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警頻發,汛期怎麼防

8月17日下午,省水利廳和省氣象局聯合釋出山洪災害氣象預警。同日下午,省自然資源廳和省氣象局聯合釋出地質災害氣象風險黃色預警。兩則預警均要求,有關地區和責任單位要注意做好實時監測、巡查和轉移避險等防範工作。

今年入汛以來,面對頻繁出現的降雨天氣,我省多部門已聯合釋出多次山洪災害氣象預警和地質災害氣象預警。由於預警及時、防範到位,截至目前,我省汛期並未出現重大人員傷亡和重大財產損失。

面對頻發的汛期氣象預警,我省各地、各部門是如何做好相關防範工作的?面對突發險情,他們又是怎樣及時化解的?

預警頻發,汛期怎麼防

近日,石家莊市新華區防汛綜合應急救援演練參演人員進行積水強排專案演練。(資料片) 新華社記者 駱學峰攝

防洪澇災害 一時一刻都不敢懈怠

8月8日至11日,石家莊地區連續多天陰雨連綿。

8月10日晚,雖然降雨暫時停歇,市區30公里外的黃壁莊水庫監控室內卻依舊燈火通明。該水庫水情排程處工作人員劉明傑說,雖然此輪石家莊降雨量不算太大,汛情相對平穩,但是值守人員一刻都不敢懈怠。

最近,我省大部地區迎來入汛後新一輪強降雨天氣。對此,8月6日省水利廳印發緊急通知,要求各地各單位做好預警預報,加強重點河流、水庫風險管控排查和災害防禦,確保安全度汛。

“汛期防洪,首先要防患於未然。”省水利廳水旱災害防禦處副處長賈志傑介紹,汛期來臨前,水利部門已對現有水文監測站點和水雨情資訊、預報排程等業務系統開展了維護除錯,修訂完善了全省245處預報斷面、1011座水庫洪水預報方案,提升洪水預測預報水平。

黃壁莊水庫與上游的崗南水庫聯合控制流域面積佔滹沱河總流域面積的95%,是一座以防洪任務為主的大型水庫。

8月9日9時,黃壁莊水庫溢洪道的一處閘門附近,身上綁著安全繩的工作人員正在液壓缸的錐鉸位置,仔細檢查每一顆螺絲。作為閘門液壓桿重要的轉軸位置,工作人員檢查時不敢有絲毫馬虎。

10時,黃壁莊水庫大壩上。黃壁莊水庫工程管理處的趙麗曉和5位同事身穿灰色工裝,手持帶有紅繩的釺子走上壩坡,沿著壩坡一步一步向前巡查,他們一邊走一邊檢查腳下的每一處壩體。大壩表面凹凸不平,走起來要格外小心。6。9公里長的大壩,完全檢查一遍要一上午的時間。

他們手中釺子上飄動的紅繩在長長的壩坡上非常顯眼,“一旦發現滲水地點,我們會把釺子插在那裡,然後立刻向上級彙報。”趙麗曉說,工程巡查組一共由20名隊員組成,水庫為巡查隊員配備手機雲臺,必要時可以與監控室實時連線。

預警頻發,汛期怎麼防

近日,三河市消防救援大隊隊員在進行翻船自救演練。 河北日報記者 趙永輝攝

趙麗曉告訴筆者,平時這種例行檢查的頻次是每週一次。隨著防汛應急響應級別的提高,檢查頻次會不斷增加,最頻繁時甚至需要24小時不停地巡查。

“入庫水量38立方米每秒,水位114。96米。”11時,劉明傑盯著監控室的螢幕,密切關注著水情。透過這個大螢幕他們可以實時監測入庫量、汛限水位等情況,並根據相關資料編輯水情報告向上呈報。防汛壓力大時,需要每天一報。

“我們在汛期實行24小時雙崗值班,136名在職人員全部上崗。”黃壁莊水庫綜合處副處長李甲子說,“從6月1日起,河北進入汛期,全省水利系統開始執行24小時防汛值班制度。7月10日開始,主汛期期間,我們實行封閉式管理,全員上崗。”

李甲子介紹,黃壁莊水庫現有工程巡查攝像頭150多個,基本實現了工程區的全覆蓋。如果發現問題,水庫會隨時派出工作人員進行巡查核實。

我省除19座有防洪任務的大型水庫外,汛期來臨時,小型水庫、河道薄弱環節、山洪災害易發區等重點區域的防汛工作也不容忽視。

石家莊元氏縣西部山區中的7個鄉鎮46個村中,有78處山洪風險點,汛期防汛工作壓力很大。

8月5日一早,元氏縣東韓臺村黨支部書記許位海來到槐河岸邊,開啟手機中的“河掌雲”應用軟體,開始沿河道巡查。

自2018年擔任村級河長以來,汛期巡河已經成為許位海的一項日常工作。汛期來臨時,他幾乎每天都要巡查一遍河道。他負責的河道長約有1300米,當他從頭到尾巡查結束後,“河掌雲”應用軟體已經自動記錄了起始時間、距離和位置。此外,如果遇到險情,他也可以透過這款應用軟體及時拍照,上傳並反饋情況。

東韓臺村的日常巡河制度,是我省不斷探索完善山洪災害防禦體系的一個寫照。今年入汛以前,我省修訂完善了縣、鄉、村三級山洪災害防禦預案,建立了縣、鄉、村、組、戶五級山洪災害防禦責任體系,探索建立了專群結合的山洪災害防禦模式。

防地質災害 每一處隱患都不能掉以輕心

除山洪、內澇等汛期險情外,在我省廣大山地、丘陵地區,以崩塌、滑坡、泥石流為代表的地質災害,也是我省防汛工作的重點。

8月8日14時,井陘縣蒼巖山鎮高家峪村,早上開始的大雨還在下個不停。雨量監測儀顯示,這一區域的降水量已經超過90毫米。

高家峪村中部以北一處名為“北堖”的山坡上,省地礦局所屬的省地質環境監測院(以下簡稱省監測院)副院長趙建青和當地地質災害巡查駐守組工作人員,正在冒雨進行勘察。

“這處山坡是我們重點監測的一處地質災害隱患點。多年前,山坡上曾經出現一條大裂縫,汛期有發生山體滑坡的風險。雖然前幾年這條裂縫已經用三合土填上了,降雨量大時仍需加強巡查,不能掉以輕心。”嘩啦啦的雨聲夾雜著流水聲,讓趙建青不得不抬高了嗓門兒。

“你看,山坡和民居捱得多近。坡底一共有11戶20多人,如果出現滑坡等險情,後果不堪設想。”趙建青指了指緊挨著坡底而建的兩排民居。

幸好,經過半個多小時的巡查,趙建青並未發現滑坡跡象。

“即便沒有險情,我們也必須堅持巡查,對全省的地質災害隱患點心中有數。”省監測院院長白雪山介紹,作為地災防治的技術支撐部門,他們開發的地質災害氣象風險預報預警系統,是基於地質災害發生的地質環境條件與降雨關係而建立,可以覆蓋全省所有的山地、丘陵區域。

河北地形地貌複雜,地質環境脆弱,地質災害具有點多、面廣、突發性強、危害性大的特點。據介紹,針對這一特點,省地礦局聯合省自然資源廳等廳局打造了一支覆蓋全省、快速機動的專業化、正規化、標準化的地質災害應急技術保障隊伍。其中,河北省地質災害應急技術中心設在省監測院,並依託分佈在全省11個設區市的局屬單位建立了分中心,服務我省地質災害防治工作。

預警頻發,汛期怎麼防

8月9日,省監測院一間會議室內,技術人員透過影片系統與氣象部門展開會商。河北日報記者王思達攝

今年入汛以前,受省自然資源廳委託,省地礦局組織所屬的地勘單位對全省9個山區市、65個山區縣開展1∶5萬地質災害風險調查評價,查清了全省地質災害隱患底數,最終確定隱患點4593處。其中,崩塌1784處、泥石流1468處、滑坡703處、地面塌陷548處、地裂縫90處。這些隱患點的確定,為我省精準防治地質災害奠定了基礎。

同時,自6月1日起,省監測院組織143名地質災害防治技術人員,組成51個地質災害巡查駐守組,下沉駐守到全省地質災害易發的山區縣,協助指導基層開展巡查排查、監測預警、撤離群眾等,指導當地做好汛期地質災害防治工作。

不過,面對如此多的地質災害隱患點,只靠政府和技術部門的力量,難以在汛期實現全面、實時、有效監測。在這種情況下,地質災害群測群防制度顯得尤為必要。

8月10日一早,天剛矇矇亮。雨還沒停,高家峪村黨支部書記呂秀科就起床了。

連日的陰雨,讓他必須再到“北堖”的地質災害隱患點去看看。因為在汛期,他有一個更加重要的身份——高家峪村地質災害群測群防員。

沿著山坡上的排水溝走了40多分鐘,確認排水溝沒有堵塞、山體也沒有滑坡跡象後,呂秀科才放了心。“不下雨的時候,我們大概一週巡查一次。下雨時一天至少巡查兩次,不然心裡不踏實,培訓時也是這麼要求我們的。”

汛期有哪幾種地質災害?不同地質災害發生時有什麼前兆?遇到地質災害時往哪轉移?發現險情後如何上報……汛期開始前,呂秀科參加了地災防治技術人員組織的培訓班。如今,他已經對各種地質災害的應對方法瞭然於胸。

呂秀科的經歷,是我省落實地質災害群測群防制度的一個縮影。

如今,我省已經實現4593處地質災害隱患點全部上圖入庫,建立了管理臺賬,逐點制定防災預案、劃定危險區、設立警示標識。逐點落實防災責任單位、責任人和群測群防員,併發放防災責任卡和防災明白卡,實現地質災害隱患點群測群防全覆蓋。

面對突發險情 第一時間應急處置

在汛期,面對突發洪澇災害,如何第一時間應對解決?

8月7日22時,隨著降水量不斷增多,元氏縣啟動防汛四級應急響應。8月10日,元氏縣召開會議,決定將可能受洪澇災害影響的3個鄉10個村41戶76名群眾提前轉移安置。

該縣水利局防汛科王瑞甫介紹,在需要轉移的3個鄉中,前仙鄉牛家莊村需要轉移安置的村民較多。

“牛家莊村位於山腳下,村內有多所民居位於河流旁的低窪處,曾經遭受過洪災。”前仙鄉鄉長狄鑫告訴筆者,為了及時排險除患,鄉里成立了由280餘人組成的防汛搶險隊伍。隊伍配備有編織袋兩千餘條,鐵鍬上百把,還配發了雨衣、雨鞋等物資。目前,該鄉已有43名村民得到集中安置。

汛期隨時可能出現的地質災害險情,也是地質災害防治人員需要時刻面對的考驗。

7月12日7時,持續近10個小時的強降雨剛停不久,省地質災害應急技術中心平山地質災害巡查駐守組工作人員劉戩一行,驅車前往下槐鎮南文都村,對鄉村道路沿線可能發生崩塌、滑坡的地質災害隱患點和村內泥石流溝進行復查。

“這個村的泥石流溝此前已經修復過,受災點的群眾也搬遷了,這些年沒有發生過泥石流災害。不過還是要做好隱患排查和預案。你看這邊堆放的柴火堆兒,很容易堵塞泥石流溝,一會兒還要多囑咐囑咐鄉親們。”他們邊巡查邊分析。

“大爺,您記得地質災害發生時的撤離路線嗎?”

“知道知道,你們上次給培訓過,從家門口往兩側山坡高處跑,不能順溝往下走。”

“如果聽到喇叭廣播、敲鑼聲,一定要按照指示牌指示的路線跑,不要顧著家裡的東西,生命安全才是第一位!”

……

預警頻發,汛期怎麼防

8月9日,井陘縣蒼巖山鎮高家峪村群測群防員在雨中檢視排水溝情況。 受訪者供圖

劉戩一行和當地群眾的對話還沒結束,就被一位群測群防員打來的緊急電話打斷——原來就在剛剛,在距離南文都村不遠處的338國道旁,突發了山體崩塌險情。

接到電話後,一行人立刻驅車趕往現場。十幾分鍾後,他們在現場看到了這樣的場景:整片崩塌區域高約15米、寬達10米,直徑大於4米的大塊石約有6-10塊,傾瀉而下的黃土和碎石已將道路徹底阻斷,部分碎石還滾落到了公路旁的河裡。

在他們站在距離崩塌區域僅10餘米的河堤處一邊檢視情況一邊記錄時,還有碎石不斷從崩塌處滾落而下。

“下槐鎮國道338線k420+650處突發山體崩塌,初步判斷崩塌的原因主要與地質結構、巖體差異性風化(巖體風化程度不一致)及近期降雨等因素有關。”劉戩迅速對崩塌險情進行研判,並第一時間將崩塌的時間、地點、成因等情況報告至當地有關部門。

在相關部門的協調處理下,斷交的公路在半天內就完成了清理。

“該路段仍存一定安全隱患,建議有關部門加強巡查與排查;在附近醒目處設立警示牌,提醒行人車輛快速透過,降低地質災害威脅;對該地質災害進行治理,消除隱患……”在現場進行清理的同時,一份成文的防治建議也由劉戩和同事們完成。

“每次地質災情發生後,當地自然資源、應急、交通等責任部門都會第一時間作出響應。省監測院在當地的技術人員也會第一時間趕赴現場進行應急調查,並從技術角度提出合理建議,拿出處置舉措。”白雪山表示。

今年入汛以來,省監測院駐各地的技術人員已先後在平山縣、蔚縣等地處置4起突發地質災害險情。因為處置得當,沒有發生人員受傷的情況。

“地質災害防治的原則,應該是堅持常態減災和非常態救災相統一,努力實現從注重災後救助向注重災前預防轉變,從應對單一災種向綜合減災轉變,從減少災害損失向減輕災害風險轉變。”白雪山說。

(河北日報記者 王思達 孫 磊 河北日報通訊員 賈瑞婷 任樹春)

相關

遭遇山洪如何正確應對

8月13日15時30分,四川彭州龍門山鎮龍槽溝突發山洪。截至8月15日,此次突發山洪災害共造成7人死亡、8人輕傷。

“有人慢慢收拾東西被沖走,有人不聽工作人員勸阻被沖走,幾秒鐘時間內車子就被沖走……”在此次四川彭州山洪事件中,一些傷亡本可以避免。

山洪為何如此危險?面對突發山洪災害,我們應該如何正確應對?

專家介紹,山溝附近、溪河兩邊位置較低處、雙河口交叉處、河道拐彎凸岸等地最易遭到山洪威脅。在山洪易發區,遇到當地或上游地區短時強降水時,易遭受山洪襲擊。山洪的特點是流速大、過程短,因此危害性和破壞力非常強。比如,發生山洪事件的龍槽溝是龍門山鎮的地質災害隱患點位之一,地勢低窪,易發生泥石流、山洪等自然災害。

不過,在山洪或者其他因強降水引發的地質災害發生前,大多是有徵兆的。專家分析:“比如突然聽到巨大轟鳴聲和石頭與石頭摩擦的聲音,有可能是上游部分出現了滑坡或塌方;發現清澈的水忽然變渾濁了,可能是上游出現滑坡,雨水將泥沙、石塊帶入水中,極易引發泥石流;本來有一定的水流,突然之間水流減小或者斷流,可能是上游暴雨導致山體崩塌阻塞河道,遇到這些情況都應當趕緊撤離。”

遭遇山洪時,還要記住以下幾點:當感覺降雨太大,有可能受到洪水威脅時,應該有組織地提前向山頂或高地等高處轉移;在山區突然遭遇山洪襲擊時,要以最快的速度選擇就近安全的路線沿山坡橫向跑開,千萬不要順山坡往下或沿山谷出口往下游跑;山洪流速急、漲得快,不要輕易游泳轉移,以防止被山洪沖走;被圍困於基礎比較牢固的高崗、臺地或堅固的住宅樓房時,應耐心固守,等待救援,或等待陡漲陡落的洪水消退。

“此外,遊客在汛期應儘可能選擇一些地勢相對較高的地方遊玩,千萬不要在低窪的地方逗留,更不應該在地質災害隱患點遊玩。”專家表示,我省目前確定的地質災害隱患點都有相應的警示標識。看到這些標識後,遊客應迅速離開,降低發生危險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