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五首,一陽初起處,大音聲正希,解讀神秘冬至

冬至古詩五首,神奇而神秘的冬至,影響了中國四千年

最早記錄冬至的文獻是先秦的《禮記月令》,這本書記錄周朝一年十二月的月令物候,農工建設。

仲冬之月,“是月也。 日短至 。陰陽爭。諸生蕩。“在這個月,有一天白晝最短,陰陽相爭。各種生機和危險都有。

又說“日短至,則伐木取竹箭。”這個說的是仲冬時節,有一天叫短至,短至之後,天地封凍,可以砍伐木頭和竹子,用以貯備建築材料和過冬。

在同時期的《周禮》中則談到, “以冬日至,致天神人鬼。”,周朝天子,在冬天至日這天,致敬天神,祖先,為子民祈福。

那麼確切的將冬至寫進節氣,並官方固定下來,是在漢朝。漢武帝時期,制定太初曆,正式將冬至作為二十四節氣的重要組成部分,頒佈刊行於世。

冬至是什麼含義呢,古人雖然不知道地球是圓的,但是太陽在天空的軌跡有規律可循,到了仲冬的某一天,太陽的角度到達最低點,並開始緩慢提升。這種週而復始的變化,有嚴冬,漸漸走向春天。那麼古人的測算和現代科學吻合,因為這一天,就是太陽直射南迴歸線並逐步向北移動的一個節點。這一天,白晝最短,夜晚最長,但是過了這一天,白天會慢慢長起來,溫度緩慢回升,帶來北半球春夏的繁榮。

而以一個冬至對下一個冬至,就是以太陽軌跡執行的週期,是上古的一年。

人類由原始步入文明,是觀察自然,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結果。比如劃定了年,就能夠測量時間的長度,人的壽命,以及安排相關人生事宜。而節氣對於農耕社會尤其重要,因為你可以根據節氣判斷,一年到了什麼階段,有哪些作物可以播種,哪些作物可以收穫。時間和年月是重要的參考座標。

那麼是誰確定的太陽在冬天迴歸的這天呢?

是誰將這天作為重要的日子,界定年和四季的劃分呢?

肯定不是漢朝,漢朝不過官方宣佈了二十四節氣,包含了冬至。

也肯定不是周朝,因為在周朝,人們早就知道,日短至,這種存在,而且天子在這天祭祀天神祖先。

古詩五首,一陽初起處,大音聲正希,解讀神秘冬至

《尚書》是一本記錄上古帝王的典籍,裡面說,是堯,“ 乃命羲和, 欽若 昊天,曆象日月星辰, 敬授民時 。”” 申命和叔,宅朔方,曰幽都。平在 朔易 。日短,星昴,以正仲冬。“ 期三百有六旬有六日,以閏月定四時, 成歲 。允釐百工,庶績鹹熙。“

我開始為什麼不說最早記錄冬至的是《尚書》呢,因為《尚書》是春秋時代孔子根據古代的一些檔案記錄,編輯出來的。在現代很多人心目中,堯舜禹時代是神話,不是信史。

在這本書中,是這樣寫的,堯派羲和,觀察日月星辰,根據天文規律,劃分時節,指導人民生產生活。堯讓和叔這個人,住在北方幽都,在那裡觀察冬天白天最短的日子,那裡那天夜晚出現昴星,就以這天,作為冬天的正中。在東南西北中都考察完了之後,確定了太陽執行的週期是366天,又以閏月來彌補太陽曆和月曆的隔差,定下了四季和年。然後人們各自按照時間工作,各種生產生活繁榮昌盛。

由於上古年曆缺失,也就造成,堯到底生活在距今多少年前,是否真的有這樣一位堯?

但是陶寺的考古,發現了四千多年前的古觀象臺和用來丈量日影的圭,應對的正是,傳說中的堯時代。

可以確定,至少在距今四千多年前,古人已經確定了冬至,並以太陽光影的週期循壞,劃分年與四季。

那麼冬至,冬天

至日

還有一個深刻的含義,那就是太陽的迴歸,新的迴圈。

界定這一天,在上古是有劃時代的意義的,帝王或者首領掌握了自然執行的奧秘,本身他就是天地之神的代言人,在古書中記載,舜帝讓權於大禹時,就是將測量太陽的圭表,讓他拿著,叫作“執中”。

歷代帝王,在冬至日有著重大的祭天儀式。實際就是祭日,彰顯皇帝代表太陽,主宰世界的權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