、印章犯罪等行為罪加一等。

律師指出,買賣偽造的“死亡證明”等文書,從法律上來說,輕則可能受到治安處罰,重則可能承擔刑事責任。因為死亡證明、病危通知書、醫學出生證明等,是辦理相關業務的法定證明檔案,均由政府機關、事業單位出具,且須加蓋單位公章。

根據我國治安管理處罰法的規定,有偽造、變造或者買賣國家機關、人民團體、企業、事業單位或者其他組織的公文、證件、證明檔案、印章行為的,將視情節處5日以上15日以下拘留並罰款。根據現行刑法的規定,偽造、變造、買賣或者盜竊、搶奪、毀滅國家機關的公文、證件、印章的,視情節可處最高十年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從售賣的角度來說,電子商務法要求,電子商務經營者銷售的商品或者提供的服務應當符合保障人身、財產安全的要求和環境保護要求,不得銷售或者提供法律、行政法規禁止交易的商品或者服務。網店透過銷售偽造的“死亡證明”獲利,電商平臺不該視而不見,否則同樣可能需要承擔法律責任。

這個案件曝光以後,當時記者就在平臺上發現有若干商家從事這樣的“代辦”服務,趕緊將相關情況反饋至該網路平臺,一名工作人員表示,之前沒有人反映過類似情況。他說,後期會有質檢部門對店鋪做實地考察,如果確實存在這個問題,平臺肯定會嚴肅處理。後來記者發現,相關網路連結均已被替換成其他內容。

為何死灰復燃?

可是過了不到一年時間,這條代開“死亡證明”的黑灰產業又死灰復燃。

據媒體記者調查,一些電商賣家以“圖片暗示”釋放訊號,吸引客戶,毫不隱晦地向買家兜售這項“報出姓名和身份證號,即可按照含有死亡地點、死亡誘因、疾病最高診斷依據等具體資訊的模板,開具死亡證明、病危通知書”的服務。

“死亡證明”明碼標價,花錢假死的黑灰產業為何死灰復燃?

人民網評論指出,

商家之所以敢如此膽大,鋌而走險,恐怕一方面因為代開證明的業務幾乎沒有技術門檻,只需一套證明模板、一個假印章,約等於是

無本萬利

另一方面,網路交易的匿名性極大減弱了出事的風險。

類似業務再度死灰復燃,人們不禁質問:平臺是否盡到了稽核把關責任?

事實上,這些靠“代開證明”發財的商家,遠談不上有多隱蔽。既然透過搜尋“病危”等關鍵詞便可輕易找到相應店鋪,那麼,平臺卻為何沒能監控到?為何對此束手無策?

說到底,此類黑產未能絕跡,還是平臺缺少治理決心,給膽大的不法商家留下了生存空隙。所以,在監管執法部門嚴查嚴處代開假證明、刻假印章等不法行為的同時,處在“最前線”的電商平臺更要首先履行平臺的主體責任,堅決不給任何非法生意的電商生長留空間,留情面。

面對買賣“死亡證明”這門生意,一方面,市場監管部門創新監管手段,提升監管能力,加大查處力度,督促網路平臺等負起主體責任,及時遮蔽相關買賣資訊,封殺相關使用者、網店。另一方面,公安機關要順藤摸瓜,依法查處相關賣家和買家,提高買賣“死亡證明”的違法成本,讓相關人員不敢為、不能為。

另外,記者在調查中也聽到商家自許“全國各地醫院的死亡證明都可以開,在醫院有正規渠道”的誇詞。對此,醫療體系也應有所警惕,如果發現管理中、流程裡確有隱患、漏洞,應及早主動排查,做到防患於未然。

總之,全社會應該共同努力來切斷代開“死亡證明”的奇葩黑產。無論是製造或者買賣這類證明的人不應該心存僥倖——法網恢恢,疏而不漏!

資料來源:人民網、澎湃新聞、上游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