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伯溫討水喝,農婦故意往碗裡撒了一把穀殼,劉伯溫:她大有智慧

劉伯溫討水喝,農婦故意往碗裡撒了一把穀殼,劉伯溫:她大有智慧

“三分天下諸葛亮,一統江山劉伯溫”。短短十四個字,簡明扼要地說明了劉伯溫對於朱元璋打下大明王朝基礎的重要性。在民間歷史上,他以奇人異士的形象出現,通曉奇門八卦,可預測未來之事。

可就是這麼一位奇人,竟然曾經和一位農婦結下了樑子,原因竟是農婦在水中灑下的一把稻穀殼兒。可就在多年之後,劉伯溫幡然醒悟,讚歎這農婦的大智慧,他們之間到底發生了什麼呢?

劉伯溫討水喝,農婦故意往碗裡撒了一把穀殼,劉伯溫:她大有智慧

01

穀殼之怨

在元朝這個對於漢人來說並不友好的年代中,劉伯溫望用學識改變自身命運,天資聰穎的他,早早地在鄉間就有了神童之名。

年至23歲,劉伯溫決定要以漢人身份參加科考,成漢人官員,為百姓造福。

然而家住浙江青田的劉伯溫因古代交通不便,只能步行前往上千裡外的元朝京城大都趕考,上千公里的路程,他每日都需想方設法走上幾十里路才能趕上。

劉伯溫討水喝,農婦故意往碗裡撒了一把穀殼,劉伯溫:她大有智慧

恰逢一天天氣炎熱,山路崎嶇,劉伯溫不明方向,竟歪打正著走入一家村落,正值口渴,見一農婦正在井邊打水,走上前去,問農婦討上一口水喝。

農婦見其有儒士風範,並無惡意,爽快地舀了一瓢水,遞給了劉伯溫,對於口渴之人,眼前一碗清澈的水,便是極致的誘惑,痛快的一口乾掉,必然深感暢爽。

然而當自己剛開口,農婦就拿起了身邊的稻穀殼兒撒在了碗裡,劉伯溫不滿的情緒便出現了。

農婦舀的是井水,並不是熱水,無法泡開穀殼,穀殼本身也無法當做茶葉,不存在芬芳的香味。

劉伯溫討水喝,農婦故意往碗裡撒了一把穀殼,劉伯溫:她大有智慧

劉伯溫認為,這就是農婦表達不滿的一種方式,不想白白給一個外地人喝上一瓢水,所以要難為一下,心裡才覺得舒服。奈何處在他人屋簷下,就只能默默忍受,他不斷的吹開穀殼兒,慢慢的把水喝完,隨後便準備上路赴京趕考。

02

元朝仕途無奈辭官,直至明朝飛黃騰達

正當自己要離開,農婦叫住了他,見劉伯溫乃是學士模樣,希望他能夠幫自家算算運勢。因為舊房居住許久,經過歲月蹉跎,已然不能長住,一家人需要搬至它處,希望劉伯溫利用風水學識,為家人挑一個好地方。

劉伯溫討水喝,農婦故意往碗裡撒了一把穀殼,劉伯溫:她大有智慧

其次自家兒子年紀不小,婚事還沒有定下,是否能夠幫孩子看看面相手相,得其婚姻之望。劉伯溫心想,你如此難為我,竟然還要我幫你算福祉,理婚姻。

回想自己接受的高等教育,劉伯溫決定以德報怨,敷衍地為農婦算出了新房址的位置,並且讓農婦不要擔心孩子的婚事問題,在農婦之後的感謝聲中,年輕氣盛的劉伯溫果斷的離開,奔向自己的科考之路。

劉伯溫討水喝,農婦故意往碗裡撒了一把穀殼,劉伯溫:她大有智慧

劉伯溫的天資,讓他在科考中獲得了優異的成績,已經達到了達官的標準,但也正是因為他是一個漢人,以及元朝末期戰火連天的原因,

他在家中連續賦閒3年的時間,最終才被安排去到江西高安縣城當縣丞,也就是縣令秘書的職務,僅僅只有正八品,距離九品芝麻官一步之遙。

劉伯溫並未因為官職高低敷衍工作,而是儘自己的能力,去整治官場的黑暗,查出了諸多黑心商戶與貪腐官員的關係網,用自己的雷霆手段去整治。

劉伯溫討水喝,農婦故意往碗裡撒了一把穀殼,劉伯溫:她大有智慧

然而元朝作為我國曆史上作為黑暗的年代,行至元朝末期,官場的黑暗已經到了無可救藥的地步。不論劉伯溫如何整治,都無法根除地方貪腐問題,畢竟上面的做派就決定了他的懲治行動會以失望告終,甚至還得罪了一大堆上層官員。

劉伯溫作為一代天才,自然能夠看清其中精髓,內心無奈的他決定辭官回鄉,等待世事變化。元朝末期,起義頻發,

最終朱元璋拿下了天下政權,在起義過程中,他聽聞劉伯溫為民造福的名聲,親自上門,請劉伯溫出山。

劉伯溫討水喝,農婦故意往碗裡撒了一把穀殼,劉伯溫:她大有智慧

自此之後,劉伯溫開啟了自己在明朝的高光仕途,用自己的才能,鞏固明朝政治架構,建立明朝初期經濟體系,並且他知曉奇門遁甲等工匠之術,讓明朝的“工業化”發展有了飛速的進展。

功成名就後的劉伯溫,心境和多年前已然是兩個境界,隨著歲月流逝,他鬢角已然有了些許白絲,追憶過往,他還是沒有想清楚那位老婦人為何會那樣做。

03

重逢夫人,內心釋然

恰逢公務外出,他再次經過了當年那個村子,一眼望去,發現有一棟房屋非常氣派,透過敞開的大門,劉伯溫見到了曾經的那位婦女,她也已經白髮蒼蒼,兩人對視一眼,也不知為何,就認出了對方。

劉伯溫討水喝,農婦故意往碗裡撒了一把穀殼,劉伯溫:她大有智慧

老婦人不斷感謝劉伯溫,當年就是聽了劉伯溫的話,搬了住所,兒5子第二年就成婚,並且如今子孫成群,做起了小生意,過上了富足生活。

劉伯溫的預言也許是歪打正著,看到老婦人如今享受天倫之樂,他的內心早已沒有了曾經的怨氣,更多的是溫暖與感動。

他提出了當年的疑惑,老婦人笑了笑,

之所以撒下一把穀殼兒,並不是難為劉伯溫,而是因為夏日的井水冰涼,若是像劉伯溫那樣豪飲,肚子突遇寒冷,必然會鬧肚子,所以才灑下一把穀殼,讓他喝慢點。

趕考之路本就長遠,若是路上出現身體不適,並且無地醫治,又或者說耽誤了科考,那問題就大了。

劉伯溫討水喝,農婦故意往碗裡撒了一把穀殼,劉伯溫:她大有智慧

劉伯溫無奈地笑了笑,內心羞愧,當年自己氣盛,竟將當年婦人的好心當做惡行,如今茅塞頓開後,他的內心釋然許多。

老婦人也沒有歸罪,她與劉伯溫雖然身份相差許多,但都是同路人,一樣具備善心,一樣樂於助人。

兩人將人與人之間散發的真善美展現到了極致,這也是古人為我們留下的珍貴典故。

不論哪個朝代,都必然有黑暗面的事物存在,但我們依然要用善意的眼神看待這個世界,因為眼神是亮的,才能去結實那些真正能溫暖自己的人,感受那些值得自己懷念的美好記憶,這更是老祖宗的智慧。

圖片來自網路,如有侵權,聯絡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