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聯·奮鬥者說 |“不完美”的程式設計師:與身體和解,與世界相擁

本文來源:時代週報 作者:劉子裕

編者按:

人間的煙火,由奮鬥者點燃。

奮鬥無關年齡和職業,無論是為夢想背井離鄉的新市民,還是為責任和大愛沉到基層的公益扶貧幹部,亦或是起早貪黑為生活奔忙的騎手、快遞員和市井商販,滿懷熱忱敢闖敢拼的創業者,格子間裡造夢的白領,他們都是這個時代的奮鬥者。生活與我們都不完美,即便看清了自身侷限,他們依然腳踏實地奮鬥著,並相信“明天會更好”。在他們身上,有著為夢想、為家人奮鬥的一股衝勁,也有因缺經驗、缺資金而產生的一時脆弱,但無論當下悲喜,他們都是自帶微光、一旦凝聚便能照亮世界的人。

作為頭部持牌消費金融公司,招聯一直高度關注奮鬥者群體,並針對這一群體的需求推出了諸多普惠金融創新產品與解決方案,希望藉由微光照亮微光。這些奮鬥者有著怎樣的故事?他們跟招聯又發生了怎樣的關聯?我們推出“招聯·奮鬥者說”專題,聆聽奮鬥故事,感受金融之光。

拄著柺杖走出家門、乘電梯下樓、取車、開車、坐電梯上樓,到辦公室放下公文包,坐下後開始敲程式碼……這是軟體開發師黃圳奇每天上班的固定流程,雖腿腳不便,但他的日常工作與生活,與其他同事相比其實並無太大差別。

事實上,在資訊化高速發展的今天,新領域、新工作、新崗位不斷湧現,社會環境趨於無障礙化,殘疾人就業不斷超越障礙,各行各業都出現了不同殘障人群的身影。這是科技向善的力量,也是普惠觀念的現實映照。科技之力填補甚至抹平了特殊群體、弱勢群體與其他普通人之間的差距,為他們提供了更多融入社會生活、實現個人價值的可能。

招聯·奮鬥者說 |“不完美”的程式設計師:與身體和解,與世界相擁

△圖源:圖蟲創意

當殘障人士邁出家門、融入社會,“殘疾”不再是他們身上最突出的標籤。憑藉自身專業技能,他們像其他健全人一樣,可以用運動員、程式設計師、外賣騎手、撰稿人、舞者、網約車司機等職業標籤來定義自己的身份,投身火熱的工作和生活,成為千千萬萬奮鬥者中的一員。

從深層邏輯看,普惠金融與科技向善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均力圖“讓更多人過上美好幸福的生活”。作為科技與金融的“結合體”,招聯致力於為廣大普通人提供平等的金融服務,也為殘障群體、弱勢群體提供公益扶持。自開展“指尖微光”公益專案以來,招聯為諸多社會殘障人士提供就業指導和技能培訓,併為殘疾人及其家屬提供就業崗位,其中,殘障人士黃圳奇就為妻子黃麗爭取到了招聯外包專案的兼職工作。結緣於此,我們對黃圳奇的經歷有了更多瞭解:自小身患小兒麻痺症、拄著柺杖從農村走到了城市、歷經曲折才找到第一份工作、因一篇報刊文章與妻子相識相愛……在與黃圳奇的深度交流中,他這些大大小小的經歷更加清晰地呈現在我們面前。

求職遭拒:“因為你是殘疾人”

“因為你是殘疾人,我們不能讓你來上班。”時隔多年,黃圳奇對畢業求職時遭遇的諸多“不公平”依然記憶猶新。

2005年,黃圳奇從湖南中醫藥大學畢業。跟其他畢業生一樣,他對未來的人生滿懷憧憬。他想從事本專業相關工作,做一名專職軟體開發工程師,期待憑藉自己的才華在職場上大展身手。

期待是美好的,但現實冰冷又殘酷。畢業之後黃圳奇發現,出色的專業能力並不意味著一定能找到好工作,自己的所有優勢加起來都不足以抵消腿腳不便帶來的阻礙,幾乎沒有公司願意錄用他。

在長沙待了三個多月,黃圳奇輾轉於各大招聘現場,投了幾百份簡歷,拄著柺杖面試了多家公司的崗位,卻屢屢碰壁。他漸漸不再執著於投遞軟體開發崗,開始將“網”撒向其他崗位。

招聯·奮鬥者說 |“不完美”的程式設計師:與身體和解,與世界相擁

△圖源:圖蟲創意

“因為我學的是計算機專業,但是2005年我們國家的計算機軟體行業遠遠沒有現在這個容量,沒有這麼多崗位,所以當時競爭是非常激烈的,當時像網管這種相對簡單的工作基本都要大學本科起步。”一開始,黃圳奇將求職失敗歸咎於行業因素及自身能力問題,直到後來有個公司相當直白地點出了拒錄他的主要原因,他才“醒悟”過來,原來很多公司都存在對殘疾人就業的歧視。

那是最接近入職的一次機會。有一家公司開出了1200元/月的工資,招聘軟體開發崗人員,黃圳奇滿懷期待地去了他們公司面試,面試官對他也非常滿意,當場表示願意招收他,讓他下週一就到公司上班。

黃圳奇非常開心,他回到住處就開始準備入職資料。沒想到的是,到了週日晚上,那個公司的人事卻打電話過來,告訴他,“公司總經理不同意你來上班,因為你是殘疾人。”這種明目張膽的歧視讓黃圳奇感到憤怒和沮喪,他突然想到,之前那些單位很可能也是考慮到自己身體原因才拒錄他,只是沒有明說罷了。

因自小身患小兒麻痺症,黃圳奇對旁人異樣的眼光早已習以為常,他將大部分時間和精力投入到學業中,考上了大學,卻在畢業後再次遭到 “不公平”的重擊。他失望地離開長沙,來到了廣州,盼著能在這裡找到一份安身立命的工作。

他投靠了在廣州做搬家業務的親戚,晚上睡在親戚租來的小屋的沙發上,白天就跟著搬運貨車穿梭於廣州各個區,儘可能地尋找就業機會,但一段時間後依然一無所獲。後來,經一位記者朋友介紹,黃圳奇終於獲得了一份offer,去深圳一家電子廠做媒體專員。

雖然專業不對口,但至少是一份工作,這對黃圳奇來說已經十分難得。由於這個電子廠是個小型公司,也沒有聘請專職IT人員,所以黃圳奇經常主動幫公司做一些IT維護、網頁開發等工作,就這樣身兼數職做了三年,直到電子廠倒閉他才離開。

接納自我:與身體“和解”

在聊天過程中,黃圳奇給人的感覺是侃侃而談且十分自信的,但據他描述,過去的自己敏感內向,與現在有很明顯的差別。

黃圳奇出生於一個農村家庭,一歲多時,他就被家人發現腿肌無力,後被醫生診斷為小兒麻痺症,自小父母對他的期望就比弟弟妹妹更高。

“你看你肩不能挑、手不能提、腿不能跑,如果不讀書你以後能幹嘛呢?”黃圳奇的父母沒有什麼文化,卻認定讀書是這個兒子唯一的出路,雖然家裡經濟困難,但黃圳奇的學費卻被列入家庭“優先支出項”。

讀書時期的黃圳奇,心情時常隨著成績高低變化而起伏不定。小學時,村小的學習氛圍並不濃厚,黃圳奇只要努力一下,就能獲得優異成績,老師的肯定也帶給他不少慰藉,讓他覺得自己跟身體健全的同齡人相比各有所長。

進入中學,身邊都是優秀的同學,黃圳奇由學習成績帶來的自信逐漸消失。他以鄉鎮第一的成績考入縣一中,在班裡卻成了平平無奇的存在。一個班60個人,黃圳奇卻只排到49名,這讓他感到自卑。每天舍友都睡覺了,他還去洗手間藉著燈光背單詞。

黃圳奇還要每天拄著柺杖、提著桶往返于山上的澡堂、宿舍及教學樓,需要克服住宿生活帶來的諸多不便。“當時就是憋著一口氣,整個中學時代我都在趕成績,人也比較內向木訥、不愛說話,心裡也是比較壓抑,最終也沒有考上最理想的大學。”黃圳奇心有遺憾。

不過,黃圳奇還是覺得自己足夠幸運。進入大學後,他積極參加學校活動,逐漸變得開朗自信,開始正視自己、接納自己。“因為腿腳不便在生活中帶來的影響是顯而易見的,我的腿不可能像別人那樣健步如飛,但它又會伴隨我一輩子,那肯定要跟自己的身體和解,其實和解也是一個很漫長的過程。”

黃圳奇暗暗告訴自己,與其關注那些腿腳不便帶來的影響,不如去想想還有哪些事是自己能做的。“我以前就習慣迴避這個問題,其實很多事並不是因為殘疾影響的,而是自我否定、自我限定才做不了的。因為覺得殘疾人不行,然後就不去努力所以才不行。”

大學期間,他經常去湖南日報的一位記者家裡做客,在他的鼓勵下開始撰寫並發表文章。一來二去,這位記者成了他的好朋友,黃圳奇的第一份工作也是在他的牽線下找到的。

“第一份工作是靠朋友,第二份工作就是完全靠我自己得來的。”電子廠倒閉後,黃圳奇參加了深圳殘聯組織的一個高階培訓計劃,為從事軟體開發工作做準備。經過一年多培訓,黃圳奇靠自己的專業能力及面試技能,成功進入富士康,成為一名真正的軟體開發工程師,開啟了新的職業歷程。

這也是黃圳奇築牢自信心的一個重要轉折點。“這對我的人生影響非常大,因為覺得離開了朋友的幫助,我也能找到工作,算是突破了一個侷限吧。靠自己的力量找到一份喜歡的工作,說明靠自己也能在深圳立下腳跟,我也更加自信了。”

之後,黃圳奇不斷提升自身的專業技能,從富士康跳槽到網際網路創業公司,再到華為外包專案組、招行外包專案組,跳槽數次,薪資也翻了好幾倍。2014年,他在考慮跳槽前還去考了C5駕照,出行的便利讓他的就業選擇半徑擴大到了整個深圳市區。

“這個駕照我也是考了三年才拿到,即使什麼都比別人慢一點,但其他普通人擁有的我也想透過自己奮鬥去得到,像買房買車這種物質上的東西也是一樣。”黃圳奇表示,這讓他覺得自己與其他人的差距在不斷變小,也讓他在生活中更加自信積極。

希望被平視:殘疾只是一個特徵

在富士康工作時,黃圳奇做著自己喜愛的軟體開發工作,在經濟上也比以往稍微寬裕了些,開始思考起終身大事來。

2011年,一個叫黃麗的女孩子入職了富士康,她在公司內刊上看到了黃訓奇在業餘時間寫的文章,深受感動,兩人在後來的接觸和交流中慢慢有了感情。2013年,黃麗頂住家人的壓力,與黃圳奇結婚組建了小家庭,之後有了一對可愛的兒女,現在一家四口的生活幸福美滿。

身為殘障人士,黃圳奇與其他“殘友”保持著緊密聯絡。一次偶然的機會,他在殘友群看到招聯“指尖微光”公益專案,瞭解到該專案可為殘疾人以及殘疾人家屬提供工作,其中客服類兼職工作可實現在家裡“就業”,十分適合自己的妻子。於是,他幫妻子爭取到了招聯外包工作崗位。

“我挺滿意這份工作的,至少居家辦公啊,可以一邊照顧家庭,一邊打發時間,也可以幫家裡減輕一點負擔。”自從做了這份兼職,黃麗每天都過得充實快樂,還收穫了職業上的成就感。

招聯·奮鬥者說 |“不完美”的程式設計師:與身體和解,與世界相擁

△圖源:圖蟲創意

在日常生活中,黃麗在家陪伴孩子的時間比較多,也儘可能地給予孩子良好的家庭教育。面對小孩對爸爸身體的疑惑,她會教育他們,“爸爸腿腳不便,跟那些留長頭髮的爸爸是差不多的,只是一個生理特徵而已。”

“但其實,一開始她對我的照顧也是過於熱情了,她是一個心地柔軟的人,對弱勢群體非常善良。”黃圳奇笑道,“就是樣樣都考慮到,像飯來張口、衣來伸手那樣,然後我上班還要送我到樓下給我打傘,後來幾次我就跟她商量,就是我需要做家務,我需要自己去上班。”

黃圳奇希望,無論是在婚姻家庭中,還是在社會職場中,自己都能被“平視”。“我是跟大家一樣的普通人,我已經完全接納了自己,但也希望被平等看待,而不是俯視或仰視。”他打了個比方,“就像過去,人們看戴眼鏡的人覺得奇怪,但現在大家都見怪不怪了,希望大家也都能像看待戴眼鏡的人那樣看待我們。”

他表示,現在的自己就跟其他普通人一樣,在職場上努力升職加薪,也希望透過自己的奮鬥買房買車,讓自己和家人過上更加幸福的生活。

無疑,科技進步縮短了殘疾人與健全人之間的差距,也為殘疾人家屬帶來了福音,幫助他們解決了在職業發展及日常生活中的諸多難題。隨著社會環境越來越趨向於無障礙化,越來越多的殘疾人邁出家門、參與到社會分工中來,我們也應該以更加平常的眼光來看待這個群體,而不是想方設法地給予他們特殊對待。

就像招聯“授人以漁”的公益模式,擺脫了以往傳統的捐助捐款模式,透過為特殊群體、弱勢群體提供求職培訓與就業崗位,讓各類殘障人群公平參與到社會建設中來,鼓勵他們透過自己的努力奮鬥去實現人生目標,以更加平等的姿態融入到社會生活中。

如今,招聯“指尖微光”公益專案已累計為超300名殘障友人提供了工作崗位,用微光關注殘障人士的生活,助力他們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招聯深知,每一個奮鬥者都應被善待,只有讓更多善良但平凡的人們散發光亮,才能匯聚更大的能量,照亮更多人群和地方。微光成炬,這世界也便隨之更加美好溫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