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八大家中,誰去世後的諡號差點為“文”?

唐宋八大家中,誰去世後的諡號差點為“文”?

“諡號”一詞中:“諡者,行之跡也;號者,表之功也。”古人為了對去世的人進行蓋棺定論,會選擇用諡號來對這個人物進行評價。在中國古代歷史中,諡號為“文”是一種特殊的榮譽。

唐宋八大家中,誰去世後的諡號差點為“文”?

高誘注《呂氏春秋·首時》:“經天緯地曰文”《逸周書·諡法》:“道德博厚曰文”“愍民惠禮曰文”“錫民爵位曰文”“勤學好問曰文”《白虎通義·諡》:“慈惠愛民諡曰文”。

唐宋八大家中有一個人,差點去世後的諡號為“文”。這個人就是歐陽修。胡柯《歐陽修年譜》:“熙寧七年八月諡文忠。省司準敕定諡。……依例牒太常禮院擬諡,今準回牒連到議狀,諡曰‘文忠’”歐陽修的諡號最後定為“文忠”但是其中還發生了一點小故事。本來太常寺討論歐陽修的諡號的諡號,最初是定為“文”的,但是常秩說:“歐陽修有定策之功,請加‘忠’”。什麼是“定策之功”指的是歐陽修在宋英宗上臺這件事上有很大的功勞,畢竟當時的歐陽修身為參知政事,穩定朝政那是不在話下。於是乎,歐陽修的諡號就最終確定為“文忠”

唐宋八大家中,誰去世後的諡號差點為“文”?

文忠(小篆)

陸游在他的《老學庵筆記》提到這件事,認為是因為常秩和晚年的歐陽修關係惡化,並且為了將“文”這個諡號留給王安石,故意讓歐陽修的諡號變成“文忠”,表面上看是誇歐陽修,實際上是貶低他。不過,這種說法出自一家之言,而宋人筆記好添油加醋,未必可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