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親征高句麗——3萬橫掃15萬

看到高延壽率領15萬援軍前來,李世民當即就他算了一卦:

擺在高延壽麵前的只有三條路。

上策是與安市城互為犄角,佔據要地堅守不出,再派騎兵搶掠我們的糧道。

中策是帶著安市的百姓們趕緊跑。

下策是不自量力,和咱們硬剛。

結論是:高延壽肯定會按下策出牌,成為咱的俘虜。

大臣們趕緊呱唧呱唧鼓掌,表示領導英明神武、說的都對。但其實這話你細品,相當於就是個廢話。人家帶了15萬大軍,你也就5萬人,憑啥人家要堅守不出,是個正常人會這麼幹?

另外,這又不是公款遼東七日遊,人家15萬大軍千里迢迢的來了,一炮不幹就帶著城裡的百姓往鴨綠江裡跑?

所以,說白了李世民就是想在大臣們面前裝個大號的叉,大臣們也明白老闆的意思,也就配合的相當好。

看到裝叉效果不錯,幾天之後,李世民就又裝了第二個叉。當高延壽的15萬大軍距離安市40裡的時候,他又開始嘀咕了:

愁啊,萬一這15萬人怕咱們的5萬人,不過來打咋辦?不行,我得找人把他們引過來。

李世民親征高句麗——3萬橫掃15萬

於是,李世民又讓左衛大將軍阿史那社爾(突厥王族),率領了一千多名突厥騎兵去挑釁高軍。並且特別吩咐,一旦交戰,就佯裝敗退。

結果可想而知,你就算不去打人家,人家也肯定會來的嘛。

看到高句麗軍越來越近,李世民又把所有的將領叫到了一起,裝了第三個大叉。

“大家說說,有啥破敵良策?”

江夏王李道宗氣勢洶洶的出了一個餿主意:“高句麗傾國來戰,平壤必然空虛,給我五千精兵,就可直搗黃龍。”

為啥是餿主意呢?因為後來李績、薛仁貴趁著高句麗內亂,率領數萬大軍打了一個多月,平壤才被拿下,你5000人怎麼可能攻下平壤城,所以李世民當場就給拒了。

宰相長孫無忌見狀,趕緊出來拍馬屁:“大家都別浪,咱老大年輕的時候打仗,都是自已出謀劃策,其他人照著做就行了。今天這一仗,還得讓咱陛下浪。”

還是長孫無忌有文化啊,一句話就說到了老闆的心坎上。李世民哈哈大笑,也不謙虛,轉身就和長孫無忌等人,率領數百名騎兵衝出了營寨,到前線登高望遠、觀察地形,制定作戰計劃去了。

第二天一大早,高延壽看到唐軍人數稀少,就準備嚇一嚇李世民。他率領15萬大軍,列陣長達40裡,就在唐軍面前耀武揚威了起來。

這個場景和當年竇建德在虎牢關前排兵佈陣簡直一模一樣,唯一不同的是,當年李世民只有3000精銳,如今卻有5萬雄兵。

遇此良機,如果放在20年前,估計李世民帶著人就衝過去砍了。但是,現在李世民已是皇帝,不能這麼以身犯險。所以,他準備再玩個計策。

他派了一個使者向高延壽表示自己好怕怕,並且一不小心透露了唐軍糧草不濟的“秘密”,如果高句麗也願意派出使者兩國修好,唐軍就會撤兵,歸還所有城池。

李世民親征高句麗——3萬橫掃15萬

高延壽大喜過望,昨天唐軍前鋒阿史那社爾被自己狂追了幾十裡。今天15萬大軍剛剛列陣,就把李世民嚇成了這種慫樣。看來唐軍也不過如此嘛。所以,高延壽不僅相信了這段鬼話,還放下了所有的戒備。

看來這位老哥在出徵之前,根本就沒有做一點功課,他但凡瞭解過李世民打的任何一仗,也不會醉成這個樣子。

大魚就這麼簡單容易的上勾了,6月22日一大早,李世民便下達了總攻的命令:

李世民親征高句麗——3萬橫掃15萬

1、2萬人留守大營,防備安市城的敵軍過來偷襲。

2、李績率領15000名步騎兵在西嶺佈陣。

3、長孫無忌率領11000名精銳,從山的北面迂迴包抄到高句麗軍的背後。

4、自己率領4000步騎兵登上北嶺,指揮戰鬥加側面襲擊。

各路軍馬聽見戰鼓聲之後,必須同時出兵、三面夾擊。

唐軍這麼大的動靜,這邊的高延壽卻渾然不覺,還在做著自己的春秋大夢。他看見李績帶著1萬多人在前方佈陣,牙都快笑掉了。便命令所有士兵集結,要讓李績看看啥是10:1的群毆。

高句麗軍剛剛集結完畢,長孫無忌率領的11000名精銳唐軍,就已經繞到了他們的身後。

李世民在山上看到長孫無忌已經殺了過來,就立刻下達了總攻的命令。一時之間,擂鼓聲、號角聲、吶喊聲響徹了整個戰場,前面,後面,側面全都是衝過來的唐軍。

高延壽這時候夢才驚醒,立刻下令分兵三路,分別阻擋唐軍的進攻。只是很可惜,命令還沒下達,高軍的陣型就已經亂了套,兵找不到將,將找不到兵,根本沒法組織起有效的反擊。

更加可悲的是,突然之間陰雲密佈、雷電交加、天降大雨,本就慌亂的高軍還以為唐軍有法術,徹底的亂成了一鍋粥。

正在這時,黑壓壓的唐軍中,又出現了一位身披金甲聖衣的少年,哦不對,應該是身著奇裝異服的31歲中年男子。只見他一邊大喊大叫,一邊掄起大砍刀就衝進了高軍之中。

這種怪誕的行為雖然非常辣眼睛,但是效果卻出奇的好,高軍士兵見到他,還以為遇到了他孃的妖怪,還沒反應過來,便被送上了西天。

不久之後,站在山頂觀戰的李世民也注意到了他,急忙讓左右去打探這位奇裝愛好者是誰。不一會兒,前方來報,此人只是一個小兵,姓薛,名禮,字仁貴。

從此之後,李世民便牢牢的記住了這個名字。看來,想引起領導的注意,還是得用點非常手段啊。

在奇裝異服愛好者薛仁貴的帶領下,唐軍越戰越勇,所向披靡。

高句麗士兵在這種肉體和精神的雙重打擊下,終於抗不住了,開始四散而逃。唐軍在後面一通猛踹,最終砍殺了2萬多人,俘獲5萬匹馬,5萬頭牛,1萬領鐵甲,1萬其它器械,大勝而歸。

李世民親征高句麗——3萬橫掃15萬

隨後,高延壽率領3萬多殘兵敗將,依山固守準備玩持久戰。李世民便命令手下的3萬人,將高軍的3萬多人薄薄的圍了起來,拆掉了周圍所有的橋樑,斷了高軍的歸路。

第二天,高延壽的精神就崩潰了。

這仗打的實在是太丟人了,15萬人被3萬人打的只剩下了3萬多不說,這剩下的3萬多人,竟然還能被3萬人給圍起來。

這事要傳出去,孫子他老人家,估計都會從地下爬出來,在《孫子兵法》裡的“十倍圍之”後面加上一句“對方是豬頭除外”。

於是,高延壽越想越崩潰,帶著人就衝到了唐軍的營寨門口,撲通一聲雙膝跪下,一邊跪著往前挪,一邊磕頭謝罪。

李世民見狀哈哈大笑,用極其輕蔑的口吻,給他們下了一個,至今看起來都挺中肯的評語:“東夷少年,海邊跳樑小醜。摧堅決勝,怎及大唐老人?”

隨後,李世民又在這3萬多名俘虜中,挑選了3500名酋長,把他們遷居到了內地,其他3萬多高軍,則全部放了回去。

但是,一起被俘的3300名靺鞨士兵,李世民卻極為罕見的給全部活埋了。

一邊是仁慈的放生,一邊是殘酷的活埋,李世民看起來像是人格分裂。但其實這樣做有三個目的:

1、3500名酋長都是各鄉各村的地頭蛇,把這群人帶到中原,相當於做了人質。以後再來打高句麗,哪個村的兵敢反抗,就派酋長的人去勸降,不降的就殺了酋長。

2、那3萬多高軍,養肯定是養不起了,放回去之後,還能宣傳大唐優待俘虜的政策,可以瓦解高軍的軍心。

3、靺鞨兵和高句麗軍不一樣,他們原本是站在大唐這一邊的,後來又把屁股挪到高句麗那邊。

由於此戰打得太過漂亮,處理完這些戰俘之後,李世民依然十分的激動,下馬就開始拜天謝地。

隨後他又把經過的山改成了駐蹕山(皇帝駐紮的地方叫駐蹕),還跟小孩子一樣,連續給後方的太子李治、太傅兼妻舅高士廉發了兩封信吹牛皮,其中第二封信就簡簡單單的7個字:

“朕為將如此,何如?”

但是,很快李世民就發現,牛皮吹的有點早了。沒了15萬援軍的安市,唐軍猛攻了個把月,竟然沒有攻下來。

不僅如此,安市守軍還故意挑釁唐軍,只要看見李世民的旗幟經過,他們就在城樓上大喊大叫、擂鼓蹦迪,搞的李世民大怒不已。李績見到老大如此生氣,隨即就下了道非常殘酷的命令:攻下安市,全城不分男女老幼全部活埋。

可惜這道命令聽起來很解氣,效果卻適得其反,在隨後的幾天裡,安市城裡的高句麗軍進行了更加頑強的抵抗。趁著唐軍疲憊,他們還精心的策劃了一把夜襲。

只是高軍的陰謀,剛剛實施就被一群雞和豬給洩密了。嗯,真的是雞和豬洩的密。

當天傍晚,李世民正在前線巡防,突然聽到安市城中雞鳴豬叫格外慘烈,他就立刻意識到了大事不妙,急忙給李績下達了道嚴加防範的命令。

原因很簡單,圍城已久,城裡人飯都快吃不上了,如今卻在殺雞宰豬,那肯定就是在犒勞士兵,想要搞夜襲了。

事實果然如此,當天深夜,高句麗幾百人順著繩索偷偷的溜出了城外。在夜色的掩護下,他們很順利的向前走了……幾十步,然後就進入了唐軍的包圍圈——李世民早已親自領軍等候多時了。

於是,這幾百名敢死隊就變成了“乾屍隊”,丟下了幾十具屍體,狼狽不堪的逃了回去,再也不敢出城。

隨後,唐軍和高軍就再次進攻了長時間的攻防戰之中。

唐軍用衝車撞開了城牆,高軍就用木柵欄堵住缺口。唐軍準備挖地道進去,高軍就在城裡挖條深溝擋住。

迫不得已,李世民終於放出了大絕招——土木工程。他讓江夏王李道宗在安市城的東南角修築了一座土山,準備步步逼近城牆,然後從土山之上攻入城內。

高句麗軍見狀,便左手拿砍刀,右手拿瓦刀,一邊打仗,一邊砌牆,風格極為和諧。但是砌牆畢竟沒有倒土快,唐軍晝夜不停的修了兩個月的土山之後,終於修到了距離安市城牆只有幾丈的地方。

在城下待了幾個月的唐軍,終於可以居高臨下,一邊在山上喝茶聊天,一邊向下吐痰射箭了。

勝利,終於近在咫尺了。

但是,就在這個關鍵的時刻,李道宗的腳卻受了傷,於是他便讓手下的果毅都尉傅伏愛,領軍駐守山頂,自己回去養傷去了。李世民為了鼓舞士氣,又幹起了醫生的行當,也跑去給李道宗的腳針炙去了。

而恰好在這個時候,土山突厥崩塌了,直接壓倒了安市城的城牆。山上的唐軍大喜過望,大喊大叫著就準備衝進城去,奪得首功。可是,他們一轉身卻發現老大傅伏愛不見了,這哥們也不知道是尿急還是怎麼著,竟然擅自離開了軍營。

這下該輪到高句麗士兵高興了,他們立刻就從城牆的缺口衝出來了幾百人,把沒有領導人的唐軍趕下了土山。

李世民聽說之後大怒不已,誰能想到一會不在前線,扎個針就能出現這麼大的意外。所以,他立刻將傅伏愛綁了起來,斬首示眾。然後命令眾將迅速組織力量,趁著高句麗未急之時拿下土山。

只是很可惜,有些機會一旦錯過,就是一生。唐軍連續攻打了三天三夜,高句麗軍竟然死死的守住了最後的防線。

李世民親征高句麗——3萬橫掃15萬

這時候,時間已經來到了農曆9月(大概陽曆10月),老天爺的天平,開始倒向了高句麗,遼東的天氣迅速的降到了最低氣溫0度附近。再打下去,恐怕只能是凶多吉少了。

於是,李世民只好無奈的召開了最後一次前敵會議,商討下一步的作戰計劃。

剛剛投降過來的高延壽等人,發揮了野獸般的想像力表示:“可以繞過安市,直接打烏骨城(今鳳城),然後再一鼓作氣,拿下平壤。”

其他大臣也紛紛附和,認為可以讓張亮的4萬水軍前來集合,10萬大軍合兵一處,長途奔襲烏骨,然後再直取平壤。

一向英明的李世民聽後竟然有了點小心動,他突然覺得可以試一試。好在長孫無忌是個清醒人,一把就將他放飛的思想給薅了回來:安市和建安還有10萬高軍,出來偷襲你糧道咋辦?

被長孫無忌這麼一提醒,李世民這才迅速的冷靜了下來。

當年楊廣首徵高句麗,不聽宇文述的勸告,非要跳過遼東城打平壤,結果30萬大軍只回來了幾千人,這才過去了多少年,那些隋軍的屍骨,還有好多躺在遼澤之中呢,咋就能給忘了呢?

9月18日,李世民只好極其不情願的下命班師還朝了。臨行之前,他又玩了把行為藝術,賜給了安市城城主一百匹綢緞,獎勵他能夠堅守城池。

幸好大軍撤的及時,10月1日,唐軍剛剛到達了渤錯水(遼河下游),就趕上了天降暴雪,被凍死了數百人,如果再晚撤幾天,恐怕後果難以想像。

10月11日,唐軍終於回到了唐朝的邊防重鎮柳城。在這裡李世民盤點了一下此次征戰的收穫與損失。

收穫:

1、攻克玄菟、橫山、蓋牟等10座城池。

2、遷徙遼、蓋、巖三州百姓約七萬人。

3、新城、建安、駐蹕三次大戰,共斬殺高句麗士兵4萬多人。

4、馬5萬匹以上,牛5萬頭以上。

損失:

1、戰馬損失十分七八。

2、唐朝將士死亡近2000人(沒寫錯,是兩千),其中陸軍1000多人,張亮的水軍渡海時被淹死700多人。

如此優異的成績,如此小的戰損比,無論放在誰的身上,估計都能吹幾輩子的牛逼。但是對於一直拿100多分的李世民來說,沒能拿100分,簡直就是恥辱。

於是,他懊惱不已不斷感嘆:“如果魏徵還活著,絕不會讓我此番出兵啊!”

於是,他便命人晝夜兼程趕往了京城,祭祀了魏徵。重新豎起了當年自己曾毀壞的魏徵墓碑(為啥毀壞後面講)。

隨後,他又將遼東陣亡計程車兵的屍骨,埋到了柳城東南,親自寫文祭奠亡靈,並在靈堂之上痛哭不已。

我一定會為你們報仇,一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