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為何能夠清剿鰲拜?

提到清朝歷史發展程序中最著名的皇帝,相信許多人第一時間想到的便是康熙。與在九子奪嫡中勝出的雍正、生於盛世時代的乾隆皇帝不同,康熙皇帝少年登基,曾面臨著數不盡的政治難題。

眾所周知,古代社會中,主少國疑的情況時有發生,所以,在康熙皇帝登基之處,所面臨的質疑與限制數不勝數,身為一位少年,能夠頂住如此巨大壓力的康熙也絕非尋常之輩。

可以說,在康熙在位期間,稍有不慎便會滿盤皆輸,成為政治鬥爭中悲慘的犧牲品,最終將先祖打下的基業敗於手中。而在康熙皇帝登基之初,所面臨的最大困境就是與輔政大臣鰲拜的對抗。那麼,作為一位少年繼位的皇帝,為何後來的康熙會變得如此強大,最終成功清剿鰲拜一黨,成功收回手中的皇權呢?

康熙為何能夠清剿鰲拜?

首先,從鰲拜本人手中的權力來看,他與其他朝代那些權傾朝野的大臣之間有著一定的差別,而這其中的差別就在於權力的大小。

與其他朝代不同的是,清朝時期,八旗子弟各有自己的派系存在,正因如此,儘管鰲拜擔任著輔政大臣一職,且在康熙皇帝正式執政前大權獨攬,但出身於鑲黃旗的他也很難對其他七旗內的臣子進行控制。

不僅如此,因各旗內部的權力均較為分散,所以,儘管鰲拜出身鑲黃旗內,卻仍然無法隨意調動鑲黃旗內的

軍事勢力

。且不論鰲拜是否有謀反之意,就算他打算做出傾覆皇權之舉,因為手中沒有兵權,他的勢力也很有可能會直接敗在皇家護衛手中,難以對康熙皇帝造成任何負面影響。

康熙為何能夠清剿鰲拜?

從權力分佈情況來看,鰲拜所能掌控的權力範圍被框定在朝堂之中,這也意味著鰲拜很難透過調遣軍隊的方式進一步提升自身地位,對於這樣一個手中並無實際兵權的輔政大臣,康熙皇帝對其進行清剿的難度便顯然降低。

第二,從鰲拜本人的種種行為來看,他並不是一個想要謀反的臣子。根據相關歷史資料來看,作為一位武功了得的輔政大臣,鰲拜並沒有因自身的特殊身份而遭到康熙皇帝的記恨,不僅如此,在康熙皇帝將鰲拜收復後也公開表示,鰲拜是一位對社稷有功的臣子,並無任何謀反之心,當鰲拜離開人世後,康熙皇帝更是將其追封為一等男爵。

儘管在一部分人看來,康熙皇帝的這一舉動不過是為了安撫臣心,並不是真正敬重鰲拜,可對於一位手握大權的皇帝來說,他並沒有必要以追授一等男爵的方式安撫臣子。

康熙為何能夠清剿鰲拜?

所以,結合康熙皇帝后期對鰲拜的種種評價就能看出,雖然鰲拜是一位輔政大臣,且有過一段權傾朝野的時期,可他並沒有將少年登基的康熙作為傀儡皇帝,正因如此,後期的康熙才能夠在真正成熟後,順利將皇權從鰲拜手中收回。

經歷過此次收復鰲拜權力的事件後,康熙皇帝在處理國家政治事務上有了更加成熟的觀念,同時也能夠做到更好地平衡不同部門、不同臣子之間微妙的關係,此後,他順利將清朝統治推向了全新巔峰,為百姓創造一段盛世年華。

結語:

從以上內容來看,康熙皇帝的成功除自身較強的政治能力外,與鰲拜的特殊性也有著密切的聯絡,倘若鰲拜是一位對權力有著巨大渴望的臣子,或許康熙皇帝收回皇權的過程也會變得更加艱難。

康熙為何能夠清剿鰲拜?

可見,雖然從表面上看,康熙皇帝收復權力的過程相對順利,但在實際的歷史發展程序中,康熙皇帝的每一個選擇都是生死相伴,一念之差間,便可能出現天大的差別。

所以,在對歷史進行了解與學習時,也應當做到儘可能地全面,避免因外界輿論或自身思維模式的影響,對歷史產生錯誤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