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你的PP為什麼會流血?”這位媽媽的回答,堪稱教科書

閨蜜說,最近被3歲兒子的一個問題難倒了。

老公切好了冰鎮西瓜讓她吃,她說了一句“我大姨媽來了,不吃了”,兒子就問她:

“媽媽,什麼是大姨媽呀?”

一時間,她竟不知該如何回答,只好趕緊轉移了孩子的注意力。

其實很多媽媽都遇到過這個問題,有的孩子甚至問得更直接:

“媽媽,你屁股為什麼會流血?”

這個時候,媽媽可能會覺得羞於啟齒,或者是不知道該如何解釋,就選擇藏著掖著。

但其實,避而不談,只會讓孩子更加好奇;

正面做出迴應,才是真的為孩子好。

今天我們就來聊聊,怎麼跟孩子談論“月經”這件事。

“媽媽,你的PP為什麼會流血?”這位媽媽的回答,堪稱教科書

Part.1

月經,在很多女性的觀念裡,似乎是一件羞澀難當的事情。

“月經”倆字,也好像難以啟齒。

於是,它有了很多代號,比如:

大姨媽、生理期、那個、麵包、倒黴了、身上來了

等。

因此,在面對孩子的好奇追問時,很多媽媽也會避而不談,回答得五花八門。

有的媽媽會哄騙孩子:

我放屁太響把

屁股崩爛了……

咱就說,你就不怕孩子把這個當笑話講給老師同學聽嗎?

有的媽媽會嚇唬孩子:

因為媽媽不好好吃菜菜,拉便便困難,用力過頭流血了,要用大號創可貼包起來。

萬一哪天孩子真把衛生巾當創可貼用了怎麼辦?

有的媽媽會直接駁回孩子:

小孩子不該問的不要問!

“媽媽,你的PP為什麼會流血?”這位媽媽的回答,堪稱教科書

一句話扼殺了孩子好奇心和求知慾。

甚至有的媽媽會大聲訓斥孩子:

都是讓你給氣的!

殊不知,這會給孩子幼小的心靈造成多大的傷害。

“媽媽,你的PP為什麼會流血?”這位媽媽的回答,堪稱教科書

知乎一位網友說,小時候她在廁所的垃圾桶內,看到帶血的衛生紙,以為媽媽生了什麼病。

她趕緊去問媽媽為什麼流了那麼多血,沒想到媽媽沒好氣地說了句:

“還不都是因為你,整天就知道氣我!”

她覺得非常委屈、害怕,還很自責。

每天都小心翼翼,變得異常地乖巧、順從,生怕媽媽因為生她的氣而死掉。

那段惶恐不安的日子,成為了她心底永遠的傷。

後來到了青春期,面臨第一次月經初潮時,她害怕極了,但也不敢跟媽媽說。

哪怕被好友普及了月經知識,她內心依然充滿羞澀和惶恐。

回到家,媽媽看到她藏在書包裡的衛生巾,問她:

“是不是身上來了?”

她點點頭,羞愧地不敢抬頭,彷彿自己做錯了什麼大事。

月經,本是一個再正常不過的生理現象,卻變成了不能被言說的“禁忌”。

孩子對性知識、性教育的缺乏,很可能會導致她們無法正確認識自己,也無法保護自己。

Part.2

在一些國家,對女性來月經這事兒更是諱莫如深,甚至是充滿敵意和鄙視。

比如印度,以月經為恥,認為經期婦女是骯髒的。

如果有人碰到她們,要立刻洗澡,否則就會變得“不潔”。

經期婦女還會被禁止參加社交和宗教活動,連廚房都不能進。

她們有的還會被關進“經期小屋”,在偏僻、簡陋的茅草屋中,度過經期。

“媽媽,你的PP為什麼會流血?”這位媽媽的回答,堪稱教科書

月經小屋

記錄片《月事革命》裡,一位印度女孩說:

“如果你流血,就是不潔;如果你不流血,就是不道德。”

但其實,月經是代表女性身體發育走向成熟的標誌,是女性身體健康的晴雨表,也是女性孕育生命的象徵。

月經期間的生理性出血,是一件非常正常的生理現象,何來羞恥一說?

真正令人感到羞恥的,是社會或者部分男性對女性的不尊重。

一位網友曾講過初中女同學被“月經羞辱”的事情,男同學把她的衛生巾攤在桌子上,圍著取笑她:“那是什麼呀”。

他們還給這個女孩取了一個綽號——

大姨媽,就這樣叫了她三年。

“媽媽,你的PP為什麼會流血?”這位媽媽的回答,堪稱教科書

整整三年,青春期本就敏感的女孩,揹負了多麼大的羞恥感,承受了多麼大的委屈和無助。

孩子的性教育,真的要從小抓起,不管是男孩,還是女孩。

是女孩,我們要教會她,自我保護和被異性尊重。

是男孩,我們要教會他,自我保護和尊重女孩。

Part.3

回到剛開始那個問題,當孩子問你:

“媽媽,你的屁股為什麼會流血?”

我們該如何回答呢?

網上一位媽媽教科書式的回答,值得收藏。

“媽媽,你的PP為什麼會流血?”這位媽媽的回答,堪稱教科書

影片來源:抖音@泡泡糖

“媽媽的肚子裡有一個小房子叫子宮,是用來懷小寶寶的,那是你出生之前在媽媽肚裡住過的地方,但是你出生之後,這個小房子就沒有人住了。

為了保持清潔,它每個月都會自己打掃一次,就是用血把子宮裡不需要的東西給送出來。”

“媽媽,你的PP為什麼會流血?”這位媽媽的回答,堪稱教科書

“媽媽,你的PP為什麼會流血?”這位媽媽的回答,堪稱教科書

面對孩子的好奇和提問,這位媽媽沒有選擇逃避或欺騙,而是用委婉、通俗的表達方式,來解釋其中的道理。

如果你家孩子已經有八九歲,或者擁有了一定的性教育基礎,我們可以進行相對更專業一些的解釋。

比如:

媽媽的肚子裡有兩個房間,一個叫卵巢,一個叫子宮,她們之間有一條叫“輸卵管”的走廊。

有一天,住在卵巢裡的卵子小朋友想去子宮家裡玩,子宮一看家裡要來小朋友了,趕緊鋪上厚實的地毯吧,這就是變厚的子宮內膜。

可是呢,小卵子在路過“輸卵管”的走廊時,貪玩起來,並沒有去子宮家。

子宮等不到小卵子,就把地毯給撤了,也就是子宮內膜脫落了。

脫落的子宮內膜,會排出媽媽體外,這就是月經。

小卵子每個月都會出現一次,所以每個月媽媽都會來一次月經。

如果孩子還是不太明白,可以跟她一起看這個超萌的月經解說動畫片。

畫風可愛,解釋得通俗易懂:

“媽媽,你的PP為什麼會流血?”這位媽媽的回答,堪稱教科書

Part.4

想起“洪荒少女”傅園慧,在參加完2016里約奧運會女子4x100米混合泳決賽結束後,表情痛苦地蹲在地上。

記者問她怎麼了,她坦然道:

“昨天來例假了,還是會有點乏力,感覺特別累,但是這也不是理由,還是我沒遊好。”

在鏡頭面前,打破世俗“禁忌”,如此自然地談論自己的生理週期,一下子引爆了世界各大媒體。

《紐約時報》、BBC、赫芬頓郵報等都稱讚傅園慧能公開談論女性的月經,勇氣可嘉。

在傅園慧眼裡,來例假並不是什麼羞於啟齒的事情,它只是一件再尋常不過的事情。

事實上,也本該如此。

作為父母,我們有義務也有責任,賦予孩子坦然看待月經這件事的勇氣。

家有男孩,請告訴他,這是女孩長大的正常生理現象,請尊重和愛護她們;

家有女孩,請告訴她,這是每個女孩都會經歷的事情,沒什麼好害羞的。

如果你發現女兒來了月經初潮,請大方告訴她:

“恭喜你長大了!”

讓孩子明白,這不是生病,是很正常的事情。

然後教會孩子在經期的一些注意事項,以及該如何保護好自己。

真心希望“月經”這個詞兒不再是一種禁忌和羞恥,希望每一個孩子都能正確對待這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