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秋節”祭祀“天狗吃月亮”和“天狗吃太陽”流傳和起源

中秋是中國人的傳統節日,到了周代的時候,祭月已經成為了一種民間傳統。祭月的時候,要求月亮是圓滿明亮的,而農曆八月十五這天秋高氣爽,從月圓明亮程度看,是一年中望月的最佳時間,此時又恰逢農閒,於是這天就成了祭月和賞月的最佳日子。在周公記述西周政治制度之書的《周禮》中就已經有“中秋夜迎寒”的記載。

古代“中秋節”祭祀“天狗吃月亮”和“天狗吃太陽”流傳和起源

在研究古代社會情況、典章制度和儒家思想的重要典章制度書籍《禮記》中載有: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以朝,夕月以夕。這裡的“夕月”就是拜月的意思。據史書記載,太陽和月亮幾乎是所有原始民族都要進行祭祀的一種古老崇拜。在古代曾有這樣的認識,日為眾神之主。所以在原始的神話中,就有很多以太陽為中心內容的故事。如人間在一部極富有神話傳說的古老的奇書《山海經·大荒西經》中就記載有:有女子方浴月,帝俊妻常羲,生月十有二,此始浴之。

古代“中秋節”祭祀“天狗吃月亮”和“天狗吃太陽”流傳和起源

上古時代的月神信仰在殷、周時代似乎出現了兩種發展方向,一是在民間自然發展演變,一是上升為天子禮天的禮制組成部分。周禮是因俗制禮,天子禮月顯然是建立在華夏月神信仰的基礎之上。由此,天子的禮月才能獲得足夠的信仰合法性,禮月才能成為鞏固統治政權的有效的政治儀式和文化制度。在皇家看來,祭月重在禮敬夜明之神,並以示悌。其實祭祀在秋分日有月無月、月圓月缺並不重要,秋分是陰氣向上長的時刻,避開此時而追求圓月之祭,是對月神的不誠不敬。所以,哪怕是秋分日下雨,也是要祭祀拜月的。

古代“中秋節”祭祀“天狗吃月亮”和“天狗吃太陽”流傳和起源

於是,每逢中秋夜的時候,都會舉行迎寒和祭月的活動,人們設上大香案,擺上月餅、西瓜、蘋果、紅棗、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餅和西瓜是絕對不能少的。西瓜還要切成蓮花狀。在月下,將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個方向,紅燭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後由當家主婦切開團圓月餅。切的人預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樣。古代祭祀的場所,稱為日壇、天壇、月壇、地壇,分設在東、南、西、北4個方向。後來,嚴肅的祭祀變成了輕鬆的歡娛,並在民間有了大幅度的普及。

古代“中秋節”祭祀“天狗吃月亮”和“天狗吃太陽”流傳和起源

中秋賞月活動約開始於魏晉時期,但未成習。在晉代,就有謝尚鎮守牛渚,中秋夜與左右屬僚駕舟泛江,賞月吟詩的記載。此時,民間對月神的崇拜仍然在緩慢發展,而統治階層重在向月示敬,遊賞是可有可無的事情。所以,直到南北朝時,以祭月和遊賞為標誌的中秋節仍未在華夏大地上全面成形,在漢民族文化的發展歷史上,禮儀和風俗的演變在諸多領域皆呈現禮退俗進的趨勢。隋唐時代的繁榮,逐漸激發了民間在仲秋祭月時節的玩賞之風,賞月之風和民間流傳的祭月風俗逐漸合流,由於民間信仰表達的相對靈活性,人們並不需要刻意追求在秋分日祭月。

古代“中秋節”祭祀“天狗吃月亮”和“天狗吃太陽”流傳和起源

所以,最接近秋分點的一個滿月日,就成了這一秋月祭賞之節最佳的選擇,而這一天就是夏曆的八月十五,也因為這天是秋天的最中間一天,所以人們逐漸將這天稱作“中秋節”中秋之時,正值農業豐收季節。收新谷、酬神農、慶豐收、祭土地、敬神明,也是中秋的一大特色。遠古人感謝土地賜給人們衣食,所以每逢中秋,農民將稻穀堆成圓圓的谷堆,上面用燒過的稻草灰寫上“五穀豐登”“年年有餘”等吉祥話,祈盼來年豐收。有的地方在中午祭神祭祖,晚上過中秋。臺灣有的地方傍晚以牛、羊、豬三牲以及潤餅,祭謝土地神。

古代“中秋節”祭祀“天狗吃月亮”和“天狗吃太陽”流傳和起源

有的地方還祭潮神和觀潮水,以求航運平安。於是,在關於中秋節的起源中又加入了拜土地神的說法。後來,在八月十五中秋這天,一些待嫁的女孩子就會扮成嫦娥的樣子登臺,然後把繡有各種花朵的手帕拋向臺下,拾到者如是未婚的男子,將手帕還給姑娘,雙方若有意,則再以定的物件相贈定情。八月十五這天,逐漸成為古代男女踏歌覓偶,追求愛情的良機。在我國的一些少數民族地區,中秋節的月夜還有“跳月”“鬧月”和“行月”等習俗,大多都與尋偶有關。

古代“中秋節”祭祀“天狗吃月亮”和“天狗吃太陽”流傳和起源

在我國因為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幾個月的滿月更圓,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節”體現了關於中秋節起源的另外一種說法,稱為“牛渚玩月”,一度被傳為賞月的佳話,並逐漸演化為中秋佳節。牛渚在漢時就屬於丹陽郡秣陵的管轄範圍,1600多年前東晉在南京建都,鎮守牛渚的大臣謝尚在月夜泛舟牛渚江上,聽到有人在船上諷誦自己的《詠史》詩,大為讚賞,於是邀請過船,此人即是袁宏。他們一見如故,吟詩暢敘直達天明。當時謝尚身為鎮西將軍,而袁宏是個窮書生,由於對才能的尊重,他們之間打破了身份地位的避障。

古代“中秋節”祭祀“天狗吃月亮”和“天狗吃太陽”流傳和起源

袁宏因受到謝尚的讚譽,從此名聲大振。此後文人雅士亦趨之,於是泛舟、登樓玩月者連綿不絕。到了唐代,李白遊抵金陵聞知此事,即賦詩道:昔聞牛渚詠五章,今來何謝袁家郎?在無限感慨的同時,登城西的孫楚酒樓“玩月達曙”。又因為八月十五時屆三秋之中,氣溫已涼未寒,天高氣爽,月朗中天,為玩月最佳的時令,人們多愛此時玩月,逐漸演變為節令,這就是中秋節。但是關於月亮,在當時還有一個非常有趣的說法,成為中秋佳節人們相互訴說的一個故事。相傳在很久以前,有一位名叫“目犍連”的公子。

古代“中秋節”祭祀“天狗吃月亮”和“天狗吃太陽”流傳和起源

目犍連生性好佛,為人心地善良,對母親十分孝順。但是,目犍連的母親,身為娘娘,卻生性暴戾,為人好惡,總是幹一些讓人憤怒的事情,人們都很厭惡她。有一次,目犍連的母親忽然心血來潮,想出了一個異常惡毒的主意,和尚唸佛吃素不是天經地義的嘛,我就偏偏要作弄他們一下,讓和尚們開葷吃狗肉!一想到這個,目犍連的母親就一陣心歡。於是,她吩咐人們做了360只狗肉饅頭,並對外宣稱這些都是正宗的素饅頭,是專門為寺院的和尚們準備的齋飯,並派人立馬去寺院裡面施齋。目犍連知道了這件事,就急匆匆地跑到母親面前,極力勸說母親放棄做這件事情。

古代“中秋節”祭祀“天狗吃月亮”和“天狗吃太陽”流傳和起源

但是,正在興頭上的母親哪能聽得進去呢,並狠狠斥責了目犍連。無奈之下,目犍連忙叫人去通知了寺院方丈。方丈得知這件事之後,就準備了360個素饅頭,藏在每個和尚袈裟袖子裡剛準備完,目犍連母親派來的施齋隊伍就到了,發給每個和尚一個狗肉饅頭,和尚們不動聲色地接了過來。在飯前唸佛時,和尚們偷偷用袖子裡的素饅頭將狗肉饅頭調換了一下,然後吃了下去。目犍連的母親見和尚們個個吃了她的饅頭,高興得“嘿嘿”拍手大笑說:“今日和尚開葷啦!和尚吃狗肉饅頭啦!”

古代“中秋節”祭祀“天狗吃月亮”和“天狗吃太陽”流傳和起源

方丈雙手合十,連聲唸叨:“阿彌陀佛,罪過,罪過!”事後,將360個狗肉饅頭,在寺院後面用土埋了。這件事情不知道怎麼被天上的玉帝知道了,十分震怒,就將目犍連的母親打下十八層地獄,並變成了一隻惡狗,讓她永世不得超生。目犍連是個孝子,得知母親被玉帝打入地獄之後,非常著急。他日夜修煉,後來因其“安忍不動如大地,靜慮深密如秘藏”,終於成了地藏菩薩。為將自己母親拯救出來,他用錫杖開啟地獄門。這一下目犍連的母親和關押在地獄裡面的惡鬼全部都逃了出來,並投生凡間作亂。

古代“中秋節”祭祀“天狗吃月亮”和“天狗吃太陽”流傳和起源

玉帝得知後大怒,令目犍連下凡投身為黃巢。後來“黃巢殺人八百萬”,傳說就是來收這批從地獄逃出來的惡鬼。目犍連母親變成的惡狗,逃出地獄後,十分痛恨玉帝,就竄到天庭去找玉帝算賬。她在天上找不到玉帝,就去追趕太陽和月亮,想將它們吞吃了,讓天上和人間都變成一片黑暗的世界,以解自己的心頭之恨。這隻惡狗沒日沒夜地追呀追!她追到月亮,就張開大嘴狠狠地撕下一片,追到太陽,也將太陽咬上一口。

古代“中秋節”祭祀“天狗吃月亮”和“天狗吃太陽”流傳和起源

天地一時間人心惶惶,不過人們慢慢地發現,目犍連母親變成的惡狗最怕鑼鼓和燃放爆竹,只要敲起鑼鼓和燃起爆竹就會渾身打顫,被吞下去的太陽和月亮又只好吐了出來。太陽、月亮獲救後,又日月齊輝,重新運行了起來。目犍連母親變成的惡狗不甘心,又追趕了上去,這樣一次又一次就形成了天上的日食和月食。民間就叫“天狗吃太陽”“天狗吃月亮”直到現在,尤其是在中秋佳節月亮特別圓的時候,不少地方還流傳著敲鑼擊鼓、燃放爆竹來趕跑天狗的習慣,為的就是留下這輪皎潔的月亮。

古代“中秋節”祭祀“天狗吃月亮”和“天狗吃太陽”流傳和起源

讀者朋友們:中秋佳節馬上就要到了,你們是要怎麼過這個節日?對中秋節有什麼新的觀念和想法嗎?請你留言把自己對中秋的感想敘述一下!感謝讀者朋友的留言!

古代“中秋節”祭祀“天狗吃月亮”和“天狗吃太陽”流傳和起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