梭羅:親近自然、享悅人生的心靈作家

知道亨利·戴維·梭羅,緣於他的代表作《瓦爾登湖》。

1845年春天,25歲的梭羅在老家康科德城的瓦爾登湖邊建起一座木屋,過了兩年兩月零兩天的自耕自食的生活,《瓦爾登湖》一書正是此時所寫。

書中記錄了梭羅隱居瓦爾登湖畔時的歷程,引領我們進入一個澄明、恬美、素雅的世界,在優美的自然風光、愜意的田園生活中感知自我、享受自然。語言生動,文字優美,意境深邃,讀來心曠神怡、美不勝收。

讀過《梭羅傳:瓦爾登湖畔的心靈人生》,才更加感受到梭羅思想的宏大與影響,佩服梭羅的尊重自我的所作所為,雖然生活了短暫的44年,但是他豐富的人生閱歷和尊崇自然、享悅人生的思想及作為,讓人不禁被深深吸引。

梭羅:親近自然、享悅人生的心靈作家

追尋物質簡樸與精神豐盈的詩意人生

作為超經驗主義代表人物,梭羅的思想對後人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他既繼承了超驗主義哲學家愛默生的自然觀,又在此基礎上有自己的見解和觀點。梭羅是生活在自然中的思索者、實踐者,他所發現的自然是清晰、實在、具體的,它本身就是自己存在的目的和理由,而非被昇華的精神上的東西,彰顯出一種浪漫主義的生態思想。

梭羅呼籲人們過簡單自足的生活,不必追求奢侈複雜的生活。

然而理想與現實總是存在差距。在梭羅回到家鄉康科德生活的年代,美國政治獨立後工業迅猛發展、移民大量湧入、西部開發高歌猛進,“不論任何時節,只要白天出去散步,到處都能聽到伐木的聲音。”自己的家鄉也在歷史車輪的推動下,由農業化向工業化、商業化進展,到處都充斥著經濟發展後的物慾橫流、金錢至上。

對於外界的如何物質追求,梭羅並不在意,他將重點放在了讀書、學習和旅行上。在梭羅看來,生活能夠滿足基本的需求即可,不用過分追求奢華,只有徜徉在知識的海洋中,才能豐富自己的世界,才能享受精神盛宴。

崇尚人類與自然萬物和諧相處

不同於愛默生的人的自然主體地位,梭羅的自然觀是以萬物地位平等來對待自然,認為人也是大自然中的一分子,人與自然應該和諧共存。這一觀點到現在仍不過時,只能說梭羅見識超前、思慮深遠。

在梭羅的大部分作品中,梭羅賦予自然以獨立的人格,充分展現了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主題思想,抨擊現代工業文明對大自然的瘋狂破壞,尤其是他的一些日記中,更是將工業化、商業化進展過程中對大自然的破壞行為詳盡描述,其內心的痛恨與呼籲,讓人讀來既感慨又無奈。

梭羅:親近自然、享悅人生的心靈作家

瓦爾登湖畔的心靈人生

梭羅的代表作《瓦爾登湖》是美國生態思想和生態倫理的開山之作,也是超驗主義思想與實踐的載體,在美國生態思想史上極富影響力。

“我走向叢林,為了從容地生活。”

梭羅不僅是思想家,還是行動家,他性格耿直且行動力佳,自己挑選位置、修建木屋、開墾土地,終於實現了自立的、自由的、自在的生活。這次自我生活的嘗試,也是對精神解放(廢奴運動)、社會改革的一種嘗試,是尋求心靈人生的嘗試,似乎在鼓勵和提醒人們:尋找人生中的真實與真理,才是人生的意義和心靈的解脫。

梭羅懷著誠摯而高尚的目的來到瓦爾登湖。他正在追問生活的本質。他在尋求一種簡樸的生活方式,尋求能夠讓他專心創作的生活環境。

小結

作者羅伯特·D。 理查德森(Robert D。 Richardson, Jr。)是美國曆史學家、傳記作家,哈佛大學博士,曾於1990年獲得古根海姆獎,於2007年獲得美國曆史學界最高獎班克羅夫特獎,並獲得過美國曆史學家協會頒發的帕克曼獎等,《梭羅傳:瓦爾登湖畔的心靈人生》正是他的代表作之一。文筆優美、感情細膩,用大量史實和書信、筆記資料,給我們展現了一個個性獨特、生活暢然、厚待自然、享悅人生的心靈作家梭羅的一生,讀來受益匪淺,引人入勝。正如弗蘭克·麥康奈爾在《威爾遜季刊》所說:

理查德森的書是最好的介紹與入門梭羅思想的書籍,它能指導我們重讀梭羅,讓我們聆聽一個獨一無二的(或許是必不可少的)美國之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