臘八遇大寒,喜樂又團圓,這碗溫暖甜糯的臘八粥,你怎能錯過?

臘八遇大寒,喜樂又團圓,這碗溫暖甜糯的臘八粥,你怎能錯過?

大寒有盡,臘八開年。

二者相逢,喜樂團圓。

濃情臘月,事事粥到。

寒氣逆轉,唯有春暖。

臘八遇大寒,喜樂又團圓,這碗溫暖甜糯的臘八粥,你怎能錯過?

今天是大寒,偏偏也是臘八!我估計在外地遊子都在期盼和倒數著回家的日子,沒幾個家裡熬臘八粥的吧?相對於其他節日美食,臘八粥的影響力的確微乎其微。

臘八遇大寒,喜樂又團圓,這碗溫暖甜糯的臘八粥,你怎能錯過?

其實臘八粥也沒什麼好吃的,無非就是雜豆粥嘍,稀裡糊塗地煮一鍋,跟百家飯似的。一般都是寺廟這一天要做很多,然後佈施給崇佛的善男信女。誰叫臘八粥原本就叫佛粥呢。

臘八遇大寒,喜樂又團圓,這碗溫暖甜糯的臘八粥,你怎能錯過?

據說如來佛祖釋迦摩尼相傳是農曆臘月初八悟道成佛的,古印度人那一天就要吃雜拌粥來慶祝。後來傳到我國覺得雜拌粥實在太寒嗆,就改用香米和各種乾果熬成粥。

而且宋代時還有這麼一個風俗:

臘八粥除了人吃以外,還要餵給樹吃,稱之為“喂樹”。

也就是找那些空心的樹,砍開一個小窟窿,把粥灌進去,據說這樣可以幫助樹長得茁壯…

臘八遇大寒,喜樂又團圓,這碗溫暖甜糯的臘八粥,你怎能錯過?

宋代最傳統的臘八粥由糯米,芝麻,薏仁,桂圓,紅棗,小米,蓮子,赤小豆這八種配料熬煮而成,每一種食材都代表一種佛緣,是有講究的。但是後來大家也就不計較什麼了,喜歡放什麼就放什麼。

臘八遇大寒,喜樂又團圓,這碗溫暖甜糯的臘八粥,你怎能錯過?

比如到了明清兩朝,就開始用糯米,秈米,黃米,小米,黑米,栗子,赤小豆,綠豆,紅棗,核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桂圓,芡實,南瓜,枸杞,葡萄乾,玉米,白果,百合…當然也不再拘泥於“八”這個定數,張瀾之的《瞥惰園集》中,就曾記載崇禎十一年(1638年),他們家的臘八粥用了六十八種配料…

土豪就是土豪,大戶人家就是大戶人家,這頓粥喝了不到6年,崇禎皇帝就在煤山上吊了。你在這喝臘六十八粥,那邊老百姓連口糠都吃不上…明亡一點都不虧。

臘八遇大寒,喜樂又團圓,這碗溫暖甜糯的臘八粥,你怎能錯過?

更有趣的是,臘八粥不光有甜口的。在江南,特別是蘇州這一帶,有些人家的臘八粥要放入松子,芡實,木耳,青菜,茭白,茨菇,荸薺,蓮藕,菱角肉,肉沫,香菇,香油等熬煮而成,這就是另一種味道的鹹口臘八粥了。

也許是口味的緣故。雖然都是稀裡糊塗一碗粥,但甜口的我一口也不想碰,鹹味的反而能連吃兩大碗。其實,大戶人家的臘八粥做起來還頗為精緻,我外婆就曾經講過一個故事。

臘八遇大寒,喜樂又團圓,這碗溫暖甜糯的臘八粥,你怎能錯過?

她的祖奶奶曾經在一個官宦人家當傭工,這家人勢力極大,家財萬貫,吃穿用度都講究的不得了。比如臘八那一天,別人只是喝粥,而他們家就一定要做出花樣來。

具體做法是:

1,大個蜜棗蒸熟放涼後去核,填入白豆泥。

2,選個頭最大的核桃,剝出完整的核桃仁,然後一分兩個。

3,白果仁蒸熟之後,取葵花籽仁上尖部插入果仁兩側,形如雙耳。

4,山楂煮熟成泥,在果仁上點出眼睛。

5,再取四粒大個卵形花生,鑲嵌在蜜棗的前後兩端,做成前肢和後腿。

6,用小竹籤把果仁安放在核桃仁上,再插入蜜棗前端。

7,最後再用一粒葵花籽仁插入蜜棗後部,形如尾巴。

這樣一隻活靈活現的小獅子就做完了。

臘八遇大寒,喜樂又團圓,這碗溫暖甜糯的臘八粥,你怎能錯過?

等到晚上吃過菜餚,要上主食的時候,就臨時把它放入已經煮糜的糯米粥中,馬上就有一種雄獅立於白雲之上,睥睨眾生的佛家寓意了。

這種刻意的奢華,早就已經被雨打風吹去。流傳下來的,還是這碗已經把人生熬到最深滋味的粥。願有人與你共黃昏,願有人問你粥可溫。願你喝過最辛辣的酒,也喝過最甜糯的粥。

臘八遇大寒,喜樂又團圓,這碗溫暖甜糯的臘八粥,你怎能錯過?

來吧,乾了這碗臘八粥,來年幸福又團圓。

臘八遇大寒,喜樂又團圓,這碗溫暖甜糯的臘八粥,你怎能錯過?

我是瀾饞食記,愛美食愛生活,熟知中外家常小菜,廚房秘籍。為人耿直,只說乾貨,杜絕忽悠。喜歡美食文化和廚房家常美食,每日(屁)更新深度吃文,關注我!從我這裡學到的,可以讓你成為餐桌上當仁不讓的焦點。

臘八遇大寒,喜樂又團圓,這碗溫暖甜糯的臘八粥,你怎能錯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