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2022|周景靜:一名服役30多年“老兵”特別的愛

記者 鞏悅悅 策劃整理

編者按:過去的每個普通日子構築出了不平凡的2022,而那些深刻在內心、令人難忘的感動與溫暖,匯聚成了我們再出發的動力。歲末年初,齊魯晚報·齊魯壹點《青年說》欄目特開設“我們的2022”新聞策劃,邀請校長老師們記錄下2022年的難忘故事和精彩瞬間。

以下是山東榮成市實驗小學教師周景靜的講述:

各項工作,有聲有色,被譽為“常青樹”;和家長、孩子心心相印,被稱作“忘年交”;快樂施教,助力年輕人成長,又被叫“開心果”。我是榮成實驗小學教育教學隊伍中,一名服役三十多年的“老兵”。

時時刻刻陪伴的“慈愛”

班上每年都有單親的孩子,今年亦是。憐惜之餘我更多的是擔心,擔心他們的生活,擔心他們的學習,更擔心他們的心理健康。

瑤瑤父母離異。媽媽遠走,父親重組家庭,孩子只能跟著爺爺奶奶生活。這孩子,屢犯屢教,屢教屢犯。就說排隊吧,他從沒正行,在馬路上飛跑,奶奶抓不住他;附近有施工工地,他總是爬上爬下。怕出危險,奶奶握住他手不放的時候,他竟然將奶奶的手掐出了血。

聽著孩子奶奶的訴說,看到老人家傷痕累累的手背,再看看一旁,眼睛寫滿孤獨失落表面還若無其事的瑤瑤,我的眼睛溼潤了。我既同情年邁的姚奶奶,又可憐那沒有媽媽呵護的小瑤瑤。面對孩子缺失的母愛,身為女教師的我覺得自己應該為孩子做些什麼。

於是,從學期伊始,我就天天步行送他回家,風雨無阻。

路上,我和孩子談心,講故事,拉家常。因為這孩子上課容易分神,我就常常和他一起在路上覆習上課學習的內容。晚上做作業的時候,他遇到不會的題奶奶給他講不明白,我就開啟微信影片給瑤瑤講解,瑤瑤爺爺奶奶感激得不知說什麼好。

瑤瑤丟三落四,上音樂課從不帶腳套,一上課就藉故在外邊溜達,於是我給他製備了腳套,並且讓他放在我的櫃子裡,每次上課他到櫃裡去拿,回來再讓他放進去。為此我半開玩笑地說“你叫我‘周媽媽’吧。”孩子露出了久違的笑臉,抬起臉還真的叫了,那一刻抱他在懷,母愛騰湧。

校園裡,經常會看到這樣的情景:排隊時,我總是和他“大手拉小手”;吃飯時,他胃口不好,我總是給他領點稀粥,讓他不胡吃海塞。集合時,和他坐一起,讓他守好紀律。甚至有時候就是上廁所,我也和他約定“不見不散”。

慢慢地,孩子紀律好轉了。我就驕傲地當著大家的面對瑤瑤說:“瑤瑤這孩子真棒,誰要是再說咱是大鬧包,我跟他急。”孩子聽了,更是一本正經!

可不是嘛!曾見識過瑤瑤頑劣的領導,曾和瑤瑤打過交道的老師們幾乎都異口同聲地說:自從跟著周老師,這孩子真的是變了個人。

我們的2022|周景靜:一名服役30多年“老兵”特別的愛

行動勝過言語的“嚴愛”

有教育專家說過:教育不是說出來的,而是做出來的。

單親娃娃中耍滑頭的不少。我在班上實行淬礪教育,每次體育活動,班上的“大胖子”和“小豆芽”都要一個不剩地參加鍛鍊。父母離異的劉天不願意吃苦頭,課間操時耍懶,跑到廁所躲避起來。我沒有批評他,而是和他約定,當天他少跑的三圈,由我陪他每天比班上其他同學多跑一圈,連跑三天補上,並請班上其他孩子監督。

於是,每天課間操,當全校同學都撤離操場的時候,操場上便出現了這樣一幕:一老一少,面帶微笑,並肩而跑,感覺很妙。

我不責怪他怕苦怕累,而是告訴他我跟他一樣累,但是咬咬牙,擺擺臂,就堅持住了。我不給他講鍛鍊的好處,而是當他跑完後問他輕不輕鬆,舒不舒服,爽不爽,他使勁點點頭。我沒有當著全班同學的面批評他,而是讓全班同學都目睹了這一幕,既保護了劉天的自尊心,又讓所有孩子明白了一切。

我的腳有拇囊炎,醫生曾建議我少活動,更別說跑了,但是我還是咬著牙隨全班跑完三圈之後,又和劉天一起補上他落下的鍛鍊功課。這樣做雖說是苦了自己,但是看到劉天再也沒有出現自己脫離集體的現象,別的孩子也不再無組織無紀律,我特別欣慰。

單親娃娃有個性。張一在課堂上亂插嘴,同學走路亂插腳,教室外沒秩序,心思全不在學習上。讓他寫寫反思,他竟然斷然拒絕。

那天中午,我去跟分飯的師傅要個小包子,因為著急就走到前面。張一一聲斷喝“周老師插隊!”我窘迫之餘馬上冷靜下來:身為老師,加飯不排隊,自己不以身作則,如何讓孩子們做到“有令則行,有禁則止”呢?要教育孩子還是應該嚴於律己呀。

於是,我那天中午沒有吃飯,而是坐在教室裡寫下了一份七百字的反思。下午我當場讀給學生聽,當場徵求學生意見,當場讓學生代表檢查我書寫是否過關。看到這樣的場景,張一的臉上有感動有敬佩。自此,孩子變了許多,他脾氣溫順了,肯聽老師話了,彷彿一下子懂事了。

溫情樹立自信的“柔愛”

班上有個小姑娘叫奕奕,她學習成績優異,但是行為拘謹,當眾說話常常語無倫次。孩子媽媽告訴我說她和孩子爸爸分開了,她獨自一人帶著奕奕生活,所以孩子總是自卑。於是,我讓奕奕當上了值日班長並在小幹部中開展了“溫情行動”(即伸出溫柔的小手,送人溫馨的話語)。

比方說,午睡時,有的同學在擺弄小動作,那班幹部走上前不是呵斥他,而是用手握一下這個同學的手,同學就會心領神會。做課間操時,有的同學在打鬧,軍體委員不是訓斥他,而是趴在他耳邊送他一句“悄悄話”……奕奕這樣做了,她管理得班級井井有條,自信的笑容出現在她臉上,發言也積極流暢多了。

這一舉措不但改變了奕奕,也帶動了整個班風的轉變,現在就連老師批評某個同學,其他同學看熱鬧、看笑話的現象也消失了。這在班上已經成為一道靚麗的風景。孩子們會心的微笑,老師讚許的目光,叫人心中怎能不溫暖?

如果把教育比作一棵樹的話,家庭教育是樹根,學校教育是樹幹,社會教育是樹冠。由此可見,一個孩子要想成才,離不開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

原教育部部長陳寶生在2019年全國教育工作會議上表示,家庭教育不到位,不僅會抵消學校教育的效果,還會給孩子發展造成一定的消極影響。

我在班上召開過很多次“特別家長會”,如:在開展“學會愛父母”的活動中,我每週都給孩子佈置 “三個一”的任務,即給父母做一件事、學做一次家務、和父母談一次心。

結果,有的孩子回到學校時對我說:“老師,我要學做飯,我媽媽說我礙手礙腳,要我只要學習好就行了。”

還有的孩子說:“我要找爸爸談心,爸爸在玩手機嫌我煩,讓我一邊待著去……”

家長的素質需要提高,孩子們的思想教育更需要家長配合。於是我決定在週五晚上開辦“家長班”。每次活動根據主題來定家長。

比如說,“當孩子受了委屈”這個主題,就找那些比較溺愛孩子的家長來參加。而“自立,從學習做起”,就找那些總是連書包都給孩子收拾的家長來參加。“父母,和孩子一起成長”來參加的則是那些不愛讀書的家長……

家長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杜絕了“5+2=0”的現象。這學期,王翔的爸爸在最後一期家長班上親手把一個本子送給我留念,上面寫著:送給我和孩子共同的老師——敬業負責的周老師。

我非常感動,覺得自己的付出很值!

百花齊放春滿園。受《威海晚報》的邀請,我為家長舉辦了《你準備好了嗎?——致一年級的家長朋友》的講座,會後為家長答疑解惑,受到廣大家長的好評。後期分別在學校在社群在鄉下義務為家長舉辦了多場家庭教育講座,好評如潮。我告訴自己說,一定要竭盡所能幫助家長,因為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是孩子的終身學校。

我們的2022|周景靜:一名服役30多年“老兵”特別的愛

告訴你孩兒在想啥

時光如白駒過隙,自師範畢業以來,彈指已是幾十載。其間我一直擔任語文教學和班主任工作。時至今日,掐指一算,退休的鈴聲似在耳畔響起,於是心頭便莫名地惶恐起來。我怕再也幫不到孩子們,擔心再也不能助家長一臂之力,也沒機會和同事切磋交流。憑著自己豐富的教育教學經驗,我想為孩子、為家長、為同事,也為自己做點什麼,於是就有了寫本書的衝動。

我在小學低中高年級分別開展了“哆啦A夢來電話”的調查問卷活動。為了讓孩子們說出自己的真心話,我採用不記名的方式讓孩子寫出自己心中的煩惱,放在我帶過來的“哆啦A夢”的大口袋裡。看到孩子們是那樣的虔誠,那樣的認真。我暗暗告訴自己說,一定不要讓孩子們失望。

與此同時,我還透過微博、微信等自媒體進行了廣泛的資訊收集,並在百度、知乎、騰訊、嗶哩嗶哩等網站釋出了一些帖子,同樣也得到了眾多網友的響應,這讓自己擁有了很多第一手的資料,然後進行篩選分類,選出有針對性的問題,進行研究。集結出版了個人專著《孩在想啥》。

該書出版發行後,《榮成時訊》對此書做過“好書推薦”。為了確實做到給孩子出謀劃策,為家長指點迷津,為老師現身說法,我無償捐贈給老師、家長和孩子數百本,共計萬餘元。

把有意義的事情做得有意思是心態,把有意思的事情做得有意義是境界。三十多年來,我一直擁有一個快樂的心態,因為我和孩子們在一起;三十多年來,我培養出了一批又一批的良才,成就了我人生中最大的榮耀。

我愛這份事業,因為愛得真切,所以愛得深沉;因為愛得深沉,所以才有不捨。感激學生給予我教育的機會和緣分,感恩家長給予我最多的支援和理解,感謝領導同仁對我無私的幫助和呵護。以後的日子裡,我會銘記——愛,是本分,更是責任。

新聞線索報料通道: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尋微信小程式“齊魯壹點”,全省600位記者線上等你來報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