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口秀的山東時代來了?

作者:朱子鈺

眼下,《脫口秀大會第五季》正在騰訊影片熱播,節目依舊延續了之前的熱度,像脫口秀演員House一場講述炒股經歷的表演,直接帶火了一隻股票。這幾年,脫口秀像是牢牢攥住了“流量密碼”,憑藉各種精彩段子在網路“出圈”,以李雪琴為代表的業內新秀橫空出世,一躍上升為頭部演員。在這一過程中,有一處地名頻頻被段子“cue”,那便是山東。縝密的邏輯、機智的自嘲搭配獨特的山東口音,山東式幽默成為一朵奇葩,給脫口秀文化留下了引人注目的山東印記。

與此同時,一批山東籍脫口秀演員在業內扛起了大旗,有“北志勝、南廣智”之稱的徐志勝和何廣智,還有程璐、孟川、張灝喆等一眾實力派。濱州籍演員程璐擔任笑果文化首席編劇,他在《脫口秀大會第五季》的首秀開門見山地說:“在我當上喜劇‘領導’的第二年,就把《脫口秀大會》帶到了山東錄製。我希望三年之內把山東打造為脫口秀第一大省。”雖然這只是一個“梗”,但足以看出山東元素在脫口秀中的魅力。有網友強烈建議:“如果山東衛視邀請4位山東籍脫口秀演員整一場晚會,那感覺就來了。徐志勝、何廣智代表魯南魯西南,孟川代表省會,程璐代表魯中魯北。”行業的熱鬧,人才的集聚,讓北方“老實人”的喜劇天賦被充分啟用——一向沉穩、厚重的山東,或許將迎來脫口秀時代。

地域文化 靈感來源

脫口秀一直被外界稱為“被冒犯的藝術”,一人一麥在臺上說段子。喜劇演員要依靠段子撐起全場,再穿插與觀眾現場互動。在表演中,好笑的“梗”被稱為“包袱”,一個“包袱”丟出去會不會“響”,是演出成敗的關鍵。而觀眾的反應如何,很大程度上在於他們能不能“get”到這個“包袱”的含義。從更深層次上看,這是文化層面的共鳴。因此,“梗”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山東籍脫口秀演員在創作時,熟悉的地域文化成了他們重要的靈感來源,他們擅長用新穎的角度和巧妙的語言,將人們遇到的問題和困難幽默地吐槽或是自嘲,那些脫口而出的“梗”讓山東形象變得豐滿多元且自帶喜感。

“我的學歷是大專輟學……我身上確實沒啥閃光點,每次演出,海報上介紹我的那一欄,我只能寫上一句,是一個山東人……觀眾來了一看,臺上有一個山東人,你們這個演出也太酷了吧。”菏澤籍的何廣智一段介紹下來,觀眾頓時笑作一團。憨厚真誠的演繹,讓網友一下記住了這個說脫口秀的幽默山東人。“有時候我都懷疑,蚊帳不是用來防蚊子的,而是蚊子用來抓我的,我不僅自投羅網,還把蚊帳的拉鍊拉得死死的,不給蚊子一絲出去的機會。蚊子都懵了,說這山東人熱情啊,吃飽了都不讓走。”濟寧籍演員徐志勝的搞笑描述,十分巧妙地傳達了山東人好客的性格特徵。

山東籍脫口秀演員有著濃濃的家鄉情結,時常強調自己是山東小夥兒或者山東大漢,擅長拿山東文化“開涮”。實際上,許多山東段子都取材自最普通的生活場景,反映人們的真實感受,再經過演員的藝術加工,產生了出其不意的效果。透過這些表演,觀眾能從山東人的日常中找到搞笑源泉,給自己減壓。所以,脫口秀界的山東風格也愈加凸顯。

當然,除了搞笑,高水準脫口秀需要給社會帶來更多的思考。在這一方面,濟南籍演員孟川在《脫口秀大會第五季》的表演中就涉及山東人考公、考研等能讓普通人共情的話題。淄博籍演員唐香玉調侃自己是“全村第一個全日制碩士”,並表示“其實一直想探索一下,一個很普通、很中規中矩的女孩,她的人生邊界在哪裡,能不能試著打破一下。”她尖銳的觀點和大膽的選題,給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山東天團”

為什麼說東北是中國喜劇的源頭,一個重要原因是那片黑土地培養了一批中國喜劇的“扛把子”,趙本山、鞏漢林、潘長江、範偉、沈騰、宋小寶、馬麗、小瀋陽等都來自東北三省。《脫口秀大會》中也有許多東北人的身影,包括王建國、李雪琴、王勉等。可以說,人才的湧現與活躍,直接影響了一門藝術發展的程序。坊間有“山東天團”的說法,一批脫口秀演員從山東出發、成長,在全國家喻戶曉,為喜劇界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一直以來,山東有很濃烈的脫口秀氛圍,這一點單從演員的成名經歷就可以看得很清楚。何廣智自述從菏澤到濟南工作後,才接觸到了脫口秀這門藝術形式。這位“土味”大男孩曾以無業遊民的身份在濟南“漂”了兩個月。直到有一天,他聽說濟南的某個場地有一場脫口秀演出,便毫不猶豫地去了。看完演出之後,何廣智心裡只有一個想法:“原來世界上有脫口秀這樣一個行當,我就是為此而生的呀!”

脫口秀愛好者卷輝至今還記得自己與何廣智同臺表演的場景,“大約是在2018年,我在濟南段王爺脫口秀俱樂部第一次看到他的開放麥。”卷輝告訴記者,那時的何廣智剛剛接觸脫口秀,略顯青澀。“他帶著手機上臺,說平時也喜歡寫點東西,隨即就唸了幾個自己創作的段子。當時感覺那些段子都很不錯,很有笑點。”卷輝回憶。

放在大環境看,那時候《脫口秀大會第一季》播出不久,線下脫口秀剛剛興起,除了北上廣深一些發達城市,脫口秀在其他地區還處於非常初級的階段,很多脫口秀俱樂部是不以營利為目的的興趣社團。“但濟南的不一樣,段王爺脫口秀俱樂部當時已經把推出小劇場演出、商業演出、脫口秀節目臺本編制、脫口秀培訓課程作為核心業務。”卷輝說。

在這樣的背景下,何廣智經常參加濟南脫口秀的演出,得到了本地脫口秀圈內人的指點。多次的鍛鍊再加上刻苦學習,兩三個月之後,何廣智已經成為濟南脫口秀圈的“炸場王”,這給了他做專業脫口秀演員的勇氣。很快,他就決定南下上海,實現自己的夢想,從此一炮而紅。

孟川也有類似的經歷,最開始,他在濟南加入了一家脫口秀俱樂部,沒多久,便與他人合作創辦了泥樂脫口秀俱樂部。在他登上《脫口秀大會》的舞臺之前,泥樂脫口秀俱樂部已經初具規模,許多素人也在泥樂成長為專職脫口秀演員,比如參加了《脫口秀大會第四季》的張灝喆、參加了《脫口秀大會第五季》的康復中心組合。山東本地培養的脫口秀演員在專業舞臺嶄露頭角,不斷重新整理大眾對於山東的刻板認知——“原來幽默的盡頭,不僅有東北,還有山東。”可以大膽地預測一下,在不久的將來,喜劇定會成為山東的另一張新名片。

還缺一個頭部帶動?

想要讓“脫口秀第一大省”成為現實,需要時間,更需要產業的夯實。如今,山東的脫口秀市場培育已經有了一個好的開頭,隨著綜藝節目的普及和山東籍脫口秀演員的爆火,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脫口秀這門喜劇藝術。剛剛過去的中秋假期,脫口秀成為許多商圈、劇場和書店的重點演出專案。濟南開心麻花劇場的脫口秀演出已經成為常態,山東省會大劇院也將推出脫口秀演出。

而對脫口秀演員來說,從默默無聞到天下皆知,表面上看差一個成名的段子,實際上要有深厚的文化積累作為支撐。這個道理放在脫口秀市場培育上也同樣成立。就拿泥樂俱樂部來說,創始人孟川登上《脫口秀大會》的舞臺之後,俱樂部的線下演出也迎來了春天,不管是開放麥還是商演,門票供不應求,幾乎場場爆滿。實際上,經過四年的長足發展,泥樂俱樂部逐漸探索出一套屬於自己的商業邏輯。“泥樂俱樂部在全國的俱樂部中,屬於體量比較大的那種,我們的發展在北方走到了前列。俱樂部的脫口秀演員被笑果文化簽約的有7人,很少有一個二線城市的俱樂部能被笑果文化籤那麼多人。”泥樂俱樂部創始人之一小新告訴記者。

山東的觀眾懂段子,對於脫口秀熱情很高,由此吸引了許多優質的演出。“在笑果文化中,像徐志勝這種S級的藝人已經很少再接千人以下的劇場演出,前不久,徐志勝就來我們劇場演出了。這都基於他對山東市場的認可和支援。”小新說。不過,即便行業前景一片大好,山東的脫口秀也面臨著尷尬的處境。

“山東籍脫口秀演員其實不少,但本地沒能夠把這些演員留住。”孟川曾直言不諱。許多演員為了有更好的發展,紛紛選擇南下或者北上。“何廣智去上海之後,進步十分明顯,因為上海的演出機會多,訓練量提上去了,他也慢慢找到了自己的風格。”卷輝認為。不僅是何廣智,孟川也在《脫口秀大會第五季》的表演中透露了自己去年一年都在忙孩子在上海上學的事。言外之意,他的工作重心也往上海遷移了。笑果文化駐紮在上海,自然吸引了許多頭部演出和演員聚集。從這個角度看,山東在向“脫口秀第一大省”發展的路上,還需要更多的頭部企業“打輔助”,形成特色鮮明的產業叢集,才能壯大產業發展。如今,觀眾有了,市場有了,如何留下人、留住人,正是山東脫口秀髮展應該思索的重要命題。(朱子鈺)