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幫兒媳帶娃”,一位奶奶給出的忠告很現實,跟重男輕女無關

大家好,我是紅紅~

樓下李阿姨過來串門,一進門就拉著紅紅的婆婆訴苦,說是再也不幫兒媳帶娃了,自己每天勞心勞力地帶娃,擔心這擔心那,付出了無數心血,兒媳卻天天橫挑鼻子豎挑眼,怎麼看她怎麼不順眼。

“別幫兒媳帶娃”,一位奶奶給出的忠告很現實,跟重男輕女無關

紅紅有些奇怪,李阿姨愛孫子是出了名的:每天可以做5-6頓飯,就是為了給孩子補充營養;帶孫子出去玩,別家老人都在樹下乘涼,偏她跟前跟後團團轉,就怕孫子磕著摔著;聽說,李阿姨擔心孫子晚上掉床,自己一夜一夜守著孫子睡覺。

“別幫兒媳帶娃”,一位奶奶給出的忠告很現實,跟重男輕女無關

這麼好的婆婆,怎麼兒媳還不滿足呢?難道婆媳矛盾真就是一個逃不開的詛咒嗎?

李阿姨一邊嘆氣一邊訴苦:原來,兒媳進門時,正趕上她追著給孫子餵飯,兒媳一下就怒了,責怪她溺愛孩子沒有原則,孩子要麼自己吃,要麼就餓著。

“別幫兒媳帶娃”,一位奶奶給出的忠告很現實,跟重男輕女無關

飯自然是沒吃好,擔心孫子餓,李阿姨也就問了孫子三遍餓不餓。結果,兒媳又不高興了,怪她在孩子專心玩時叫他,說她破壞了孩子的專注力。

李阿姨本就一肚子氣,這下乾脆和兒媳吵了起來,卻把陳穀子爛芝麻的事都翻了出來,就連她守著孫子睡覺也被兒媳說成:幫助兒子逃避責任。

於是,就出現了開頭那一幕。

“別幫兒媳帶娃”,一位奶奶給出的忠告很現實,跟重男輕女無關

“再閒也別幫兒媳帶娃”

,李阿姨像是洩憤,又像是下決心一樣說。

李阿姨的話,是作為一位奶奶的心聲,也很現實。本來想著幫幫忙,給兒媳減輕一點負擔,也付出了很多心血。誰知,不但沒得到感激和認可,反而受了一肚子氣。

“別幫兒媳帶娃”,一位奶奶給出的忠告很現實,跟重男輕女無關

相信很多幫兒媳帶娃的老人都有這樣的共鳴,可是,與其像李阿姨這樣吃力不討好的做法,還不如給予物質或精神支援,不是因為重男輕女,而是因為以下原因。

“別幫兒媳帶娃”,一位奶奶給出的忠告很現實,跟重男輕女無關

01

認知偏差:幫兒媳帶娃還是幫兒子帶娃?

一說到幫忙帶娃,很多老人,尤其是婆婆,會下意識認定是:幫兒媳帶娃。

李阿姨就是個典型的例子,開口閉口都是幫兒媳。紅紅曾經問過她:“為什麼不是幫你兒子帶娃?”

“別幫兒媳帶娃”,一位奶奶給出的忠告很現實,跟重男輕女無關

李阿姨立刻反駁紅紅:帶孩子是女人的責任,跟我兒子有什麼關係?他天天上班,多辛苦。再說了,我兒子又不會帶娃。

可是,誰說的帶孩子是媽媽一個人的職責?現代社會,誰不辛苦?不說職場媽媽既要工作又要顧家,全職媽媽們更是全年無休。而且,哪個媽媽是天生就會帶孩子的?不都是一點一點學習的?

“別幫兒媳帶娃”,一位奶奶給出的忠告很現實,跟重男輕女無關

當婆婆認定:帶孩子是兒媳的事,把兒子的責任撇得乾乾淨淨時,矛盾的隱患就已經埋下了。

如果婆媳在:“

究竟是幫誰帶孩子

”這一問題上產生分歧時,孩子爸爸不吱聲,或者老人拉偏架。那麼,這個婆媳矛盾,想躲也躲不開了。

“別幫兒媳帶娃”,一位奶奶給出的忠告很現實,跟重男輕女無關

因此,如果一味認定帶孩子就是孩子媽的事,老人幫忙就是在幫兒媳的忙,這樣的“幫兒媳帶娃”,還是不幫為好。否則,婆婆委屈,兒媳也是一肚子火。

“別幫兒媳帶娃”,一位奶奶給出的忠告很現實,跟重男輕女無關

02

主人翁的紛爭:究竟誰來做主?

有人說:真正的婚姻,是兩個家庭各自出來一個年輕人,這兩個年輕人再組成一個獨立的家庭。

事實上,最常見的情況是:女方家庭出來一個女人,這個

女人在

努力融入男方的整個家庭。

“別幫兒媳帶娃”,一位奶奶給出的忠告很現實,跟重男輕女無關

那麼,這個家庭究竟該聽誰的?由誰做主?

強勢的婆婆認為:這是我的兒子、我的家,自然該聽我的,不只原生家庭成員得聽我的,新來的也該聽我的。

新一輩的兒媳認為:結婚意味著成家,既然是成家,自然該有新的一家之主。

“別幫兒媳帶娃”,一位奶奶給出的忠告很現實,跟重男輕女無關

等到下一代人出生,主人翁的紛爭會變得更劇烈:老一輩需要繼續鞏固老家主的領導地位;新一代想要引進新的思想意見。

這個時候,如果

作為

紐帶的男人沒有明確表示,只想和稀泥,那麼,由孩子引發的婆媳矛盾在所難免,進一步就會從家主之爭演變成孩子決定權之爭。

“別幫兒媳帶娃”,一位奶奶給出的忠告很現實,跟重男輕女無關

李阿姨家就是這樣,李阿姨是個比較強勢的人,家裡事無鉅細都是她說了算。李阿姨的兒子是個懶散的甩手掌櫃,平時就愛躲清閒,李阿姨的兒媳是個軟脾氣的人,平時也很好說話。

“別幫兒媳帶娃”,一位奶奶給出的忠告很現實,跟重男輕女無關

可是,生了孩子後,也不知是不是應了那句“為母則剛”,兒媳開始變得強勢起來,兒子還是那個躲在媽媽身後的巨嬰,李阿姨就覺得兒媳變了,不太聽話了,婆媳倆的矛盾也越來越多。

如果是這樣主導權不明確的家庭,主人翁沒有定好,決定權在哪還在爭執,那麼,這樣的

“幫忙帶孩子”

,還是不幫為好。

“別幫兒媳帶娃”,一位奶奶給出的忠告很現實,跟重男輕女無關

03

育兒分歧:經驗還是科學?

婆媳矛盾爆發最集中的點就是育兒方面:老一輩有老一輩的經驗,畢竟,孩子爸就是這麼帶大的,不一樣長大了嗎?

年輕一輩可不這麼認為:帶孩子不是養貓養狗,失之毫厘謬以千里,要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就要講究科學育兒,你說養大了你兒子,可是,你養好了你兒子嗎?

當兩代人的認知產生了碰撞,究竟是看經驗還是講科學就成了最大的衝突。

“別幫兒媳帶娃”,一位奶奶給出的忠告很現實,跟重男輕女無關

拿李阿姨家來說,李阿姨是典型的老一輩,更專注孩子吃得多不多,穿得暖不暖,長得胖不胖;李阿姨的兒媳是搞學前教育的,凡事講究科學規律,更關心孩子吃得健不健康,專注力好不好,自主動手能力強不強。

李阿姨的孫子在2歲前都是兒媳自己帶的,在這兩年裡,工作雖然忙,但是對孩子技能、習慣的培養也沒落下,比如:自己吃飯,專心玩遊戲、看繪本、語言等。

“別幫兒媳帶娃”,一位奶奶給出的忠告很現實,跟重男輕女無關

後來,因為工作原因,兒媳實在兼顧不了工作和孩子,這才把孫子送了回來。說是送回來,其實就是把孩子送回孩子爸爸身邊,畢竟男孩子的品格培養也離不開爸爸。

李阿姨一聽,就慌了:孩子爸爸怎麼會帶孩子呢?於是就著急忙慌接過了帶孩子的責任。

結果,越帶矛盾越多,究竟是老一輩的經驗好,還是新一代的科學棒,婆媳倆總有吵不完的架。

“別幫兒媳帶娃”,一位奶奶給出的忠告很現實,跟重男輕女無關

李阿姨走的時候,整個人顯得很沮喪,本意是趁著自己還能動,給年輕人減輕負擔,結果卻適得其反,鬧得家宅不寧、爭吵不斷。

臨走前,婆婆勸李阿姨:孩子是兩個年輕人自己的孩子,帶孩子的主體也應該是孩子的爸媽。作為老一輩,咱們能做的就是督促好自己孩子盡好父親的責任,必要時搭把手就好;如果有能力,也可以在物質上給點支援,其他的還是要年輕人自己來。

“別幫兒媳帶娃”,一位奶奶給出的忠告很現實,跟重男輕女無關

畢竟,自己兒子是寶,別人家女兒也不是草,年輕人有自己的想法和相處模式,咱老人能做的就是給點建議,至於未來怎麼做,還得看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