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羽敗走麥城,張飛死於非命,劉備傾國伐吳,背後竟是連環毒計!

桃園三結義是《三國演義》中的第一個故事。提起劉備、關羽和張飛,人們總是會聯想到他們早年在涿郡張飛莊後那花開正盛的桃園,備下烏牛白馬,祭告天地,焚香再拜,結為異姓兄弟,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願同年同月同日死。人們一直傳誦著這個故事,也一次次有人效仿著焚香結義。

但事實上桃園三結義的故事卻是隻存在於《三國演義》中,來自於羅貫中先生的杜撰。但東漢末年,朝政腐敗,連年災荒,使得民不聊生。劉備想拯救陷入水深火熱之中的百姓,張飛、關羽願與劉備共同幹一番事業。在此後的三十多年之中,三人風雨同舟,肝膽相照,終於開創了蜀漢基業,這卻是真。

關羽敗走麥城,張飛死於非命,劉備傾國伐吳,背後竟是連環毒計!

建安二十四年,劉備稱漢中王,拜關羽為前將軍,假節鉞。當年七月,關羽不顧來自東吳的威脅,率軍攻打樊城,並派人深入曹魏策反,擾亂敵人後方,曹操派大將於禁駐守。到了秋天,由於連連大雨,漢水因之氾濫,關羽借漢水淹沒于禁七軍,于禁降,又斬將軍龐德,羽威震華夏。

江東大將呂蒙乘關羽與樊城守將曹仁對峙之時偷襲荊州,攻佔了關羽的大本營江陵。關羽兩面受敵,急忙從樊城撤兵西還,駐紮在麥城。呂蒙採取分化瓦解的策略,使關羽的將士無心戀戰,逐漸離散。關羽孤立無援,堅守麥城。孫權派人誘降關羽,關羽假意投降,隨即逃走,但最終在必經之路被孫權派人埋伏。

關羽之死,導致蜀漢集團內部劇烈動盪,可以說是蜀漢集團由盛轉衰的前奏。對於曹魏,蜀漢和東吳的聯盟破裂且兵戎相見和以後蜀漢東吳日後聯盟具有間隙來說。曹魏相當於坐收漁利,之前關羽攻襄樊的損失在這整體局面的大利益變動下可以說是九牛一毛。

關羽敗走麥城,張飛死於非命,劉備傾國伐吳,背後竟是連環毒計!

因為關羽的死簡直就是一個時代英雄落幕的前奏啊。那麼熱熱鬧鬧的開始,那麼多英雄迭出,我們見證了一個個熱血的懷抱著夢想的英雄的誕生。可是宏圖未展,大業未成,他們就這樣或悲壯或離奇或窩囊地死了,他們當初的誓言還言猶在耳,亂世還在繼續,好像這些叱吒風雲,風頭無兩的英雄們什麼都沒改變,他們就只像煙火一樣劃過夜幕,留給我們這些觀眾的還是黑夜,而且是更加寂寥的黑夜。

劉備得知關羽被擒殺的訊息後,悲痛不已,之後就連自己的驍勇善戰的義子也因沒救關羽為由而將其處死。之後劉備化悲憤為力量荊州原本是劉表的地盤,曹操大舉南下,造成赤壁之戰,劉備才有機會佔據荊州的一部分。如果早在劉表去世,劉備便以堂叔的身份,輔助劉表的大兒子劉琦,仍然表奏劉琦為荊州牧。

關羽敗走麥城,張飛死於非命,劉備傾國伐吳,背後竟是連環毒計!

就不會產生“借”荊州這種懸案,也不致產生偷襲關羽的悲劇。之後劉備張飛為奪回荊州,為自己的結義兄弟報仇而不顧群臣勸阻,決定東征伐吳。蜀漢猛將張飛率兵萬人,從閬中至於江州,與劉備會師,但在出發前的晚上,張飛因思念關羽結果飲酒大醉,被醉酒後鞭打過的部下張達、範強所殺。

而劉備東征伐吳,雙方相持了半年之久。劉備為求速勝,使盡了各種手段。年僅卅九歲的吳軍年輕將領陸遜始終沉得住氣。儘管蜀軍一再挑畔,對吳將口出穢言,導致許多將領按捺不住,紛紛要求出擊。陸遜毫不動搖,展現高度的忍辱功夫,不受敵方的侮辱和同仁的激情所影響。陸遜以五萬兵力,對抗來勢洶洶的二十萬蜀軍,又是蜀主劉備親自領軍。

任憑蜀軍怎樣挑戰辱罵,硬是堅持下出。誘使劉備在萬般無奈下,做出了沿江札營以避暑的兵家大忌。迅速地抓住難得的機會,一把大火將蜀軍燒得毫無抬架之力。就這樣陸遜火燒連營劉備敗退白帝城,至此一病不起,病逝於白帝城,從此蜀漢成為了三國中最弱的一方。

關羽敗走麥城,張飛死於非命,劉備傾國伐吳,背後竟是連環毒計!

回顧至此,關羽死得悲壯,然之後張飛死得窩囊,再然之後劉備死得悽然。但是張飛之死疑點重重:身為一方主將兼司隸校尉的張飛,保安工作怎麼如此鬆懈?範疆張達到底為什麼要謀害張飛?為什麼這兩個小子幾乎是來無影去無蹤——在殺害張飛之前,他們的來歷沒有一點記載到。

而我們再來看張飛被自己的屬下所殺之後,並將張飛的首級去投奔孫權,張飛軍營都督送表給劉備,劉備聽聞後不由得嘆道:“噫!飛死矣。” 蜀漢後主追諡張飛為桓侯。張飛被殺,首級莫名其妙地到了孫權手裡,於是劉備與孫權仇上加仇,要不死個幾萬人,也真難解劉備心頭之恨。

這種局面不是孫權想要的,也是諸葛亮想竭力避免的,如果劉備張飛分進合擊逼迫孫權吐出吃進嘴裡的荊州,哪怕只是吐出一半,也是一個雙方都能接受的結局。再加之劉備伐吳失敗之後,諸葛亮說了一句眾所周知的話:“法孝直若在,則能制主上,令不東行;就復東行,必不傾危矣。”

關羽敗走麥城,張飛死於非命,劉備傾國伐吳,背後竟是連環毒計!

所以孫權和諸葛亮都絕不可能是謀害張飛的幕後主使。而張飛關羽死於非命,孫劉結仇,這對魏國最有利,所以背後一定是魏國的毒計,關羽死後,首級被送到魏國,魏國謀士分析,桃園三結義,兄弟情深,設計連環計刺殺張飛,嫁禍東吳,最好坐山觀虎鬥。所以說關羽敗走麥城,張飛死於非命,劉備傾國伐吳,這一切背後竟是連環毒計!

事實上也的確如此,曹操為了避其鋒芒,曾打算遷都,被司馬懿和蔣濟等勸住,二人建議曹操利用蜀、吳之間的矛盾,讓孫權出兵襲擊關羽後門,則可解圍。曹操採用了這一計策,孫權派呂蒙出兵,並將具體行動計劃告之曹操。曹操為了讓關羽早日退兵,挑起蜀、吳爭鬥,坐收漁利,便命人將東吳計劃寫好,射入關羽營中。

關羽敗走麥城,張飛死於非命,劉備傾國伐吳,背後竟是連環毒計!

關羽看後,猶豫不決,因此耽誤了時間,此時由徐晃帶兵救曹仁,羽不能克,引軍退還。此時孫權已據江陵,將關羽及眾將士的親屬盡都擄去,造成關羽軍心散亂、士氣低下,關羽遂敗走麥城,向上庸撤退,在接近蜀境時,關羽被吳軍小將馬忠生擒,被殺,頭顱被送去給曹操。之後所發生的一切,相比大家都知道,就是所謂的兄弟情深。

而因為關公,才有荊州之失;有荊州之失義弟之死,才有猇亭之敗,才有蜀國傷筋動骨大流血,從此一蹶不振,卒為司馬氏所滅。 有諸葛,才有三國,所以說三國成於諸葛;因關公,盟友相攻,蜀國敗亡,所以說三國毀於關羽。 三國之成,成於兩弱相加攻一強;三國之敗,敗於兩弱相減養一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